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草书的14个规律(二)

 家有学子 2023-01-12 发布于甘肃
第一:大与小的规律

第二:长与短的规律

第三:松与紧的规律

第四:宽与窄的规律

第五:正与斜的规律

上次发了1500字介绍了第一至第五条,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由于小编个人水平有限,以下内容算参考性质的文稿,一定要注意使用风险,毕竟这个时代“砖家”满天飞,误人子弟的事还是不要做。

第六:枯与润的规律

枯与润涉及到了墨法问题,两种墨法给人显现出虚实的对比,枯感觉到“轻”,润的感觉到了“重”。枯笔的块面感和润的块面感,主要是毛笔蘸墨的技巧,墨分五色遇水则化,“点水”才是用墨得重要技巧,笔锋上的墨汁多少对纸产生的摩擦力是不一样的,多墨则滑(阻力小),少墨多骨(阻力大)。

文章图片2

第七:断和连的规律

连与断的关系,通常体现在字组方面,主要的表现是书写的韵律和气息。字的上下递进全靠“一口气”,高手通常注意的一个环节就是,通过黑色的墨迹看白色空白的连带。除了要考虑上下的传递关系,也要考虑左右的映带。关于连带的技巧有很多,有二字连、三字连和多字连,有一对二,一对三的对称关系。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第八:方与圆的规律

行草书容易被忽略的地方,长期行草书的训练,容易出现圆笔多,方笔逐渐会减少,这是很多书友的通病。

说是通病实际也是一种习惯,行草书圆笔使转、藏头护尾的起收笔比较多。方笔很容易忽略,真正的高手方圆兼溶,使转时“切顶翻”顿挫相互交替使用,“笔方字圆”这样更具内涵。

文章图片5

第九,粗与细的规律

线条粗细决定了书法的风格,我们拿起笔写字的第一天就知道有粗细关系。

每个人眼中的粗细度量是不同的,调整粗细的手法在自己。王羲之细的地方比较多,颜真卿粗的地方比较多,古今的书法人不可能不知道粗细的概念,怎样来控制粗细的度是书法创作者的“调配”技巧。

文章图片6

家常菜《腊肉炒土豆丝》每位家庭主妇都会炒,你的标准决定了你的质量。你的粗细由你做主,因为味道是你自己炒出来的。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合。主要是取决于炒给自己吃,还是炒给别人看?其实书法也是这样的。

文章图片7

第十,浓与淡的规律

浓淡和枯湿是墨法常用的技巧,浓淡相对更容易理解一些,高手使用墨法技巧,通常采用渐变色,避免使用“跳跃式”,一切以自然为准则。

文章图片8

浓墨下笔,随着书写的用度,墨量逐渐减少,笔下的字由浓变淡,高手常常用点水法,点水续墨,枯笔在点水后,水、墨汁同笔毫的相融,由燥转润,完全是水的作用。一列字中出现的五色的变化。此时墨汁变成了“调味剂”,所以颜真卿写《祭侄文稿》只蘸墨汁七次。王铎的古诗四稿,也只蘸了四次墨,古人常说:惜墨如金,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图片9

第十一:挪位的规律

这是结字的常用技巧,我非常欣赏当代书法篆刻家石开的创作思想,每字必查,每字必究,如果你打造每幅作品,每个字要求像刻印章那么精细的话,入国展应该不算难度。难就难在有没有那份“细究的心”。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这个“而”字,对我们书法爱好者来讲,几乎写不了多少个变化,然王羲之大神经常使用“乾坤大挪移”这招。

文章图片12

第十二:书写的块面感

书法块面感已经超越了结字和笔法的技巧,充分利用字与字之间的块面组合,这样整个作品更有“画面感”,形成了不同的笔法墨法'方阵”。

文章图片13

第十三:突出的主题

写诗要有诗眼,写文章要有中心思,韩红唱青藏高原高音的部分,目的就是突出主题。

这些交流是同行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不一定你创作的作品每个人都懂,但最少还是要有知音吧!

文章图片14

你所创作的书法主题,是写给知音看的,说大一点也是写给评委看的,这些专家都是吃百家饭的人,嗅觉很灵敏的,不要怕别人看不懂,就怕自己没有奇思妙想。最下面这句话是引用中国美院王冬龄教授说的一句话。

第十四:用感情来创作,下笔就显得有性情!

文章图片15

书法高手同普通书友的区别在,你的作品是否流露出感情,是集字临摹的技巧,还是我写我心的书法才情。能读出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悲切,能体谅王羲之《兰亭序》的潇洒,能感受到苏东坡《寒食帖》的无奈……

文章图片16

小编是凡人,也是技巧的抄书匠,希望能写出一些有带有性情的东西,踏着古人的思路,颤抖着去尝试,做梦都想离古人近一些。看来书法祖师爷不需要这种笨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