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17】【老小孩谈80】老者如何评价儿女的孝顺zjkzxd

 我的儒山 2023-01-12 发布于广东

​       【22-17】【老小孩谈80】老者如何评价儿女的孝顺zjkzxd

     从网络上看到了一段文字,标题是这样的。《72岁老人:一场新冠阳了,才明白有出息的孩子,真不如身边啃老的》。

    文字上,猛地一看,很实际,也很打动人。其中的要点是:

    “随着年岁的增长,父母到了晚年,才发现,真正报恩的孩子,都是默默守护在自己身边的平凡子女,尤其是一场疾病,出息的孩子,打飞的都赶不回来时,父母才发现:能够在自己身边啃老的子女,不一定是真正地啃老,反而是真正的孝顺”。

   “前段时间,大面积新冠阳了,72岁的高大爷说:人只有真正到了无能为力的时候,才发现,能够给予自己晚年幸福和宽慰的,是身边我们认为啃老的子女。他们给予了我们温暖的亲情,还给予了我们晚年最后的尊严”。

    二

  如果是作为一般阅读,也就过去了。不过就是一个老人对自己的子女的看法而已。

   但如果细想,这位老者是什么样的心态?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儿女呢?

    老者自己能动弹时,要的是自己的面子。哪个孩子有"出息",能为自己长门面,能给自己金钱,就是好样的,就是“孝顺”。到了自己不能动弹,需要人照顾了,要的是能照料医疗、生活琐事。这时,守在身边的孩子,又成了"孝顺”。

   老者评价孩子,完全是以自己的需要为标准。什么是"孝顺”,他始终也没有弄明白。

  三

   弄清楚什么是孝顺,是父母、儿女双方都需要的。

    按现在的解释,孝顺是一个词,也是两个字,即孝和顺两个方面,生活上关照,精神上顺从。

    作为儿女,对父母既要奉养,物质上尽可能照顾,又要给父母精神上的慰籍。

   作为父母对儿女评判,也不要偏面。不要以一时半会的需要,来说孩子孝顺不孝顺。

  四

   有谚语“忠孝不能两全”,即效忠国家和孝敬父母不能同时顾及。

    《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

   《警世通言》四〇:“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二亲老迈,汝当朝夕侍奉,调护寒暑,克尽汝子妇之道!”

 《东嗣列国志》七三:“吾举家受公子恩养,大德当报,忠孝岂能两全,汝必亟往,勿以我为念!”

    儿女尽孝时,父母评判儿女时,怎么看待?

   为了国家,在和孝顺父母发生冲突,当以国家利益为重。

   那么,作为儿女,能为国家尽忠,就不必为不能尽孝而自责;作为父母,儿女为国尽忠,就不能责备儿女。

    尽忠尽孝,要全面的看,客观的看,要实事求是。

   儿女不要以"忠"为由不孝;父母也不要苛求儿女舍忠尽孝。

    儿女不要以"孝养"替代"孝顺",也不要以"孝顺"替代"孝养"。

   父母对儿女的尽孝,不能苛求。既要看儿女"尽孝"的效果(物质丰富、精神可嘉),也要看儿女尽孝的"尽心尽力"。儿女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尽了心,尽了力,便好。不能攀比别人的儿女如何如何。

   说到底,一句话,父母判断儿女孝顺如何,不要只围绕着自己为标准。还要考虑国家,也要考虑儿女。

2023.1.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