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第一才女:年少成名,晚年堕胎,“一遇渣男误终身”

 心灵牧场书馆 2023-01-12 发布于河南

有人说:“真正的天才要么短命、要么悲凉,这是因为他们有着异于常人思想和行为。”

这句话,用在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的身上,一点都不为过。

张爱玲,从小被视为神童,7岁就写小说,12岁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4岁改写《红楼梦》,23岁便名震上海滩

她的很多作品,到现在都被人们津津乐道,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让人沉浸良久。《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半生缘》、《色,戒》都是她笔下的作品。

文章图片1

可这么一位年少成名的“天才般”的作家,看似洞察人性,却因为自己特立独行的性格,最终走上了一条凄凉的人生道路。

文章图片2

不幸童年,却幸得“与书结缘”,造就年少成名

张爱玲的“天才”离不开她出身的家庭。

与很多出身贫寒的作家不一样,张爱玲是少有的富贵人家的女儿。

她1920年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的贵族府邸,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

她的父亲张廷重(张志沂)是“遗少们”的典型代表,母亲黄逸梵则是新式女性。

这样的家庭给了张爱玲成长为“天才”的环境,但也注定了她童年的不幸。

文章图片3

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王朝的最后一代“遗少”,一个典型的浪荡公子、洋场阔少。

因为分家得到了丰厚的遗产,他犹如脱缰的野马,恣意放浪。赌博、抽大烟、嫖妓、养姨太太,不一而足。

而母亲黄逸梵,虽然也出身于传统世家,却是一个新派女性。

她骨子里透着浪漫情怀,但却不能选择自己的婚姻,嫁给了一个浪荡公子。

文章图片4

黄逸梵

可想而知,母亲黄逸梵的内心有多么痛苦,终于,在张爱玲四岁的时候,黄逸梵出国留学去了,但她是以牺牲了母爱为代价。

所以,张爱玲的童年,是没有多少母爱和父爱的。

多年后,张爱玲的某些性格特点,比如自我、独立、孤僻、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常态的道德评价,等等,都是因为这样的童年出身决定的。

文章图片5

不过幸而,没有了家庭温暖的张爱玲,却有书籍日夜陪伴着她。

在张爱玲三四岁时,家里就请了私塾先生,教她认字,背诗,读四书五经。

父亲虽然私生活一塌糊涂,但在张爱玲的文学启蒙方面,也算的上是半个老师。

在与女儿谈诗论文的时候,张廷重还是有耐性的,而且他有不错的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完全可以胜任女儿的文学老师。

张爱玲在父亲的书房里,偷看了不少的书籍,其中还有不少儿童不宜的禁书,后来被发现之后就全部拿走了,但为时已晚,爱玲已看完了。

这大概这正是张爱玲写小说时对男女情欲这般熟悉的原因。

文章图片6

张爱玲中学就读的是圣玛丽亚女校,这是上海著名的美国教会办的女子中学之一。

在这里,她碰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伯乐,一位对新文学极感兴趣、文学修养极高的汪宏声先生担任了她的国文教师。

汪先生在审批作文时,张爱玲的一篇《看云》的散文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前大大地夸奖了她一番,还当场朗读了起来。

她的名声渐渐地在校内传开了,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

不过,张爱玲真正开始在文学上发力,是从她进了香港大学开始的。

她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从此,她的“天才梦”,真的便开始了。

文章图片7

大学张爱玲

但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

随后她与好友炎樱一起返回上海,开始为《泰晤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1943年,张爱玲在《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就是该小说,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

文章图片8

此后,张爱玲一发不可收,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

正如张爱玲自己所言“出名要趁早”她真的在23岁这年,成为了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女作家。

文章图片9

一遇“渣男”误终身:爱情事业双失利

1944年,张爱玲因小说《封锁》与胡兰成相识、相知、相恋。

但涉世未深的张爱玲,并没有看清眼前这个男人的真面目,沉浸在初恋中的张爱玲,哪里知道,胡兰成是个彻头彻尾的大渣男。

因为这段初恋,张爱玲不仅遭受了感情上的重创,事业上,也开始走下坡路。

文章图片10

胡兰成是什么人?

他是浙江嵊县人,生于1906年。从小家贫,吃过很多苦,一生全凭聪明和算计打天下,赤手空拳,却也有青云直上、飞黄腾达的经历。

在事业上,他确实有几分才华和小聪明。但是对待感情上,他真的是渣出了天际。

胡兰成18岁的时候,娶了唐玉凤,玉凤给他生了个孩子。

孩子刚出生不久,胡兰成就抛下母子两人出远门门了,让玉凤一个人在家养育孩子。

常年在家中独守空房的玉凤不甘心,她带娃投奔胡兰成。

她原本只想找些安慰,不成想胡兰成却嫌弃这个乡下女人给自己丢脸了,把唐玉凤臭骂一顿,还气狠狠地说:“和你结婚以来,我没有称心过。”

后来,唐玉凤在郁郁寡欢中病死。那一年,她才28岁。

文章图片11

年轻时的胡兰成

玉凤死了之后,胡兰成在百色第五中学任教时,又碰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全慧文。

胡兰成对全慧文没有感情,他只是认为全慧文是个“适合结婚的女人”罢了。

他是这样说的:“我那年二十八岁,不要恋爱,不要英雄美人,惟老婆不论好歹总得有一个。”

可婚后几年,胡兰成又勾搭上了一名叫应英娣的歌女。

胡兰成曾夸赞应英娣说:“她的人品与相貌,好比一朵白芍药。”

可这朵“白芍药”,也并没有让胡兰成驻足多久。

文章图片12

胡兰成

有一天,胡兰成在杂志上看到了张爱玲的小说《封锁》,他立马就移情别恋,被这位才女吸引了。

他很快便通过当时的另一名女作家苏青,认识了张爱玲。

起初,孤傲的张爱玲是不理他的,但是胡兰成对追女人很有一手,否则他的几个前任不可能那么容易就着了他的道。

张爱玲不开门,他就每天都从门缝里递进去一张字条,上面介绍了自己的拜访原由及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并祈求张爱玲方便的时候允见一面。

张爱玲看到他的诚意,也不免得对这个男人产生了好奇之心。

于是两人便约了一次见面。

也就是这次见面,让张爱玲沦陷在了胡兰成的温柔乡里。

他们“一谈便谈了5个小时”,让张爱玲觉得胡兰成便是那“千千万万人之中的冥冥一人”。

第二天胡兰成再去张爱玲的寓所,她的门便不再向他关闭,她的心也不再为他关闭。

文章图片13

张爱玲与胡兰成

关于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恋爱关系,虽未公开,可是在文化圈内已有传闻。

在熟悉的朋友中,都暗暗为张爱玲惋惜,因为胡兰成的履历,足以说明他丑恶的心灵。

是的,胡兰成还有一个身份,他是一个高级文化汉奸。

文章图片14

胡兰成

1937年,胡兰成本来是上海《中华日报》的编辑,沪战后又去了香港担任《南华日报》的“撰述”,当时月薪仅60元。

就在这时,汪精卫为组织伪政府而四处物色人选,包括文人。

但他不可能真正拉拢到第一流的文化名人,1939年初胡兰成的社论《战难,和亦不易》引起了汪精卫夫妇的注意。

1939年12月,汪精卫托人向胡兰成抛出橄榄枝,给他的月薪猛涨了六倍即360元,另给了两千元的机密费。

从此,这个自私者就为伪政府办事,成为了民族罪人。

文章图片15

晚年胡兰成

可是,张爱玲一向对政治漠不关心,她的才情和孤傲,使得她只关照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她才不管对方是何种身份。

对于一个沉浸在恋爱中的女子来说,理智确实都抛诸脑后了,张爱玲也不例外。

更何况,与38岁的情场高手胡兰成相遇之时,张爱玲还只是个24岁情窦初开的女人。

她躲不过,也着实是情有可原。

文章图片16

1944年,与张爱玲结婚几个月后,胡兰成便因为工作关系去了武汉。

离开张爱玲的胡兰成,露出本性,他与汉阳医院的护士周训德迅速勾搭上了。

不过,胡兰成也只与周训德缠绵了3个月。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曾效力于伪政府的汉奸胡兰成,成了丧家之犬,开始了逃亡之路。

胡兰成在逃亡期间,又与帮他一路逃到温州的范秀美成婚了。

为了范秀美,胡兰成拒绝了千里迢迢来温州找他、“让他在两个女人中做出选择”的张爱玲。

自那之后,张爱玲终于看穿了这位渣男的真面目,与胡兰成彻底诀别了。

文章图片17

所以,张爱玲与胡兰成这段没有结果的婚恋只维持了两年。

但这两年,足够让张爱玲饱受非议了。

张爱玲曾以为胡兰成是灯,是救赎。殊不知,这只是张爱玲奔赴的一场苦难。

爱情失意后的张爱玲,事业也遭遇瓶颈。

她爱得伤心、伤情、伤了灵性。这种创伤,不仅影响了她的生活,而且影响了她的创作。

她一蹶不振,原本勤奋的笔耕变慢了,对万事万物的触感也开始钝化了。

再加上与汉奸的这段感情,被世人所诟病,以前常常向她约稿的刊物,有的关了门,有的怕沾惹文化汉奸的罪名,也不敢再向她约稿。

之后的张爱玲,就像她对胡兰成说的那样:“我自是萎谢了。”

文章图片18

远走他乡,在美国晚年堕胎,终身不育

1952年,张爱玲孑然一人,以到香港完成被战事中断的学业为理由申请出境的。

她离开了出生和成长、成名的上海,而且一去不复返了。

她的心情是百感交集,万念俱灰的。

表面上看,张爱玲此次去香港,只是为了完成未竟之学业,理由正当,其情可解。

但她其实一开始做的就是去而不回的准备,她割断了与在大陆一切亲友的联系。

没有人知道其中的缘由。

也许,她只是试图以复学为契机,换一个生活环境,重寻自己的人生之路。

文章图片19

但张爱玲在港大只读了两个月,就给学校打了退学报告,她匆匆忙忙地去了东京。

原来,她在试探去日本发展的可能性,甚至从日本到美国的可能性。

她,不仅要逃离大陆,还要逃离中国。

1955年秋,张爱玲以中国专才难民资格去美国,落地即时拿到了“绿卡”。

这趟美国之行,让她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

1956年,她在美国的一个文艺营里遇见了美国剧作家赖雅,两人进展飞快。

三月相识,五月相恋,七月的时候张爱玲怀有身孕,8月她便与赖雅结婚

文章图片20

张爱玲与赖雅

此时,赖雅已经65岁,张爱玲才36岁。

可悲的是,赖雅并不想要孩子,当他得知张爱玲怀孕之时,他一边求婚,一边却要张爱玲打掉孩子。

张爱玲迫于无奈,去做了人工流产。

这个张爱玲唯一可能生下来的孩子,就这么在腹中夭折了。

张爱玲为什么要听赖雅的话呢?她明明知道,自己已经36岁了,如果放弃这个孩子,这辈子估计都不会再有孩子了。

张爱玲真的好糊涂,也许还是那句话吧:“天才的思路总是异于常人”。

虽然,她确实总是没办法拒绝自己喜欢之人,但此时已经36岁的她,如果说仅仅只是沉迷于爱情,已经说不过去了。

更多的原因,应该是出于两人当时的窘境。

文章图片21

赖雅一直过着无牵无挂的单身生活,他天生是个流浪者性格,不愿受家庭约束,总是不停地东奔西跑。

他原本才华横溢,但因为兴趣太广泛,生性好动,不专注,干一件事总是干不长久。

所以,赖雅的生活穷途潦倒,比张爱玲更不懂谋生之道。

而去到美国的张爱玲,过得也非常不好,因为文化差异,张爱玲写不出受美国民众喜欢的作品,她常常遭到退稿。

所以说这两人此时,正是一对“贫贱夫妻”。

文章图片22

一方面出于对孩子的负责,一方面也出于孩子出生后可能会对他们造成的困扰及影响,所以他们放弃了孕育一个孩子的机会。

即使当时的这个机会,是张爱玲唯一可以要孩子的机会。

1967年,赖雅病逝,张爱玲46岁,此后的28年里,张爱玲也未再嫁其他人。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4岁。

文章图片23

张爱玲晚年生活

张爱玲这一生啊,太令人唏嘘感慨。

许多张迷都为她惋惜。

惋惜她追求所爱,却遇人不淑;惋惜她没抓住机会,一生不育;惋惜她一生才情,却不得善终。

笔者看了张爱玲的传记,对这个女子,我并无敬佩,也无可惜。

我觉得上天还真是公平的。

她这一生,都在为文学事业在奔赴,她天生,就属于小说。

上天给了她文学创作的细腻天赋,同时,这种细腻也造就了她的爱情悲剧。

她一头扎进爱情里不管不顾,她离开中国想要奔赴新生活的决绝,都是她的性格使然

其实,这种孤僻的性格,使得她无论日后选择在哪里生活,都不会过得太幸福。

同时,也是时代原因

她生于还有战乱的民国时期,家庭背景本就不凡,还身怀几分才情,年少就成名,也注定了这一世,她不会太过安稳。

文章图片24

每每看了这些名人传记,我都不禁感叹一声:

谁说,生于普通的家庭,过着平凡的日子,不是一种幸福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