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56年,康茂才向朱元璋投降,朱元璋抽出佩刀指着大骂说:“我不

 紫霞照我 2023-01-12 发布于陕西
“我不下上千将士死在你手上,为何现在才来归降?”

康茂才镇定自若说:“以前各为其主,现今是天命,若能饶我不死,必效犬马之劳。”

康茂才至纯至孝,在十里八乡都很有威望。虽然那个年代战争如火如荼,很多人处在动乱之中,但其母亲深明大义,让其读书习字,长大后能够保卫家乡,为朝廷效劳。

在母亲和梦想的鞭策下,康茂才寒窗苦学,终于靠自己的能力组织了一支兵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试图救人民于水火。

因为统治者的迂腐,很多百姓为了改变生活和现状,一一揭竿而起,这些起义军攻势威猛,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元朝更加危险。

他们急需一批像康茂才这样的忠臣来和起义军对抗。康茂才前期因为兵力不足,只能集结号召周边的民众。后建立了一些功勋,在元朝上下很受重视,被授予元帅等官职。

康茂才被朝廷重用时,朱元璋却是和尚的身份四处化缘。后朱元璋参加了起义军,和朝廷,也就是康茂才站在了对立的一面。

他不满足这样的现状,尝到胜利的甜头之后他更是越战越勇,野心也开始变得贪婪起来。

因为他有将士之才,不多久便和张士诚、陈友谅等二人平分秋色,成为最大的劲敌。

在之前,朱元璋的死对头还有元军陈埜先,那时候康茂才就是其手下的一员,强将手下无弱兵,虽然和朱元璋对战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朱元璋在他手里也讨不到什么好处。

他们第一次交战是1355年,朱元璋按照作战部署准备到南京等地发展地盘,但是面前有一道难题,就是要渡江,渡江就必须攻克采石矶渡口。

可是驻守的将领就是让他十分头疼的康茂才,虽然手下有很多精兵强将,但依然被忠心不二的康茂才阻挡。

康茂才一举击败朱元璋的进攻,让朱元璋损兵折将严重,士兵信心下降。他非常生气,召集将士寻求解决的办法。

本来就粮草不足,再这样跟康茂才耗下去,就算不是战死,也会饿死。他们必须想出良策进行突围,不只是救自己,更是救整个起义军。

起义军好不容易有了如今的成就,怎么能功亏一篑?

看到朱元璋非常苦恼,大将常遇春主动请缨,愿和康茂才一战。康茂才本就是个小人物,却在关键地拼死坚守,如果不是对手,朱元璋可能会将其拉拢过来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在诸多对战中,常遇春也了解了康茂才的打法和防御之法。

他决定使用计策来引诱康茂才,后康茂才被伏兵包围,大部分精锐被歼灭,康茂才一人能力有限,面对朱元璋的大批部队,可以说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康茂才竭尽全力,带着残余部队逃往南京。

战胜的朱元璋部队士气高涨,一路披荆斩棘,围攻南京。康茂才此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不仅团团转,更是无处可逃。

经过交手,康茂才认为朱元璋是个可靠之人。他愿意带着部队向其归降。于是就出现了上面一幕。

朱元璋虽然非常气恼面前的人杀死了他数千将士,但理智告诉他,康茂才是个可用之人,不能凭一己之好断送了良才。事实证明,朱元璋是对的。

朱元璋能顺利登上帝位,康茂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康茂才在龙湾之战中给朱元璋献了一计,让朱元璋击败陈友谅,保全了大明王朝。

当时陈友谅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朱元璋,一路所向披靡,直捣朱元璋的老巢,朱元璋也因此损失了几员大将,大家心里都惶惶不安,有些人甚至建议去投降。

朱元璋一路走来,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他决定采用刘伯温的建议孤注一掷,诱敌深入,进行伏击。

龙湾地势险要,适合埋伏,加上它太过狭窄,大船的进入不仅不会助其一臂之力,反而会成为累赘,这样以少胜多的概率才大。

康茂才为了表示衷心,也不忍看朱元璋发愁,于是他把自己当诱饵,让陈友谅放下戒备。

康茂才先给陈友谅去了一封书信,尽情吐槽投降后对朱元璋的不满,希望给其做内应,助他大败朱元璋,希望胜利后能许他一世荣华。

他当时还无意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就是江东桥不结实,一撞就破。陈友谅本来还有点担心,怕朱元璋给他来个瓮中捉鳖。有康茂才做间谍,真是天助我也。

于是,陈友谅就在江东桥上栽了。他开始后悔,不能轻信一个叛徒的话。这时,埋伏的士兵也一拥而上,陈友谅部队死伤无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