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制内二三事

 冬窗事发 2023-01-12 发布于北京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我国历代唯二的行政制度,前者分土地给诸侯,令其自治,后者以中央-州-郡-县三级制,或中央-郡-县二级制的形式实行金字塔式的集权统治,万事由中央定夺。

那么,两种制度哪个好?

秦统一后,一场围绕制度建设的诡辩于咸阳宫激情上演。

法家周青臣说:“今陛下改诸侯国为郡县,从此无战患,定会流放万世。”

儒生淳于越反驳:“陛下若没有几个同宗诸侯王辅佐的话,各郡出现反贼会非常棘手!”

最终,秦在颁布郡县制后二世而亡。

大体上,先秦实行完全分封制,秦朝试验郡县制度未果,因此之后各朝开始“郡国并行”,即在大半国土上设郡县集权,少半分给宗室或功臣自治,哪怕强汉盛唐也不敢全面集权。

历史上,分封制政权的失败案例似乎更多,比如周亡于秦,汉有七国之乱并亡于魏,魏亡于晋,晋衰于八王之乱,隋亡于唐,唐亡于藩镇等等。

鉴于此,唐之后各朝均扩大了集权区域,但明朝略曲折,朱元璋仿佛不通历史。
建国后,朱元璋将功臣屠戮殆尽,同时把二十几个儿子挨个封王,给予兵权,重演汉晋故事。

太子早逝后,他又不顾其余诸子感受,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

据清代《坚瓠集》,朱元璋曾让朱棣、朱允炆二人陪他骑马,一阵疾风吹来,他不禁感叹:“风吹马尾千条线。”并让允炆对出下联。

允炆思索后说:“雨打羊毛一片膻。”朱元璋显然不太满意。

这时朱棣说:“儿臣给出的是,日照龙鳞万点金。”允炆脸一红,低下了头。

不久在阅兵式上,朱元璋高声对孙子说:“这江山将来是你的,谁要造反,你就让叔叔们去镇压,你看,他们的兵马多么雄壮!”

那时允炆也成年了,故反问道:“皇爷爷,如果叔叔们造反了该怎么办?”朱元璋没有回答,不久积劳而逝。

登基后,朱允炆的削藩政策给了叔叔们造反的借口,四年后朱棣攻入南京,允炆消遁。朱棣便是明成祖,他上位后继续削藩入郡,设内阁、东厂,大力强化集权,明朝也逐渐从分封转向了郡县制度。

明朝中央集权力度空前强大,即使过去了两百年,这套两京-布政使(省)-府-县系统依旧牢靠,直到接连发生以下几事。

首先,由于中央拖欠军饷,裁撤地方公务员,导致各地发生了民变。

像李自成,他本是陕西银川驿站一驿卒,那年驿站被裁,地方又闹了饥荒,无奈就当了强盗。

接下来,剿匪。

除李自成外,当时还有王二、高迎祥、张献忠等多路流寇,他们聚集于陕西,用游击策略尝到了甜头。

明代,陕西省下有西安、延安、汉中、凤翔各府。起初,流寇们专挑各府边界地带作战,假如在汉中吃了败仗,他们就溜到北边的凤翔,在延安败了就跑到庆阳,跑来跑去便发现一个规律,即只要出了“上一地”的府域,官军便立刻收兵不再追击,自己进而获得喘息机会。

当时,各府只负责辖区内防御任务,并无相互协防的职责,而追击流寇涉及跨府,哪怕事急,也得先经两府磋商,再报省里协调定夺,处理起来非常慢。

等缓过神来,明廷赶忙派杨鹤“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统筹安排各府间的协防,流寇一度得到了控制。

不过接下来,李自成们开始往省外跑,他们发现,只要到了省界,也有集权体制的空子钻。

陕西不行去山西,山西不行去河北,一看京畿兵多直接河南,河南不行去湖广,湖广不行去四川,不行就再回陕西...
布政使相当于省长,他们与府尹们气味相投,贼在自己辖区当然要剿,一旦溜走,那就天下太平,万事大吉了。

等明廷再缓过神来,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的陈奇瑜姗姗来迟,负责团结各省大员,齐心剿匪。

然而,心齐不齐不是短时间能达成的,两百多年过去了,很多东西都融进了血液。

第三事,筹钱。

当李自成杀向北京时,国库白银仅剩四十万两,远不及前线将士的需求,崇祯便急着让百官捐款。

然而在这个节骨眼,百官竟支支吾吾,内阁首辅魏藻德不得不带头站了出来,最终,他拿出了号称是全部积蓄的五百两银子。

且不说是否是全部积蓄,当时大家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思索如果连首辅大人都只拿出五百两,我又怎敢超越这个金额呢?

于是,百官就按着官阶大小,四百两、三百两、一百两、五十两...各自捐钱,谁要出格多捐,似乎会背上贪污的帽子。

眼瞅金额越来越少,崇祯欲哭无泪。

但在北京破城,体系崩塌后,李自成在同一拨人中却筹得白银七千万,另有黄金珠宝无数,总额难以估算...

外患严重的明朝却亡于内患,还得归咎于这套金字塔式的郡县制度。

上述三连击,其一欠饷裁员,无非层层贪污;其二剿匪不力,地方各自为战;其三筹款不得,百官各怀鬼胎。

分封了诸侯,敌人就站在了明处,自己则小国寡民。而郡县制下隐患在内,人多事杂,很难预估下一秒的状况。

(完)

             匕

精選文章推薦

真相 | 無為

 阝                

                              廴              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