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叙灵诗集《舅舅的湖泊》

 李志勇诗歌 2023-01-12 发布于甘肃


李志勇


       所有的文学作品、文学手段最初和最终都应该面对的人,而不是文学,更不是文学史。这中间肯定会考虑到“文学”一面,会看“文学”几眼,但最初和最终要面向的都应是“人”。因为面向的是人,新的、旧的种种的文学手段才能成立,作品也才能成为作品。叙灵多年的诗歌写作面对的都是“舅舅的湖泊”,面对的是一个个在尘世中奔波的普普通通的读者,他的诗简朴、洁净、自然、安静,吸引人、抚慰人或者就是在那里陪伴着人,再次现出了文学古老的价值光芒。

      《舅舅的湖泊》中的诗,语言朴实,描述客观,着笔省而又省。这种文学手法上的选择,想必也是因为叙灵在写作时考虑的并不是那聒噪的、争议不休的文学理论,而是他亲身经历体验的种种感受、体会,所以才选择了这样写诗。在《安静》一诗中,短短十一行,叙灵连着用了六句“安静的”“安安静静”的。重复是种很老的文学手法,但正因为面对的是“人”,叙灵仍能不嫌其老而拿来使用,并一样地做到了慑人心魂。有太多的人面对着文学史在写作,甚至只是面对着十几年这样的一个文学史在写作,或是面对着什么思想什么文化在写作,就是不肯面对人来写作,确实是本末倒置了。

       叙灵在诗集前言《尘世的一束光》中指出,“一首好诗呈现出的特质应该是简单而直接、准确而具体”。“简单”、“直接”、“准确”、“具体”,这四个词,笔者其实觉得“准确”价值更高,“简单”、“直接”、“具体”可能都是为了“准确”。依笔者之见,现实主义也好是现代主义也好,种种文学手段,说过来其实都是为了追求“准确”而已。用语言尽可能地接近心中的或是眼中的某个场景,尽可能传达出那些事物的所有信息,尽可能地接近某时某地亲身体验的那种感受,就是在追求准确。诗人叙灵有着难得的克制力量,又善于捕捉瞬间,对准确的追求,使得他的一部分诗作中场景、人物常常如黑白照片一般清晰,语言也如山间的溪水般清澈透明。语言的“歧义”、“张力”其实谁都会弄,但它的前提也应该是为了追求“准确”。诗集中的《爸爸》一诗,堪称是当世写得最为清晰的诗作,几年前就曾在网上读过,这次在诗集中读到此诗时仍然流连忘返,似乎伸手都触到里面的东西。

       叙灵诗歌的简炼是我要认真学习的。可能很多时候我们对语言并不够慎重,或者根本还不了解。它可能就是不能说得太多。我们用的是语言,它携带着大量很难受我们支配的东西。舞蹈、音乐一般就很少提到要简炼。
 
       在诗集《舅舅的湖泊》中,有不少写山写水的诗作,其中佳作不少。诗集最后一首《下山时,月亮突然爬上山岭》,是自己见到的描写月出极为出色的一首诗,印象很深。诗集中这类自然题材的个别诗作略显单薄,有些不足。
  
      “舅舅的湖泊”是诗人的全部世界,而最终还是要成为“叙灵的湖泊”。而通往这片湖泊的路,正如诗人自己在诗中所写,“必须进入到黑暗中去/必须进入那个感觉不到出口的隧道”。

  
                                                                              2017年7月2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