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股基因》之二:大投资家的秘密

 追梦文库 2023-01-12 发布于天津

查理·芒格曾一语道破大投资家的秘密:

  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一生中能发现一到两个真正杰岀的长存的企业,就已经会十分富有。如果一个投资者能够挖掘出两只10倍增长的股票,那么收益将是10 x 10=100倍。

  这就是10倍大牛股的魅力!

  所以,大投资家们从不会每天辛苦地追涨杀跌,而是专注地去挖掘、寻找这些10倍大牛股。而10倍大牛股的机会任何时期都有。

  华尔街有许多上涨100倍甚至上涨1000倍的超级牛股,

  中国股市发展的时间比美国短,但是每个时期,仍然都有股票成为10倍大牛股甚至100倍大牛股。

  假以时日,中国股市必然也能岀现像美国股市那样的千倍大牛股!

  一波短线的行情可能与股票的基本面情况无关,它可能是由于主力、庄家的炒作,可能由于某条消息的刺激带来跟风盘等等,

但是一只股票能上涨10倍乃至100倍,就绝不是盲目性、庄家、跟风盘这些因素能支撑的,而是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这只股票的公司要好,即使是庄家拉抬也需要一个好的理由吧。

  那些死气沉沉甚至亏损的企业,主力可以借助题材短炒一把,然而他会去长期拉升吗?

  只有本身质地优良的公司,才能在股票市场持续受到资金追捧,只有资金的持续追捧,才可能诞生10倍牛股。

  这又回到了巴菲特的那句老话:“选股票就是选公司”。

  一般而言,在股票市场上很难看到资金庞大的纯技术交易者

  世界上最有钱的投资者还是价值投资者,比如巴菲特,比如拉恩,比如邓普顿,太多了。

  价值投资中的集大成者与技术交易中的集大成者的财富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

  巴菲特的个人财富是以百亿计算,

  而技术分析中的顶尖大师也只能以亿为单位计算个人财富,

  技术分析大师的个人财富水平几乎没有超过10亿美元的。

  10倍大牛股的特征

  一只大牛股的横空岀世,需要“时”与“势”的配合。

  所谓“时”,是指一只大牛股的诞生需要一些外部环境;

  所谓“势”,是指公司具有的特质。

  因为我们是选择10倍大牛股,追求的是持续的高收益,

  相对较长的投资周期决定了我们更需要关注投资的外部大环境。

  而经济周期从繁荣到衰退的转折,对某些行业和公司而言意味着毁灭性的灾难。

  如果忽视了经济周期与投资周期的因素,就将投资置于了一种长期的风险中。

  能跨越周期的行业很少!

  因此在一轮经济周期的顶峰,一定要坚决离场。

  大牛股除了需要有外部环境支持以外,自身在基本面上也需要有特质。

一家公司要想持续取得高增长和高收益,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它所处的行业要有前途,

  第二,即使处于很有前途的行业,也不一定能高速发展,如果竞争对手比你强大,很可能就会抢占市场大部分利润,挤压你的发展空间,更有甚者,直接将你淘汰出局。

  因此在合适的行业中,我们只考虑两类公司,一是垄断型的,二是有远超越对手的竞争优势。如果将垄断也视作一种竞争优势,那么大牛股的特质就很清楚了:其公司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

  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拥有“护城河”或者说“市场性专利”。

  生意分为两种:过度竞争的生意和拥有市场性专利的生意,

  巴菲特就擅长于寻找那些具有市场性专利的公司,择机买入,然后长期持有。

  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一定在收益上存在明显的优势,这可以从财务数据中得到。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考察:

  一是从产业和企业运营的层面,根据直观感受和理论推理来判断;

  二是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判断。

  第一种途径是直接去找,而第二种途径则是根据一些表征来推断。

  两者要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推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

  长期来看,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一定能维持超过平均水平的回报率,

  所以我们结合四个指标来查看一家公司的收益水平是否长期超过平均值。

  首先我们查看自由现金流这一财务指标,

  第二指标是股东权益回报率,

  第三个指标是净利润,

  第四个指标是资产回报率。

  有效投资范围

  当一个投资者开始研究目标公司时,必须了解一条军规: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是你能够掌握的,你需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研究和选择公司。

  每个投资者都有自己的能力范围。

  巴菲特一直恪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投资。

  对基本面的评估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首先决定一项投资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接着决定这项投资是否值得。

  我们需要通过评估自己对一个公司的业务、产品、市场的了解程度来决定这家公司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价值投资者的个人特点会影响其能力范围。

第一个影响能力范围的因素是投资者自身所处的行业;

  通常而言,投资者自己肯定会处于某些行业中,即使是专业投资者也是如此。

  价值投资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盯住股价的变动,所以就有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我们周围的行业,这样我们实际上就是扩大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1、 立足本职工作的能力圈扩大。

  2、 可以根据自己的业余爱好进行扩展,

  第二个影响能力范围的因素是个人消费习惯。

  与巴菲特齐名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就非常看重个人消费习惯带来的对产品的熟悉程度。

  个人消费习惯经常涉及那些业务简单,但是拥有某种市场优势地位的企业的产品。

  第三个影响能力范围的因素是个人所处的位置与特定公司所处位置间的距离。

  通常,我们对于某些公司的熟悉程度与我们与其的距离远近有密切关系。

  居住在特定区域的投资者总是对于该地区的公司更为熟悉。

  在新时代下的投资应该多多利用交通和通讯工具带来的便利。

  买入原则

  每只股票都有其内在价值,当价格偏离价值后一定会回归,

  “偏离”是买入的机会,“回归”是获利的过程。

  聪明的投资者会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一定幅度的时候选择买入。

  股票的内在价值由公司的生命周期、发展速度、未来收益等要素决定,

  这些要素如何准确估值呢?

  价值评估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在证券市场上,过度追求精确量化往往不会带来好的后果。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名鼎鼎的美国LTCM(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其高管包括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期权定价模型之父”默顿和舒尔茨、美国前财政部副部长及联储副主席莫里斯等学术界及政经界要人,堪称梦幻组合。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称其为“也许是世界上学术水平最高的金融机构”,在华尔街与量子基金齐名。

  从运作方式上看,LTCM是通过运用电脑建立数量模型分析金融工具价格,再利用不同证券的市场价格差异进行操作,是投资界精确量化的祖师,却也难逃失败命运。

  正如同中国古代的项羽,百战百胜,一败而失天下。

  虽然股票内在价值很难精确定义,但是前辈投资大师们还是探索出了一些宽泛的方法。

  从早期的格雷厄姆到后来的费雪、彼得·林奇,通俗地说,认识深化的结果是:对成长性好的股票,可以接受一个更高的买入价。

  卖出原则

  某些价值投资者走入了一个误区:将长期投资简单理解为死拿,买入股票就搁那儿。

  真正的长期持股并不意味着死拿,成为死多头。

  长期投资法最为关键的一步是知道如何卖出,因为什么时候卖岀最终决定一项投资是否成功,持有足够长的期限并不能保证投资成功。

  每一个伟大的投资者都会有明确的卖出法则,巴菲特也不例外,他是根

  据自己的价值投资原则来做到这一切的。

  完整的交易一定是由买进和卖出组成的,不过很多交易新手和那些交易多年但仍旧整体亏损的交易者通常只知道花大量精力寻找入场点,却忽视了退出位置如何确定,这也是他们无

  法“赚足”的原因。

很多交易者长期徘徊在短线交易的矛盾心态中,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一个持仓的明确标准和条件,从而无法长期持有一个赚钱的头寸。

  无论价值投资者,还是技术派交易人士,出场点的判断都是最为关键的,没有好的出场点,一个价值投资者不能成为真正的价值投资

  通常而言,一个根据价值投资原则进行操作的投资者会因为下面的四个原因而卖出某只股票:

  ·公司的基本面出现了根本性的恶性变化;

  ·股价高于其价值太多,即使公司保持乐观的发展态势也无法在合理期限追上股价的高涨;

  ·买入这只股票的理由已经不存在,或者当初买入这家公司时忽略了某些关键性的因素;

  ·有更高回报的投资机会急需要资金;

  无论是一个国家经济周期的改变,还可以是一个行业经济周期的改变。

  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对公司环境造成极大的变化,从而给投资带来很大的变数。

  经过2008年全球股市大跌和中国股市的暴跌之后,即使是最保守的价值投资者都开始重视“经济周期”对长期持股的考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