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家工作室|朱国栋:天地自然皆是我的画室

 王力君858 2023-01-12 发布于辽宁

最近收到朋友消息 , 告知梵净山被评为五 A 级景区 , 脑海中的写生情景如电影般一一再现 , 回味之余 , 感触颇多 , 梵净山地处贵州 , 为佛教名山 , 弥勒道场 ,我想定是充满灵气之福地。也正是因为如此 , 我在此地写生十天 , 创作作品共计二十张上下。梵净山下,有水、有桥、有溪流、有瀑布。我们写生时间在八月份 ,自然生态是极好的 , 当然蚊虫叮咬也是常有。写生分为山下与山上两部分 , 山上是金顶与群山 , 十分考验体力与耐力 , 然而置身于天地间 , 又可感受呼吸之时的平静与空白。这种考验与空白平静让人想起古人说的一句话 :“一张一弛 , 文武之道也”。写生亦如此,在梵净山写生,有很多时间都在爬山,寻找与大自然最切合的写生地点。云雾是大山中写生的永恒主题,山有云则灵,于藏露之间偶尔惊艳到你,这种惊艳往往稍纵即逝 , 而下一刻的景色,又让你再次叹服,当太多选择摆在你面前时,如何应对,这是写生当中必须明晰的一点。

《神农架天生桥》 68cm×136cm纸本水墨 2016

一张画必须是一种心境的体现,想要表达过于庞大的内容往往不切实际。写生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记录当时自然情感的呈现,是景与心一刹那的交流而不是一个个地照搬自然美景。过于炫耀技巧与能力,在写生中往往是不可取的。譬如在观音瀑布写生点的时候,一进入小道,沿着溪水,耳边瀑布轰鸣,在树与树的间隙中,看到了一片洁白的匹练,形似端庄肃穆的观音大士,湿润的空气被吸入肺里,凉丝丝的感觉,从头一直漫延至心间,仿佛一丝明亮的光束,点燃你手中的画笔,记录这一刻的感受,不需要过多的分析和概括。古人说师古人不如师造化,诚不欺人也。天地之阴阳刚柔,生长万物,均有不齐,常待人力补充之。我想,写生创作也是基于这种感觉。写生是将自然中万千形象取舍、提炼、概括,是“迁想妙得”“搜妙创真”的过程,也是大自然带来的愉悦感官享受。这种对绘画创作过程的考量,既强化了笔墨的深入度,又丰富了图像感,使画面显现出一定的气息与距离,凸显了自然山川的生命力。

《三峡秭归》 196cm×98cm 纸本水墨 2016

对我来说,写生作品,幽静清旷的林木山泉与岩石奇峰无不透显出平和、坦然的内在旨趣,对自然的感知也在素淡、朴拙的笔墨中得以显现。将“大胆落笔,小心收拾”融入写生之中,笔墨拙中寓巧,浑厚苍茫,对写生的感受有了更多角度的阐释空间 , 不断寻求自适的绘画状态,以期在自然实境中用独有的造型语言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寄。师法传统而不泥古,师法造化而不拘于物象。把对生命的体验与思考的代入画面,这是在写生中对自然无为的表达。以图像的方式将自然呈现在观者面前,是绘画之后的再创造,亦是个人性格的彰显。在坚守传统绘画探究的基础上,在自然之中“虚实有度,内外合一”,创造出得自然山川性情的画作,不断寻求自适的绘画状态。

《行旅之一》 136cm×68cm 纸本水墨 2016

在写生中以山水之形领悟山水之神 , 一点一滴 , 也能汇聚成涓涓细流 , 回归传统的海洋。画室之外的这种感受,我在华山写生时,有时候仅仅是一丝体悟,就能让人感受颇深。我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早上上西峰索道 , 风景一如前几日般美好 , 缆车中有另外两位游客 , 听我们大赞山石奇妙美丽 , 很不解地问真的那么美么 ? 我笑而不答 , 跨界地去理解 ,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技能。下车 , 我上了个卫生间 , 小刘领着一行人先去了昨天确定的东峰 , 我则随后而来 , 不想却上了另一条路,越走越觉得不对劲 , 好像是昨天没有走过的山路。好在及时与小刘联系加上问了一下工作人员 , 虽然没有走到原来的路上 , 却也让我看了许多不曾看过的风景。

《行旅之二》 138cm×69cm 纸本水墨 2017

汇合的时候 , 衣服都被汗水湿透。小刘说今天住东峰 , 于是 , 在房间把湿衣服脱下 , 放在栏杆上 , 周围无树木以蔽日 , 不大会功夫就晒干了。重新穿上衣服 ,寻找今天的人间胜境。

《行旅之三》  纸本水墨 138cm×69cm 2017

画的境界与画的技巧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 想要跨界 , 必须要有充足的修炼 , 不然的话就如同早上缆车同行的旅人 , 在他眼中平淡无奇的几块石头 ,却是我们眼中承载华山魅力的关键。一笔一画或许平淡无奇 , 在不同境界的人手中,画面景物的选择、组合、提炼等方式的变化,无一不诠释着技巧与境界的不同。这让我想起前天看的电影《机器侠南拳》,'即使你会全部南拳技巧 , 再熟练也没多大用 , 没有境界的提升 , 始终不是真正的南拳 '。拳中有山河 , 脚底有日月。只有经历了人的七情六欲 , 悲欢离合 , 体会到自然的日升月落 , 潮生潮涨 , 花草树木一枯一荣 , 与自然切合 , 才有可能明悟到什么是意境。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技巧是可以学习的,但那一丝灵气,必须是从自然中汲取。明天一早,看华山日出,体会一下这种情感 , 或许 , 让我也在自然中得到华山的馈赠。这么一想 , 一天的疲惫 , 也不足为虑了。”

《神农架》 136cm×68cm 纸本水墨 2017

山水写生 , 我想 , 不是区区画室空间可以承载的。对画者来说 , 画室之外的体悟 , 言语间的表达 , 都比不上笔墨来的简单直接。或者可以说 , 天地自然皆是我之画室。

朱国栋写生作品欣赏

《写生》 40cm×55cm 纸本水墨 2018

关于艺术家

朱国栋,字清山

1975年出生于黄冈 ,男,

1993年至1997年湖北美术学院毕业,中国画专业

1998年至2001年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

2014至2015年中国美术学院山水访问学者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山水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2001年 黄宾虹全国高等院校优秀中国画展,获金信奖 (金华)

北京 “融合·互渗”当代中国画家作品展。(北京)

2002年 湖北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武汉)。

2003年 湖北省小幅水墨作品展 获学术奖(武汉)。

2004年 “非此·非彼”八人水墨展(武汉)。

2006年 湖北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武汉)。

纪念中国电影百年作品展 获佳作奖(武汉)。“镜像” 国画系教师作品展(武汉)。

2007年 八艺节高校教师作品展(武汉)。

聚焦70――水墨状态(上海)

2008年 湖北美术学院教师双年展(武汉)。

2009年 湖北省11届美展(武汉)。

2010年 嘉宝美术馆收藏作品展 (武汉)。

湖北省 “回顾与展望”作品展(武汉)。

2011年 纪念辛亥首义100周年美术作品展 学术奖(最高奖 湖北省美协)。

2012年 武汉印象——纪念辛亥革命60周年展

墨分五色——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 (湖北美术院 大楚艺术馆)。

2013年 湖北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4年 湖北高校第六届美术与设计大展(武汉)

武汉'印象 -城市乐章 (武汉)

丹青楚韵---湖北中国画精品展(中国美术馆 湖北省美术馆。

2015年 湖北美院教师作品展(武汉)

山清水远 个人作品展(武汉

三人行 三人作品展(武汉)

2016年 学院方阵——第二届湖北美院教师中国画作品展(济南)

荆楚当代——2016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武汉)

湖北美院教师作品展(武汉)

民盟70周年展览(武汉)

多棱镜 武汉高校教师作品展(武汉)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北京)

2018年 六合之外 山东青州

清山日课 湖北武汉

撰文:朱国栋/排版:魏婷婷

图片:来自朱国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