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807)班 何浥尘 公交车的站台与对面的长街隔着一条柏油路。崭新的路面与背后排列仓促又略显陈旧的店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等车之余,我环顾四周,看着身旁这些建筑的变化和各式各样的招牌。偶一抬头,看到了对面商铺的楼顶平台上,立着两棵树。房顶上种树总让人感觉有点突兀的,我细细地看着它们。这两棵树,一棵还带着初秋时节的绿意,但却有点憔悴。另一棵则已光秃颓败。不过相同的是,它们都异常矮小,相比于路边绿化带的树,简直小得不成比例。眼前这情景,不禁让我联想到前几天上课时,科学课本上那张巨人症和侏儒的合影,“实在太像了!”我嘀咕着。商铺的上面几层是居民楼,平台就在居民楼的楼顶。透过平台的围栏,隐约可以看到平台上种着的花花草草,我想,主人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希望在家中也能贴近大自然。平台上还有两个大铁桶,而那两棵树便栽种在铁桶之中。我凝望着这两棵树,心中却生出一种可悲之感来。那些在花市中被贩卖的树苗跟我们人来到这个世上是一样的,都伴随着孤独与偶然。它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权选定自己在哪里发芽和成长。【面对“两棵树”,心生悲悯之情——由物及人,展开联想】我想,这两棵树一开始一定很幸运,被一户善良人家买了去,种在紧邻主人屋舍的天台上。享受着肥沃的土壤,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且在主人的精心照料下,它们茁壮成长。春风从枝头掠过,阳光挥洒在树叶上,每一片叶子都是那么饱满,肆意张扬的活力是它们对于主人无微不至关怀的回报。【想象具体,描写生动】那些日子,它们居高临下,俯视街角路旁的那些在风雨和烈日下挣扎的树木,那些时刻,它们一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树。时光一点一点流逝,铁桶里树苗的根系随着生长,向土壤深处蔓延。两棵树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茁壮。夏日的骄阳将这铁壁烤得火烫,树根开始蜷缩了,它们前进的路被炽热的桶炉所阻挡。这两棵树的身高也定格在了某一个夏天。这是两棵不甘的树。它们也曾想冲破束缚,像种在大地上的树一样继续成长。但其中的一棵囿于铁通年年的炙烤,抵达了生命的尽头,已经一命归天了。看来现实也不再给另一棵树喘息的机会。它憔悴的模样就已经是一种暗喻了。即使来年春风再来,迎接它的依然还有夏天的黑暗。终有一天它也难以摆脱死亡的命运。铁桶曾经是保护它们的温室,如今已成为扼杀它们的牢笼。这是一篇构思巧妙的哲理性散文。文章以长在铁桶里的“两棵树”为线索,借助想象和联想,描述“两棵树”命运的由喜到悲的变化,从而给读者诸多人生的启迪。写法借鉴:因物悟理,巧妙构思。小作者在公交站台等车之余,偶尔发现马路对面商铺楼顶平台上铁桶里栽种的“两棵树”,激发了创作灵感,于是,涉笔成文,完成了这篇充满人生哲理的作文。文章开头,先交代“两棵树”的生长环境——楼顶平台,为下文表现“两棵树”的悲剧命运做好铺垫。紧接着描述“两棵树”的形态,交代它们具体的生长环境——铁桶里,在对比、类比联想中,暗含着对“两棵树”的悲悯之情。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具体描述两棵树在铁桶里成长先盛后衰、先喜后悲的变化过程。最后由树及人,暗示人生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道理,诸如成长环境的选择、人生悲喜命运的变化、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差距、社会上的“爱”与“害”的转化等,完成了由形象到思想、由物到理的转化过程。文章脉络展开自然、清晰,特别是巧妙运用想象和联想拓展思路、深化主题,很值得借鉴。提升建议:注意不同文体的语言差异。散文的语言是描写性的,说明文的语言是描述性的,这二者之间,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文章中,“崭新的路面与背后排列仓促又略显陈旧的店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我环顾四周,看着身旁这些建筑的变化和各式各样的招牌”等句子,就不是散文语言。要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改为描写性的语言,就更好了。(点评:徐东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