分享

“天下治疫第一方”,瘟疫、感冒都害怕!

 图书 馆员 2023-01-12 发布于内蒙古

这波病毒肉搏大战至今,笔者研究观察了许多中成药的反应,虽说个体不同、反应不同、药效不同,但是有一个方子,这次表现却比较出挑,许多人已经感受到了它的威力。

之前咱们也介绍过它,就是荆防颗粒(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

之前的介绍此方的文章,没读过的新读者可以点这个链接:“阳了”浑身疼,务必记住这个中成药、一包显效!病毒肉搏大战绝不止这一波
还不了解这味中成药的新读者,荆防颗粒
在古代,此方叫荆防败毒散,听这名字就知道是干毒的!可对付瘟疫、以及感冒,其实都是一回事儿:邪气。
不过今天此文,不是回顾此方,而是介绍它的大哥!
很多研究经方的读者,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荆防败毒散内含了好几个经方的精华:小柴胡汤、茯苓甘草汤、四逆散、桔梗汤等,此方能驱风、驱寒、祛湿,能透肝、能宣肺、能调脾胃,还能入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即使三阳同病也可清透邪气。
绝对是辛平透散、比较温和的一个治疫好药!
但是在古代,号称天下治疫第一方的,却是荆防败毒散的大哥:人参败毒散
其实人参败毒散面世较早,比荆防败毒散还少了两味药:荆芥、防风,笔者觉得,加上这两味药,驱邪驱风能力更强,很有必要,但是人参败毒散之所以成为大哥,是因为它还多了个人参。
人参太重要了,这方子不仅平人中瘟疫、感冒可用,最适合的是老年人、虚弱人、容易变重症的人群,因为体虚、正气不足。
中医讲究平衡,要扶正祛邪,所以笔者一直灌输强调,要正气足这个理念,其实就是要三阴经和五脏能量充足,而人参可补元气(元气通补五脏六腑)。
即使现在种植的人参再不济,补脾肾、提高免疫力还可以做到的。
所以笔者综合下来,推荐的现代版“天下治疫第一方”,就是荆防颗粒+人参,自己配点好参,根据跟人体质,红参、西洋参、白参都可以,不论今后病毒邪气会反扑几波,有了此药在手,无论老小、心中不慌!
徐文兵谈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是一种湿寒的瘟病,因为它来自于水产,它攻击了我们的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高烧不退的病人千万不要用冰块降温,有些人的高烧是自救,中医叫顺症;有的发烧是逆症,我们要阻止,而阻止不是用生冷的方法。

不管什么样的病毒,它能发病和存活的条件是寒湿,如果你体不寒且不湿,你就是个无症状感染者,或者你都感染不到它,或者你感染到了它也没机会发作,然后你的身体会产生出新的免疫功能或机制,就形成了抗体,甚至你不戴口罩出入这些地方,也不会被感染。
我们现在所谓的免疫、打疫苗是把病毒做成灭活或减毒以后,输入到身体里,刺激身体产生抗体。如果免疫力很低下我防它还来不及呢。中医是在自身下功夫,因为这个病毒没有了还有下一个啊!
所以这个季节(冬季)不要给身体提供任何寒湿的可能,降温的时候劳驾把秋裤穿上。
大家记住,只要是觉,包括听觉、味觉、触觉等,背后就是魄,视觉高级一点,有时候会直接通魂。所以新冠病人失去嗅觉,中医怎么解释?肝尝魂,肺尝魄,当肺脏被伤害后,里面寄居的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就被伤害了。肺开窍于鼻,所以你嗅觉没有了。我们说的味觉是口,口合而知五味,伤了两个太阴,所以我们一定要照顾好这两个脏,一个是手太阴肺,一个是足太阴脾,你就有足够的环境去应对那些想要在寒湿环境中扎根的病毒。
推荐几种常备药:
一定要先去湿,湿气是助长细菌病毒的最主要原因。在深圳,首推五指毛桃,它的特点是芳香化湿,芳香就是永远在唤醒你的嗅觉,唤醒你的魄,让你的肺不给敌人祸害的空间和时机。
第二个药叫土茯苓,尤其鲜土茯苓特别可贵,淡渗利湿(小注:即利水渗湿,祛湿治法之一),湿气从小便就排出了。只要这两副药经常出现在你们的餐桌上,跟你们吃的那些肉啊鸡鸭啊煲在一起,那个湿气在你体内就存不了。
家中需常备的药:
藿香正气水,一定是“水”。其实它的成分是酒不是水,很多中药的药效发挥作用是溶于酒精而不是水。这个“水”能把你辣得一激灵,魄就回来了。如果藿香正气水不能解决问题,就用更高级的十滴水,这是祛瘟疫最好的药。正常人喝会辣死,但你如果处在舌苔特别厚的情况下喝,是甜的。一旦你喝起来觉得太辣了,就不需要喝了,已经不对症了。
观察自己有没有湿气很简单:早晨起来看舌苔,舌苔一旦出现白苔、腻苔、厚苔,第一件事,少吃肉;第二件,把煲的汤多放些五指毛桃和土茯苓。土茯苓这个药最早是治疗梅毒的。
还有个药叫黄柏,但是不要单用,容易伤胃。这是四川很好的一种树,比黄连还苦,苦寒燥湿(小注:又叫做清热燥湿,主要是用苦寒而燥的药物祛湿热病邪,好比用干抹布擦掉湿气)。这个药经常和另一个非常好的芳香化湿的药叫苍术一起用,这两味药合在一起做成的中成药叫二妙丸或者二妙散,任何一个药店都有这个成药。
另外如果你有痛风,就特别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因为痛风的底子就是湿。痛风病人除了用二妙丸,再加两味药:川牛膝和生薏仁,这就变成了四妙丸,在痛风发作期可用。
上面说的所有方法都不是杀死病毒的,而是改变你的机体,即体内环境。环境变好了,就不容易被病毒侵蚀了。
非药物疗法:你只要发烧了,第一件事要想非药物疗法。发烧不要看温度,要看感觉。温度只是个客观指标,不代表什么。即便是发烧,腋下和肛门的温度也不一样,手还很可能是凉的,以哪个温度为准呢?抗生素,顾名思义,抗击生命的素,它会不分青红皂白,把你的肠道有益菌全部干死。发烧时绝大多数人会发冷,我们中医叫恶(wu4)寒,我们一定要尊重他的主观感觉,虽然发烧但是怕冷,证明这个发烧对你是有益的。我们应该给他熬一锅姜汤,肉桂皮的桂枝汤,甚至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发烧用凉的,这个人就被害死了。所以只要他怕冷,就千万不能用抗生素、板蓝根或者连花清瘟,一定要让他暖和起来。
治疗发烧的其他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灸痧,艾灸或者刮大椎,这个方法痧一出,魄就回来。如果这个人还伴有上吐下泻,不仅要灸大椎,还要刮肘窝。肘窝是哪儿?尺泽、曲池、曲泽、手三阴、肺、心包、心经的合穴。为什么去医院折腾一圈抽个血,病就好了?抽血是在肘窝,放出一股黑血就好了。
第二个方法,十指尖放血,特别适用于高烧但四肢冰凉的人。大家记住,十指放血是我们中医最救人的方法,除了能治发高烧,还能治很多危急重症。十指放血有很多讲究,第一,一定要先从肩膀往下捋胳膊,因为手指冰凉苍白根本没血,捋过肘窝、手腕,捋到手指,不停地捋,捋到手指尖有点儿红了,就拿缝衣针在火上烧一下,呲一放,放出来有几种血:第一种,清晰如水;第二种,污浊如泥。不管是什么血,只要放到见血,你记住,血背后是什么?就是气,这个经络就通了。基本上十个指头扎完以后烧就退了。

第三个方法,艾灸。这个方法适用于身体极度虚寒,想发烧又烧不起来,你摸他肚子是冰凉的空的。但是艾灸需要受过训练的人做才有用,如果你没有站桩,不会专注凝神,你艾灸就是在烤肉,烤得外焦里嫩,不治病反而添病。

中国发现新冠变异病毒,预防方子收好!

以不伤为本

新年伊始,一个不算太好的消息:新冠变异病毒在中国也发现了

为了答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和陪伴,我们紧急整理了一个预防新冠肺炎的药方。
首先要声明的是,这个药方不是信手拈来的,这个预防的药方是浙江省官方公布的。浙江全省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医务人员感染,还把这个中药预防方子纳入医保,笔者决定第一时间分享给我们的钟爱铁粉。
浙江省的预防方子如下: 生黄芪9克  生白术9克  防风6克
金银花9克  广藿香9克  生甘草6克

这个方子怎么服用呢?煎药喝,一天喝一剂,一剂药煎出来的汤可以分三次服用,小口小口饮用,饭前半小时喝。可以服用五到七天。适合普通人群。这是成年人的剂量。儿童服用剂量减半。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发布的预防新冠肺炎的方子中有三味药,与浙江省的预防方子是重合的,它们是:黄芪、白术、防风
这三味药组方已经传承了上千年,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玉屏风散。 

服用玉屏风散,从中医角度讲,就等于给身体加了一层金钟罩,直接把外邪挡在了外面。
首先,防风可以防止外邪从皮毛进入我们的身体,白术强壮脾胃,脾胃是免疫力的大本营,脾开窍于口,可以防止外邪从口进入。另外,白术健脾,脾胃是湿气的来源,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运化好了,湿气自然容易祛除。黄芪则是大补肺气,肺开窍于鼻,可以防止外邪从鼻子进入身体。
有了玉屏风散打底,加强了正气,我们再说说怎么把身体的外邪赶出去。
身体里面有什么邪气新冠病毒最喜欢呢?
湿气
中医已经达成了共识!湿邪是导致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祛湿的方法很多,可以祛湿又可以把细菌病毒赶出去的药材有哪些呢?自然是芳香的药材。芳香化湿,芳香化浊,芳香除秽,芳香辟邪。
所以这个方子用了藿香来化湿。
藿香用在这个方子有三大妙处,第一是化湿,藿香有一股芳香的气味,能够把湿气散掉。藿香主要走脾胃,以及肠道。藿香进入身体,药性直入胃肠,把胃肠里面的浊气化掉。第二,藿香也可以解表,可以把毛孔打开,让湿气从毛孔散掉。第三,藿香因为独特的香味可以驱邪,可以除秽,可以让细菌病毒退避三舍,不敢靠近,所以藿香古人用来治疗瘟疫霍乱。
最后这个方子还加了金银花。金银花大家都熟悉,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用于风热袭肺导致的肺炎。金银花用在这里主要是防止热邪拥堵到肺里面,预防肺炎。金银花还是咽喉要药,可以调理热邪导致的咽喉肿痛。金银花用在这里还可以防止服用这个方子上火,毕竟玉屏风散是温药。
最后来一点甘草充当一下和事佬吧,调和诸药,让这些药齐心协力,不打架,共同完成预防肺炎的任务。

西医常说免疫力是对抗新冠肺炎唯一的最厉害的武器,中医没有免疫力之说,中医说的是正气。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医的正气从哪里来?从先天之精来,先天之精得之于父精母血,我们暂且不谈。后天的肺气与脾胃则是正气最主要的来源。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气足了,抵御外邪的能力就足,即便外邪进来了,强大的肺气也很快就会把外邪驱赶出去。 相对于肺气,脾胃更加重要,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五脏六腑的中心,身体一切气血的来源都依赖于脾胃的运化,脾五行属土,肺五行属金,土能生金,脾胃还是肺的妈妈。所以,脾胃好了,我们的免疫力才会增强。

浙江省这个预防方子就是从脾胃从肺气这个角度来增强大家的免疫力的,配伍精妙,不伤阳气,寒热搭配适当,适合绝大部分人预防服用。

从古代抗疫战火中走出的“败毒散”

败毒散,又称人参败毒散,最早记载于宋代医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组成为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茯苓、人参、川芎、甘草、生姜、薄荷,言其“治伤寒时气”,自宋代以来就是应对瘟疫的一剂良方。

后明清之交医家喻昌推崇人参败毒散:“人感三气两病,病而死,其气互传,乃至十百千万,传为疫矣。倘病者日服此药二三剂,所受疫邪,不复留于胸中,讵不快哉”。

意思就是,人因染病而死,与他接触的人也会因感染而死,称之为瘟疫。如果能每天煎服此药2-3副,就能将邪气驱除体外,治好瘟疫。
根据喻昌所著《寓意草》关于人参败毒散的记载,增加人参用量,减少独活、前胡用量,熬制服用,治疗瘟疫效果极好。在当时被誉为“治疫第一方”。
抗疫“双子星”,后世时方: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肇端于宋,成方于明代,后世所用荆防败毒散多遵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中,即人参败毒散去人参,无人参助邪化毒之弊,并加荆芥、防风,增强解表之力。

荆防败毒散有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之效,适合于外感风寒湿邪初起,对头疼身痛、胸闷咳嗽、痰多色白、苔白脉浮者均有效。
荆防败毒散组方:

在此次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如何寻找适合群体使用的合适配方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在其署名文章《半副药退'冠状病毒'之热》中分享用人参败毒散使新冠患者退热的案例,并建议身体壮实且没有气短的感觉可服用【荆防败毒散】来防治,就是(人参败毒散)去掉人参,加荆芥10g、防风10g。
01辛平之剂,平而不凡

荆防败毒散被称为“后世时方'治疫第一方’”,通过梳理历代记载,发现荆防败毒散乃为不拘风寒、风热俱可应用的“辛平之剂”。吴澄《不居集》中将荆防败毒散列于“辛平解表剂”下。

荆防败毒散之所以受到现代专家的推崇,与其“辛平”的药性分不开关系。性温则对温热性疾患难以应用,若性平和,则极大拓宽了治瘟之剂的适应症、适应人群、气候和地域。
02性辛平而功用广泛

从辛温发汗之麻黄汤,到辛平透散之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一改前人重用“辛温”之风,转以“辛平透散”为先,透散疏利全身各处蕴结不散的邪气,而非局限在解表散寒。侧面体现了中医药治疫思想的革命性进展。

河南省中医院张佩江教授建议在流感高发季节,使用荆防败毒散及时治疗截住流感发作。目前指南类文件中,荆防败毒散也进入众多成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及皮肤疾病(荨麻疹)等相关指南,最新《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及预防专家共识》对荆防败毒散也做了重点推荐。
03瘟疫初起宜荆防败毒散

《温疫论》对瘟疫有段描述:“大凡客邪贵乎早治,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患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复。”

意思就是,疫病重在“祛邪”,越早透邪于外,便可避免耗伤津液。若“瘟因春时温气而发”,因郁热自内而发于外,《古今医统大全》指出当以辛平之剂透邪外出,而荆防败毒散正是辛平透散的治疫良剂。【相较于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透散之力更强,作为通治之剂更合理,更适合早期使用】
当代经方大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黄煌教授认为荆防败毒散实为治疗疫病的良方,推荐其颗粒制剂(荆防颗粒)用于疫区群体性预防与新冠肺炎的治疗。
荆防颗粒是根据荆防败毒散方剂采用现代制药工艺提取加工浓缩制成的中成药制剂,具有功效相同、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携带方便、口感较汤药更易于接受等特点,为荆防败毒散的使用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替代选择。
04现代应用亦广泛

不仅古代医家将荆防败毒散广泛用于各类疫病及疫病各阶段,现代医家同样运用荆防败毒散治疗多种传染性疾患,如小儿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登革热等。

荆防败毒散由人参败毒散化裁而来,众医家根据其“擅透邪败毒”辛散平和之药性不断拓展适应症,是治疗瘟病初起的良剂,对各类疫毒邪气所致的疾病初起阶段均有良好效果,可作为疫病群体性预防用方使用。当然中西医结合仍是最科学、最主流的治疫手段,期待荆防败毒散在未来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辛平之剂,平而不凡。

可用于治疗瘟疫的荆防败毒散详解
败毒散和荆防败毒散
《摄生众妙方》卷八:荆防败毒散

处方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枳壳 茯苓 防风 荆芥 桔梗 川芎各4.5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败毒消肿。治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胸闷咳嗽,痰多色白,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肿痛发热,见表寒证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瘟疫论》荆防败毒散有人参、薄荷叶。
《直指·附遗》卷三引《伤寒蕴要全书》:   荆防败毒散

处方独活1钱,前胡1钱,人参1钱,茯苓1钱,川芎1钱,枳壳1钱,桔梗1钱,甘草1钱,荆芥1钱,牛蒡子1钱,薄荷1钱,防风1钱半,羌活1钱。

功能主治瘟疫。
用法用量《瘟疫论》有柴胡一钱。内热,加黄芩1钱;口渴,加天花粉1钱。
 《瘟疫论》节选

时疫贵解其邪热,而邪热必有着落。方着落在肌表时,非汗则邪无出路,故汗法为治时疫之一大法也。辛凉发汗,则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之类是也;

荆防败毒散与疫病防治
□胡杰 赵琰 屈会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
  荆防败毒散长期以来多被认为是治疗初感风寒的辛温之剂,但通过梳理历代医家相关论述,分析方剂功效主治及中药药性,认为辛平疏散。荆防败毒散不仅可以治疗外感病,对于各类疫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组方思路体现了中医治疫思想的发展,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启发,其制剂可以作为各类传染病的群体性预防及治疗用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荆防败毒散探源
  荆防败毒散是由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而成。人参败毒散最早出自宋代官方成药医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组成为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长于治疗疫病。原书记载:“治伤寒时气。”《类证活人书》和《小儿药证直诀》均言其“治瘟疫……瘟疫时行……此药不可缺也。”明末清初医家喻昌对此方十分推崇,指出:“人感三气两病,病而死,其气互传,乃至十百千万,传为疫矣。倘病者日服此药二三剂,所受疫邪,不复留于胸中,讵不快哉。”还称赞:“昌鄙见三气门中,推此方为第一,以其功之著也。”提出人参败毒散诸药辛平,乃“治疫第一方”,可称为“活人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张时彻《摄生众妙方》,主治“治疮肿初起”,方中去人参败毒散中温补的人参,故无助邪化毒之弊,加“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的荆芥、“治风通用”的“风药中润剂”防风,治疗范围从“伤寒时气、伤风、瘟疫、风湿”之类,扩展到“伤寒外感、多种疫病、痘疹疮疡、痈脓肿痛、瘀毒流注”等。
性辛平 功用广泛
  大多医家认为荆防败毒散味辛性温,用于风寒外感轻证。但笔者通过梳理历代记载,发现荆防败毒散实为不拘风寒、风热的“辛平之剂”。如《麻疹活人书》《麻疹备要方论》均言荆防败毒散为“辛平之药”,吴澄《不居集》中将荆防败毒散列于“辛平解表剂”下。
  药性分析
  通过查阅《证类本草》,将荆防败毒散诸药性味整合如下:荆芥,味辛,温;防风,味甘、辛,温;柴胡,味苦,平、微寒;前胡,味苦,微寒;羌活,味苦、甘,平、微温;独活,味苦、甘,平、微温;枳壳,味苦、酸,微寒;桔梗,味苦,平;川芎,味辛,温;茯苓,味甘,平;甘草,味甘,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荆防败毒散诸药性味如下:荆芥,辛,微温;防风,辛、甘,温;柴胡,苦,微寒;前胡,苦、辛,微寒;羌活,辛、苦,温;独活,辛、苦,微温;枳壳,苦、辛、酸,温;桔梗,苦、辛,平;川芎,辛,温;茯苓,甘、淡,平;甘草,甘,平。
  《证类本草》成书于1108年,收录大量前代散佚的文献,对后代本草著作影响深远,是宋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成书于1078年,与《证类本草》成书时间接近,两者同为宋代医籍的集大成者,可以推理,两书中对各类药物性味的认识应一致。通过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荆防败毒散各药的性味,可以看出,方中药之五味以“辛”为主,四气以“平”为主,又多见“温”“寒”二气,这与以“温热”为主的麻桂剂差异明显。
  功效主治分析
  历代医家对荆防败毒散的认识并不局限于解表散寒。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荆防败毒散可透散疏利全身各处蕴结不散的邪气。吴澄《不居集》言:“荆防败毒散,治风热时行感冒。”王肯堂《证治准绳》言:“治风热相搏,邪气在表,患疮疡之类寒热作痛者。”虞抟《医学正传·痘疹》言:“温毒发斑,宜玄参升麻汤;重,用荆防败毒散。”张介宾《景岳全书》言:“风寒外感,表邪不解而夹斑者,宜荆防败毒散。”郑玉坛《彤园医书》言:“水痘发于脾肺二经,由湿热而成也……初起服荆防败毒散疏散风湿。”任赞《保赤新编》言:“本方(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名荆防败毒散,治风湿及肠风下血清鲜。”
  从以上医家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荆防败毒散用于治疗感受风热、风寒、风湿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疾病等属于壅毒致病者,且非辛温之剂,而是性擅透邪败毒的辛散平和之方。
善治诸般疫病
  疫病治疗应首重祛邪。《温疫论》指出:“大凡客邪贵乎早治,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患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复。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耳。”越早透邪于外,越可避免温邪日久耗伤津液与入里传变。《古今医统大全》指出治疗瘟疫当以辛平之剂透邪外出,“瘟因春时温气而发,初非伤寒于表也。此因郁热自内而发于外,故宜辛平之剂以发散之,况时令已暖,更不可用麻黄,所以与伤寒发表不同也。”而荆防败毒散正是辛平透散的治疫良剂。
  荆防败毒散源于“治疫第一方”人参败毒散,亦是治疫良方,被称为“瘟疫通治剂”,用于“四时瘟疫”“疫疾表证”“孕妇初染瘟疫”等。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言:“瘟疫通治剂:荆防败毒散,治天行时疫,发散瘟邪。”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言:“若感四时瘟疫,而身痛发热,及烟瘴之气者,宜败毒散,或荆防败毒散。”明·李榳《医学入门》曰:“疫疾,如有鬼疠相似……表症,宜荆防败毒散。”清代郑玉坛《彤园妇科》载:“荆防败毒散治孕妇初染瘟疫,脉症类伤寒者。”“时疫一症……治法有三:一曰发毒,用荆防败毒散;二曰清毒,用普济消毒饮;三曰攻毒,用二圣救苦丹,毒轻者用双解通圣散两解之亦可。”综上,荆防败毒散可适用于疫证不同阶段,不论初起新症,还是重症,且对于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均适宜。
  荆防败毒散除了可以用于治疗广义传染病外,也有医家将其用于赤膈伤寒、水痘、麻疹、痘疹等烈性传染病。明代万密斋《痘疹心法》言:“荆防败毒散,治痘疹之发散药也。”清代刘奎《松峰说疫》言:“(松峰曰:是皆疫症,实非伤寒也。)凡胸膈赤肿疼痛,头痛身痛,发热恶寒,名赤膈伤寒,宜荆防败毒散。”清代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言:“夫疹子出没,常以六时为准……如有逡巡不出者,乃风寒外束,皮肤闭密也,宜荆防败毒散之,疹尽出而烦躁吐利自愈矣。”清代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言:“荆防败毒散,治麻疹发热二一三日间发散通用。”日本池田独美《痘科辨要》言:“荆防败毒散,发热为痘未真,先用此汤探之。”
现代应用广泛多样
  不仅古代医家将荆防败毒散广泛运用于各类疫病,现代医家同样运用荆防败毒散治疗多种传染性疾患,如小儿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登革热等。
  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涉及全身多脏器、多系统,以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病变为主,这与荆防败毒散主治范畴相契合。成都中医药大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居家中医调理建议方案(第二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惑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云南中医药学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成药使用建议》中,荆防败毒散及其中成药制剂荆防颗粒被列入推荐药物,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经方名家黄煌教授认为荆防败毒散实为治疗疫病的良方,推荐其制剂用于疫区群体性预防和新冠肺炎的治疗。
  荆防败毒散在现代还常被用于兽医防疫及治疗,如猪流行性感冒、鸡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雏鸭病毒性肝炎、蛋鸡低致病性禽流感等,疗效确切,适应证广泛,应用众多。

  荆防败毒散组方思路体现了中医治疗疫病思想的进步,拓宽了治疫方剂的适应证、人群、气候、地域,缩小了禁忌证,值得进一步研究。

吴中医派的温病学说
我国自汉以来,各地不断流行瘟疫,即所谓“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大荒之后,必有大疫”。这与社会发展、人口集中、环境卫生状况恶劣等因素密切有关。瘟疫一旦流行,死伤大批,民生凋蔽。因此对瘟疫的研究自然成为历代医家注意的焦点。正史存录及有关史料记载,从汉、唐、宋、元至明、清历代,苏州及相邻地区曾先后发生过数百次的疫病流行。例如,在明代的276年中发生了64次疫病流行;清代的266年中大小疫病流行不下三百多次。明永乐六年(1408),江西建昌,浙江杭州,福建建宁、邵武等地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

清雍正十一年(1733)镇洋大疫,继之江苏昆山、上海宝山大疫,死者无算。

先秦时的《黄帝内经》中曾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先民们也特别关注到生命竞存中有一类对人类侵害极大的疫病。汉代张仲景被誉为“医中之圣”,他亦曾痛感于建安纪年以来疫病流行。他家是个大家族,原有二百多人,然而未满十年,却死去了三分之二。其中死于伤寒病的就是七十人。“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著《伤寒论》一书。而且张仲景很自负地认为,“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自《伤寒论》问世以来,历代医家无不奉为圭臬。伤寒是一切外感热性病的总称。以伤寒病命名,列治法三百九十七条,组方一百一十三首,用药九十七味,历经千百年,中医藉此治病,屡治不爽。可贵的是《伤寒论》继《灵枢》之后又提到了温病,但出症状而无治法,且语焉不详。这可能与张仲景身处中原,鉴于天、地、人的条件,所见所闻以伤寒为主有关。但亦足以说明在张仲景丰富的临床中,或他同时期的医学信息中,也发现过有别于“伤寒”的“温病”。或许与伤寒相比仅见一二,但他终于未敢遗忘,更无主观舍弃,还是如实地把所见所闻录下,使后人能有脉络可寻。
吴中一带湖河渚泊,地处卑湿,水利资源丰富,一年四季气候分明,较之北方多温,这或许是吴中多温病的自然条件。因此,吴中医家也就有了更多的治疗温病的实践机会,构成了温病学说创立于吴中的必然因素。
一、王履与《医经溯洄集》
元末明初,昆山人王履继承先人的学识,在临床研究中承袭了《内经》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思想,以感邪的即病与不即病,指出了伤寒与温病的不同之处。“夫伤于寒有即病者焉,有不即病焉。即病者,发于所感之时。不即病者,过时而发于春夏也。即病谓之伤寒,不即病谓之温与暑。”其病因虽“不殊”,但施治不得以混淆。明确提出了“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观点,澄清了当时关于温病、伤寒的模糊看法,认为温病与伤寒是不同的两类疾病,在治法上则应“治以辛凉苦寒”,有异于伤寒的“辛温解表”。使温病在名称和治法上摆脱了伤寒的羁绊。自此,温病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王履一生著述较多,但仅留存《医经溯洄集》一卷。由书传人,以温病学说的先驱者名留青史。
二、吴有性与《瘟疫论》
明崇祯年间,一场瘟疫席卷山东、浙江、河南、河北、苏南等地。疫情凶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幸免;一家数十口,无一口仅存”。求神问卜,无济于事,疫病流行,益愈猖獗。这时“救命神医”吴有性飘然问世。
吴有性,字又可,吴县洞庭东山人。他目睹疫病流行的凄惨景象,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决心放弃科举,绝意仕途,走上了医学研究的道路。他怀着极大的热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深入疫区,登门串户,调查疫情,观察症状,记录病情,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治疗瘟疫的经验。后来,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瘟疫论》一书,对瘟疫的预防和治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提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即另有一种致病物质“戾气”,是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原因。吴有性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观察到“戾气”有多种多样。感受不同“戾气”会产生不同的病症,并且他已经观察到某种“戾气”会侵入人某种脏器组织。《瘟疫论》书中记载了与鼠疫、白喉、天花、麻风、梅毒、肺结核、流行性脑炎等相似的传染性疾病。在疫病传染途径上,他明确指出“邪从口鼻而入”,可通过空气飞沫或同病人接触传染。在疫病的流行特点上他已注意到散发性和大流行的区别和联系,并有很多合理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吴有性在传染病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开创了中医传染病学的研究。《瘟疫论》一书是我国最早研究瘟疫的专著。他提出的“杂气学说”为吴温病学派的崛起奠定了基础。《瘟疫论》成书不到两年,就有印本刊行,嗣后各种版本络绎不绝。康熙年间,日本医家也翻刻了这部著作。
但是由于医家们的思想根本上受到“尊经”观念的束缚,不敢直面温病。只是强调了温病与伤寒的不同,企图避免和《伤寒论》的直接矛盾,所以一段时间来客观上延缓了温病学说发展的良好势头。
清初以后温病学说日趋成熟。迨至叶天士《温热论》的问世,宣告了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吴中瘟病学派的诞生。
三、《温热论》及其他
叶天士是一个了不起的医学临床实践家。他继承师说,实践探索,大胆创见,敢为天下先。他认为伤寒一症由感受风寒所致,而温病的病因则是温热之邪。伤寒病邪从皮毛腠理而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犯上焦肺卫,由浅入深,循卫、气、营、血途径传变。伤寒之邪留症,由寒化热入里,易伤阳气;温热之邪则热传速变,表里俱热,易损阴津。所以治法上,伤寒在表,用辛温发汗,疏散风寒;温病在表,则用辛凉轻清,透泄热邪,以顾护津液为主。
叶天士明确提出了温病学说中卫、气、营、血的辩证治法,这是一种学说的创新。“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后方言血。”感受温邪之后,由卫、气、营、血四个层次表达了由浅入深传变的规律。制定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广泛应用于温病临床。在温病的诊断方法上发明了察舌、验齿、辨别斑疹白疮等体征,并且有较详细的记录和总结,对当时医家诊断疾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温病学说是一门与伤寒学说并列的外感发热病治疗学,是吴中医学的标志性学说,并且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而后吴中医家周扬俊的《温热暑疫全书》、薛生白的《温热论》、缪遵义的《温热朗照》以及邵登瀛的《四时病机》等研究温病学的专著纷纷问世,掀起了从事研究温病学说的高潮,吴中地区成为当时温病学说研究的中心。从此,温病学说广为流传,播扬大江南北。江苏淮阴吴鞠道的《温渍条辨》创三焦辨证,广其义;浙江会稽章虚谷的《医门棒喝》畅其识;海宁王孟英的《温热经纬》传其学,这些都是中医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温病学著作。

新冠病毒感染之中医药治疗
前言:2023年01月0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制定了并于2023年01月09日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的有关情况举行了发布会,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正式实施,我国防疫的工作重心疫情防控感染,转到了病毒感染的医疗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疗方案修订,中医治疗也得到了相应的优化。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救治诊疗过程中,需发挥中医、西医各自的长处,扬长避短,中西医并重,发挥1+1>2的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仍然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从中医观点来看,病因仍是人体感染病毒,感受了“疫戾”之气,为疫毒趁机入侵而发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多数的患者都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部分患者有肺部感染的症状,还有是在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恢复期,表现咳嗽的症状比较明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的中医治疗,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症状,不同体征,不同证型,制定了不同诊疗中药协定方及相应的中成药。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初起,“清肺排毒汤”适宜感染初期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服用,但需结合患者当时的症状体征,可以适当对该方进行适当的调整。
“清肺排毒汤”由21味中药组成,结合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进行组合、化裁而组成的新方。
一、轻型
1、疫毒束表证,表现为发热头痛、无汗,身体酸痛,咽痒咳嗽或咽干咽痛,痰少粘,鼻塞流浊涕,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由葛根、荆芥、柴胡、黄芩、薄荷、桂枝、白芍、金银花、桔梗、枳壳、前胡、川芎、白芷、甘草14味中药组成。在处方中,找到了葛根汤、柴葛解肌汤、防风胜湿汤等方剂的影子。
2、寒湿郁肺证,表现为发热,乏力,周身疼痛,咽干,咳嗽咳痰,恶心,腹泻,大便黏腻,舌淡胖,舌苔白腻,脉濡或滑。在诊疗推荐处方中,不外乎健脾化湿、清热解毒、化湿止痛。由麻黄、石膏、杏仁、羌活、葶苈子、绵马贯众、地龙、徐长卿、藿香、佩兰、苍术、茯苓、白术、焦三仙、厚朴、焦槟榔、草果仁、生姜组成。
3、湿热蕴肺证,表现为发热,周身酸痛,咽干咽痛,口干,咳嗽,胸闷,纳呆,腹泻,大便黏腻,舌红,舌苔白腻或黄厚,脉滑数或濡数。诊疗推荐处方:槟榔、草果仁、厚朴、知母、黄芩、柴胡、赤芍、连翘、青蒿、苍术、大青叶、甘草。
在轻型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适当选择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胶囊/丸/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解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散寒化湿颗粒,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二、中型
1、湿毒郁肺证,表现为发热,咳嗽,恶风寒,全身疼痛,咽干咽痛,胸闷,腹胀便秘,舌红、暗,舌胖,苔腻,脉滑数。推荐的处方:宣肺败毒方,由麻黄、杏仁、石膏、薏苡仁、苍术、藿香、青蒿、虎杖、马鞭草、芦根、葶苈子、化橘红、甘草组成。
2、寒湿郁肺证,表现为低热,身热不扬,或未发热,干咳,痰少,乏力倦怠,胸闷,便溏。舌质红或淡红,舌苔白腻,脉濡。推荐方药:苍术、陈皮、厚朴、藿香、草果仁、麻黄、羌活、生姜、槟榔。
3、疫毒夹燥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干咽痛,或便秘,舌质淡,苔薄白少津而干,脉浮数。诊疗推荐处方:宣肺润燥解毒方,由麻黄、杏仁、柴胡、沙参、麦冬、玄参、白芷、羌活、升麻、桑叶、黄芩、桑白皮、石膏组成。
在中型的治疗中,推荐的中成药有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解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散寒化湿颗粒等等。
三、重型、危重型,在治疗过程中,还是建议及早的西医介入,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如呼吸支持(鼻导管/面罩吸氧),有创机械通气,气道管理,ECMO;循环支持;替代治疗等。在西医介入中,有条件可适当中医介入,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建议单中医治疗。
四、恢复期
1、肺脾气虚证,表现为气短,乏力倦怠,纳差,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诊疗中推荐处方,法半夏、陈皮、党参、炙黄芪、炒白术、茯苓、藿香、砂仁、甘草。
2、气阴两伤证,表现为气短乏力,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干咳,痰少。舌红少津,脉细无力。推荐处方:南北沙参、麦冬、西洋参、五味子、石膏、淡竹叶、桑叶、芦根、丹参、甘草。
3、寒饮郁肺证,表现为咽痒欲咳,或阵咳,呛咳,夜咳,遇冷咳嗽加重,过敏反应,痰白难咳出,苔白腻,脉紧。推荐射干麻黄汤化裁,由射干、麻黄、干姜、紫菀、款冬花、五味子、法半夏、前胡、百部、苏子、葶苈子、川贝。
结语: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应及早介入治疗,避免轻型转化成中型,中型转化为重型,重型转化为危重型。及早介入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展。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不必恐慌;病情危重者,大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病基础病多的患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的女性,肥胖的人群,这些人群应及早介入治疗。建议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后,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肥胖患者控制体重,提高自身抗病免疫能力。

警:本文中涉及的中药处方,请根据医师开具,不可自行盲目购药、服药,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中成药。

防疫中药方

一.银丹解毒颗粒

北京春风药业有限公司
蜜麻黄、生石膏、金银花、蜜桑白皮、葶苈子、黄芩、升麻、玄参、牡丹皮、生地黄、麸炒白术
宣肺透邪,解毒凉血。用于疫毒犯(闭)肺证,症见发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甚则紫绀,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或便溏,舌红或边尖红,苔黄或腻,脉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见上述证候者。

服用方法: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防疫方药
【武汉疫肺专题1】《经方》专委会诊疗意见
针对新冠高烧,非寒凉,成人幼儿皆可,“飞龙柴葛正气汤”的加减应用
退热良方,柴葛解肌汤!
广东发布15个防治疫病的“食疗方”,值得收藏!
阳了之后怎么吃好得快?我们汇总了一份实用的“饮食方”!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二.双黄连颗粒
北京春风药业有限公司
黄芩、连翘、金银花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也可用于成人轻型、无症状和普通型“新冠肺炎”病例的治疗。
口服或开水冲服。一次1袋(5克),一日3次;6个月以下,一次1.0~1.5克;6个月至一岁,一次1.5~2.0克;一岁至三岁,一次2.0~2.5克;三岁以上儿童酌量或遵医嘱。
三.市中医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轻症和无症状者中医治疗方-中药配方颗粒
北京春风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方舱医院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轻症和无症状者中医治疗方案》的通知
蜜麻黄、杏仁、金银花、牛蒡子、玄参、苍术、白芷、北柴胡、黄芩、青蒿、马鞭草、党参
【功效】宣肺化湿,扶正解毒
【主治】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及轻症患者,辨证为疫毒犯肺,气机不利者。无症状或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及情绪紧张、食欲不振者。
【适用人群】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轻症和无症状者。
【服用方法】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1剂制成2袋,成人每日1袋,晚饭后半小时用200-300 毫升开水冲服。
14岁下青少年、儿童或婴幼儿由医生根据体质酌情减量服用。
【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咳喘气短较甚、呼吸频率增快、胸闷喘憋、精神差、嗜睡等,或舌红绛苔少而干为危重症之预警,或原有基础病加重等情况,早期发现重症,及时给予必要治疗或转院。
四.新冠病毒预防方  (中药颗粒)
北京康仁堂药业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
苍术6g    桑叶3g      苏叶6g          金银花6g      藿香6g     荆芥3g      生黄芪6g
化湿疏风     解毒益气
每日两次  , 一次一袋,连续服用7天,必要时可连续服用14天。
五.新冠病毒治疗方 (中药颗粒)北京康仁堂药业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方仓医院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轻症和无症状者中医治疗方案治方案》的通知
蜜麻黄9g    杏仁9g      金银花15g  牛蒡子12g   玄参15g      苍术15g  白芷10g   北柴胡15g      黄芩15g  青蒿15g   马鞭草30g      党参10g
宣肺化湿    扶正解毒
每日两次  , 一次一袋,连续服用6天,
六.新冠病毒治疗方 (中药颗粒)北京康仁堂药业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金银花12g     连翘10g    芦根30g  桑叶10g     荆芥10g    牛蒡子12g  蒲公英10g     竹叶12g    黄芩15g  苍术10g         藿香10g    甘草6g风邪犯卫    湿毒内蕴证   
低热或不发热,咽干,咽痛,咳嗽,鼻塞流涕,恶风,乏力,可伴嗅觉及味觉异常。
每日两次  , 一次一袋,连续服用7天。
七.8清肺排毒汤(颗粒)
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
散寒祛湿、清热化浊、宣肺健脾、解毒祛邪。
清肺对咳嗽、鼻塞、流涕、乏力、厌食、咽痛、腹泻等各个症状均具有明显的疗效。
开水冲服,一次3袋,一日2次,或遵医嘱
八.化湿败毒颗粒
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生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15g,甘草3g,藿香10g(后下),厚朴10g,苍术15g,草果10g,法半夏9g,茯苓15g,生大黄5g(后下),生黄芪10g,葶苈子10g,赤芍10g
化湿解毒,宣肺泄热。
用于湿毒侵肺所致的疫病,症见发热、咳嗽、乏力、胸闷、恶心、肌肉酸痛、咽干咽痛、食欲减退、口中粘腻不爽等。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或遵医嘱
九.荆防败毒颗粒
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
荆芥10g、防风10g、茯苓10g、柴胡10g、前胡6g、枳壳6g、羌活6g、桔梗6g、独活10g、川芎6g、甘草3g。
疏风解表,败毒消肿。
用于“流感”、病毒性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或遵医嘱
十.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新冠肺炎预防方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
苍术6g      桑叶3g      紫苏叶6g      金银花6g      广藿香6g      荆芥3g  生黄芪6g
化湿疏风  解毒益气
成人:每日两次,一次一袋,连续服用7天,必要时可连续服用14天。儿童:每日两次,连续服用7天,必要时可连续服用14天。
十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新冠治疗方(银翘散加减)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
金银花12g 连 翘10g 芦 根30g 桑 叶10g 荆 芥10g 牛蒡子12g 蒲公英10g 竹 叶12g 黄 芩15g 苍 术10g 藿 香10g 甘 草 6g
清热解毒 芳化湿浊
每日两次,一次一袋;开水冲服中药配方颗粒
十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新冠肺炎预防方
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
苍术6g    桑叶3g   苏叶6g    金银花6g      藿香6g    荆芥3g    生黄芪6g
化湿疏风  解毒益气
一次1格,1天2次1盒7格
十三.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新冠肺炎治疗方
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
蜜麻黄9g  杏仁9g  金银花15g 牛蒡子12g 玄参15g  苍术15g 白芷10g 北柴胡15g 黄芩15g 青蒿15g 马鞭草30g 党参10g
宣肺化湿 扶正解毒
一次1格,1天2次1盒7格(3.5付)
十四.寒湿疫方
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生麻黄 6g、生石膏 15g、杏仁 9g、羌活 15g、葶苈子 15g、贯众 9g、地龙 15g、徐长卿 15g、藿香 15g、佩兰 9g、苍术 15g、云苓 45g、生白术 30g、焦三仙各 9g、厚朴 15g、焦槟榔 9g、煨草果 9g、生姜 15g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闷憋气,纳呆,恶心,呕吐,腹泻或大便粘腻不爽。舌质淡胖齿痕或淡红,苔白厚腻或腐腻,脉濡或滑。
一次1格,1天2次1盒7格(3.5付)
十五.湿热蕴肺证方
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槟榔 10g、草果 10g、厚朴 10g、知母 10g、黄芩 10g、柴胡 10g、赤芍 10g、连翘 15g、青蒿 10g(后下)、苍术 10g、大青叶 10g、生甘草 5g。
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乏力,头身困重,肌肉酸痛,干咳痰少,咽痛,口干不欲多饮,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舌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
一次1格,1天2次 十六.宣肺败毒方
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麻黄 6g、炒苦杏仁 15g、生石膏 30g、薏苡仁 30g、麸炒苍术 10g、广藿香 15g、青蒿 12g、虎杖 20g、马鞭草 30g、芦根 30g、葶苈子 15g、化橘红 15g、甘草 10g。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憋闷气促,腹胀,便秘不畅。舌质暗红,舌体胖,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
一次1格,1天2次1盒7格(3.5付)
十七.寒湿阻肺症方
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苍术 15g、陈皮 10g、厚朴 10g、藿香 10g、草果 6g、生麻黄 6g、羌活 10g、生姜 10g、槟榔 10g。
临床表现:低热,身热不扬,或未热,干咳,少痰,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一次1格,1天2次1盒7格(3.5付)
十八.宣肺润燥解毒方
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麻黄 6g、杏仁 10g、柴胡 12g、沙参 15g、麦冬 15g、玄参 15g、白芷 10g、羌活 15g、升麻 8g、桑叶15g、黄芩 10g、桑白皮 15g、生石膏 20g。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肌肉酸痛,流涕,干咳,咽痛,咽痒,口干、咽干,便秘,舌淡、少津,苔薄白或干,脉浮紧。

一次1格,1天2次1盒7格(3.5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