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82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3-01-12 发布于陕西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第82条)。 

作者:蒋远东

太阳病有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之分,太阳中风有汗,太阳伤寒无汗;有汗的要止汗,无汗的要发汗。由此可见,能发汗的也只有太阳伤寒。

如果这个太阳病是寒伤荣当与麻黄汤;如果是风寒同时伤了荣卫,轻者的用麻黄桂枝各半汤这一类药发汗,重者的用大青龙汤发汗。本条讲: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僻地。透过其中的头眩可见,头眩与气上冲有关,如果这个气冲到头上了,头一定眩。当然这个气不是直接冲到头上去了的,它是通过某个特定的经络上冲的。第67条讲的: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中的动经讲的就是这个气通过某个特定的经络冲上去的。

本条讲的头眩是为振振摇中的中国头眩是阳明有热,其热是通过阳明经冲到头上去的。第67条讲: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即苓桂术甘汤主之。这里的身为振振摇是脾不运化了,上气不得下而上冲,下气不得上而下行的身体晃动。

本条讲的身膶动,振振欲僻地,这个僻地的僻实际上是往一边倒,因为,僻这个字与劈柴的劈同音,劈柴的斧头就是一个头重脚轻的东西。故知这个僻地的僻也是一跟斗要栽下去的那个样子。由此可见,僻地是下焦的肾气虚了,身为振振摇是上焦的心气虚了。

第12条桂枝汤方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发汗的时候,令遍身汗出浆浆,微似有汗则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如果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由此可见,本条是用了发汗的重剂——大青龙汤或麻黄汤发汗了,汗出太过,所以其病不除,仍然发热。如果用麻黄汤发汗了的,麻黄汤治的是寒伤荣。这里的头眩是风还在,即麻黄汤不治风,或者说麻黄汤不治风伤卫。由此可见,本条讲的是风寒同时伤了荣卫引起的一个太阳病;这里的头眩讲的是过汗出后,风还在。可见,这个太阳病是用大青龙汤发汗了的,即是过汗出引起的病必不除。太阳病发汗是没有错,问题是我们想要知道发汗把哪个地方伤了才好下药。

现在来看太阳经,因为这是一个太阳病过汗出引起的头眩身膶动,振振欲僻地。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伤寒过汗出一定会伤及到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是一个水火之脏,有阴阳之分,如果肾阳火脏中的火见了热更热,即发汗会导致肾阳不能守阴,过汗出,其阳必定外越。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阴心经同为少阴经,其热必定会从足少阴肾经越至手少阴心经。心主火,这个时候的心火叠加了肾阳之火,其火必定会炽然而动,上冲于头,头必定眩。因为,肾阳叠加于心的时候,即是肾气叠加于心包络,心经或者说心包络经上通于头,故主头眩。

肾为水火之脏,肾阳不足必定会导致肾阴过盛。阴盛者水泛,泛水必定反克于脾土,即肾水或者说肾脏中的寒气就会倒入脾中,脾反受寒而导致胃中虚热,胃水不化。即胃津液不化,胃在心下,这个时候的心下就变成了一个水火之争的湿热地,心下必定会悸。这个时候的心下悸,会不会与西医讲的风湿性的心脏有关呢?据我的推测应该是有关系的。

《医林改错》讲,灵巧出气,肌肉出于血。故知,头眩于气有关。眩是转动的意思,转动出于灵巧。身膶动是身体的肌肉跳动,膶是跳动的意思。可见,身膶动与血有关。这里的血泛指人体内部的津液,因为,《医林改错》讲:血是从胃津液中来的,胃津液在没有染色以前是胃津液,染色以后才是血。这里讲的肾阴之气过盛,肾阴之气倒灌入脾胃之中,实际上是荣血倒灌。由此可见,这是仍然是一个过汗出把气血或者说荣卫伤了导致下焦失养,脾不运化的一个病,即是一个上实下虚的病。

说白了,这个病就是一个机枢不利,脾不运化,土克不住水的病,真武汤是镇水的,因为,真武大帝是镇守北方的水神,故知真武汤是一个治疗肾水泛滥的一个处方,真武汤所起的作用就相当于助脾土以克肾水的这么一个作用。由此可见,本条是从抑阴救阳的角度在用真武汤治疗过汗出而引起的阳虚水泛。《太阳病下篇.序》中讲:真武汤是救大青龙汤之逆的,第38条讲: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大青龙汤),服之则厥逆,筋惕肉膶,此为逆也。我看:真武汤不仅可以救大青龙汤之逆,同样也可以救麻黄汤之逆。因为,它们都是发汗的重剂,如果过汗出都会引起的阳脱水泛。

与第67条的苓桂术甘汤证相比,苓桂术甘汤是真武汤证的轻剂,真武汤是苓桂术甘汤证的重剂。苓桂术甘汤偏于温上,即偏于温心阳;真武汤偏于温下,即偏于温肾阳;都说陈慎吾老师爱用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的合方治水气凌心,这个我信。因为,苓桂术甘汤主要是用桂枝甘草汤救心阳;真武汤主要是用附子在回阳救逆,双管齐下,效果肯定甚好。其实,真武汤是苓桂术甘汤的一个变方。第316条讲: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满,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由此可见,这里面的或咳,或呕都与肾水泛上有关。

苓桂术甘汤:茯苓4两、桂枝3两、白术2两、甘草(炙)2两。

真武汤是苓桂术甘汤去甘草、芍药、换桂枝为附子的一个处方。真武汤去甘草的目的是便于附子下行入肾;由此可见,真武汤去芍药也是为了便于附子快速下行以温肾阳,即去的是芍药的敛性。真武汤把桂枝换成附子目的是为了温肾,是为了回阳救逆;因为,这是一个急病。此方也可以巧记为:一芍生姜苓术附。 

真武汤方:

茯苓3两、芍药3两、生姜(切)3两、白术2两、附子(炮、去皮、破8片)一枚。

上5味,水8升,煮取3升,去渣,温服7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1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2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