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臣号”坦克驾驶员董来扶回忆打锦州:我差点被我们指导员枪毙

 新用户89319747 2023-01-12 发布于上海

前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历经十数年革命战争的洗礼,人民解放军已经建设成为一支雄师,当99辆坦克、50辆装甲车和107辆运输车组成了坦克方队和摩托化步方队,浩浩荡荡的走过天安门城楼时,就连毛主席也在天安门城楼上挥手致意。

尽管过去了许多年,可当年驾驶着“功臣号”坦克,作为坦克方队第一个走过天安门城楼的董来扶,却仍然激动不已。

事实上,这也是毛主席第二次向“功臣号”坦克挥手致意。

几个月前,毛主席率领党中央迁到北平,在西苑机场进行了一次阅兵仪式,那一次也是董来扶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编印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纪念刊》中,收录了董来扶的照片以及他的英雄事迹,其中有段话是这样描述的:

“董来扶,是坦克部队中立功最多、技术熟练的'功臣号’驾驶员。在锦州战役的5次战斗中,每次均胜利完成任务。”

文章图片2

图|功臣号

不过话又说回来,从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坦克、装甲车等装备从无到有的拥有,其中也经历了一番血与火的征战。

“功臣号”坦克以他独特的经历,却成为几代人心目中最难忘的记忆。

“老头”坦克

“功臣号”坦克是人民解放军第一辆坦克。

一提起“功臣号”,董来扶便忍不住激动:

“功臣号坦克是由老头坦克改名而来的。”

按照资料记载中标准的名字,“功臣号”坦克其实是日式的97式中型坦克。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根据党中央制定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先后派遣数万名干部战士开赴东北。

驻南泥湾的八路军炮兵学校当时也在中央命令下开赴东北,准备利用收缴日军的火炮、装甲车、坦克组建特种兵纵队。

文章图片3

图|高克

当时从延安来的干部高克(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原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在日军“918坦克修理厂”里发现了几辆日军遗留下来的97式坦克。

不过在不同的资料记载中,有关这批坦克的来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个说法是高克奉令带着几名战士,将其中两辆坦克开到沈阳铁道西,停放在一个废弃的工厂里,之后高克又带着人四处搜集零部件,会同战士们一起修复了两辆坦克、两辆装甲车、两辆牵引车和一辆汽车。

还有一个说法是,高克带着几名战士,连同被俘虏的日本人一起,悄悄潜入工厂(似乎当时工厂有人看守),他们冒着风险,将两辆正在维修的坦克开出工厂。

这两辆坦克后来分别被命名为101号、102号。

不过很遗憾,当时国民党军正在大举进军东北,已经占领了山海关至锦州一线,高克当时接到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的命令,要求转移这些坦克、装甲车。

文章图片4

图|高克与功臣号合影

本来一路上走的很顺利,可惜的是走到沈阳西北一个小村子时,一些化妆成工人被拉进队伍的敌特分子伺机破坏,将101号坦克以及部分装甲车破坏了,好在在其他工人保护下,102号坦克和一些装甲车顺利保了下来。

能够弄到这批坦克、装甲车十分不易,101号坦克的损坏让高克十分痛心,但在前线紧张局势下,他们也无法修复,只能开着102号坦克以及部分没被破坏的装甲车以及从工厂抢出来的零部件继续撤离。

到了炮兵司令部驻地的马家湾子时,隆隆的坦克声吸引了所有人驻足观看,时任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的朱瑞兴奋的握着高克和孙三(延安炮校的干部)说:

“你们开来的不是一辆坦克,你们给我军带来了一支装甲部队。”

当天晚上在炮兵司令部,朱瑞就宣布了东北局的决定,成立炮校附设的坦克大队。

机缘巧合之下,东北炮校坦克大队,成为当时我军解放区中第一个设立的坦克大队,而102号坦克也成为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辆坦克。

坦克大队建立起来以后,通过前后搜集、修理,又凑了三辆坦克。

文章图片5

图|董来扶

有了装备,自然还要挑选合适的坦克兵,一次偶然的机会,坦克大队副大队长到部队挑选坦克兵,相中了聪明能干的董来扶。

董来扶是山东烟台人,1929年出生,1945年5月参加八路军,3个月后抗战胜利,董来扶跟随大部队一道开赴东北,结果才当了不到半年兵,就机缘巧合的被选中当了坦克兵。

在东北炮校进行了3个月的培训,董来扶成了一个合格的坦克兵。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坦克大队一共也只有四辆坦克,除了102号坦克是中型坦克,其他的都是轻型坦克,可就这么点装备,全军通过培训合格的坦克兵就有40多个,可以说是僧多肉少。

为了能第一批开上坦克,董来扶加倍努力,在学习结束后的考核中,董来扶以出色的素质,成为了首批坦克驾驶员,当时他还没有被分配到102号坦克,而是被分配了一辆只有日式轻型坦克。

据考证资料来看,董来扶当时驾驶的这辆轻型坦克,很有可能是日式94式坦克,该坦克战斗全重只有3.45吨,坦克自重3.2吨。

要是以世界各国划分标准来看,日式94式坦克连轻型坦克也算不上,因为轻型坦克最低重量标准也得在14吨以上。应该说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只有日本人才用这样的坦克。日式94式坦克也被戏称为“小豆坦克”、“豆战车”。

可对于当时解放军而言,能有这辆坦克也是相当不容易,管他黑膏药、白膏药,能拔脓就是好膏药。

不过从后来结果看,董来扶那是相当“倒霉”。

靠山屯战斗中,坦克大队参加战斗,董来扶驾驶的“小豆坦克”化油器发生爆炸,直接烧了起来,董来扶人在驾驶室被烧伤,是战友们拼死将他从车里拖出来。

本来按照上级的意思,是让董来扶退出战斗,但董来扶坚决不干,要求到前线去,哪怕是押送马车给坦克运送弹药也要上去,指导员被他缠的没办法,只好破例同意。

功臣号

尽管第一次“出师不利”,可董来扶的坦克驾驶能力也不是盖的,事后上级又重新调来一辆“小豆”坦克,让董来扶当第二驾驶员。

不过,在当时我军的坦克车,多数都是缴获,基本上都有缺胳膊少腿儿的毛病。

董来扶刚被分配了一辆“小豆”坦克,这辆坦克就又抛锚了,四个缸坏了一个,当时坦克大队要转移,这辆坦克总不能就直接仍半路上,急的所有人抓耳挠腮,董来扶这时建议:

“能不能把那个坏缸卸下来,这样不能跑四速也可以跑三速,只要能开走不用别的坦克拖,就不会影响全大队行动。”

车长一听他的建议,眼前登时一亮,事后按照董来扶建议拆掉了坏掉的缸,剩下三个缸还能跑。

文章图片6

图|董来扶

就在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坦克大队后来又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

董来扶所驾驶的“小豆”坦克半路上又几次发生继电瓶故障,每次一故障,就得让别的坦克拖着走一段,事实上这也不是他们一家坦克的毛病,就在转移途中,许多坦克的继电瓶都发生了故障。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董来扶又琢磨开了,他经过几次观察,发现继电瓶之所以出现故障,是因为它的弹片松动,给电瓶充不上电,董来扶把纸卷掖在弹片上,避免了这个问题,后来继电瓶子在路上又出了几次故障,都是董来扶一个人想办法修好的。

这手绝活,也让董来扶在坦克大队彻底出了名,基本上路上每次遇到故障,战友们都会喊:

“小董,来帮个忙!”

“小董,过来帮我们看看!”

“小董,你有啥高招,给咱们传经送宝呀!”

尽管董来扶在靠山屯战斗中只是在后勤,但很快就凭借出色的能力成为军中一宝,上级也考虑到他的能力,将他分配到了102号坦克车上担任驾驶员。

102号坦克虽然比其他小豆坦克先进不少,不过因为是缴获,加上起服役年限常,故障率频繁,所以战士们也给102号坦克送了一个亲切的绰号:

“老头”坦克

文章图片7

图|辽沈战役

老头坦克其实自进了坦克大队后,参加过不少战斗,但问题多也实在是让人头疼。

1948年辽沈战役在即,上级下达命令,要求坦克配合步兵进行攻城作战,当时“老头”坦克正因为故障歇菜,为了保证能参加战斗,董来扶与车长牛生贵一起写下了保证书,保证在战役前修好坦克。

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董来扶与战友们吃住都在车里,终于赶在辽沈战役前修好了坦克。

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战车团总计15辆坦克参加了攻城作战。

董来扶他们的坦克与另外三辆坦克一起被划归四野七纵一起打攻坚,不过因为范汉杰在锦州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在锦州外围还挖了护城河,战斗一开始,除了董来扶,另外三辆坦克就被击伤掉进了护城河,领队坦克中的驾驶员负了重伤,连长壮烈牺牲。

时隔多年以后,董来扶回忆起当时场景,仍然感觉历历在目:

“敌人的枪弹、炮弹密集得连飞鸟都难以通过。冲锋的步兵一片片倒在血泊中,我心里像刀割一样。成败与否,就看我们这辆“老头”坦克了。”

文章图片8

大概也是因为其他三辆坦克都陷在护城河,从锦州城上发射的密集火力都集中在“老头坦克”身上。

据资料记载,因为敌人炮火猛烈,“老头”坦克先后五次负伤,但每次受伤后,董来扶都第一时间爬出坦克,冒着敌人炮火将坦克修好后,然后再前进。

激战到关键时刻,董来扶驾驶的“老头”坦克也掉进了沟里,问题更严重的是,车地盘上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卡住了,爬不出来了。

一同坐在撤离的指导员陈明也急了:

“董来扶,你不把坦克开出去,我枪毙你!”

其实指导员说的也是气话,但时隔多年后董来扶却说:

“其实,指导员就是不说枪毙我,我也会玩儿命的开的。”

董来扶爬出车,三两下就排除了故障。

文章图片9

图|天津战役中,坦克掩护步兵进攻

这辆“老头”坦克始终冒着敌人炮火勇猛前进,直抵锦州城下,三两炮就打掉了敌人坚固的火力点,为全军的进攻打通了通道。

董来扶驾驶着这辆坦克,一直开进了锦州城,打到了范汉杰的司令部,几炮过去,敌人就举着白旗投降了。

锦州一战落幕后,团首长夸赞董来扶坦克开的好,董来扶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开得不好,指导员要枪毙我。”

对董来扶驾驶坦克攻打锦州的事迹,《东北装甲兵战史》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

“锦州战役,董来扶驾驶'老头’坦克,从冲击铁桥、激烈巷战到老城攻坚,连续作战,几次'负伤’,全车乘员英勇顽强,孤胆作战,机智果敢,边打边修,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掩护步兵全歼老城1万守敌。战后,董来扶立大功,'老头’坦克被东北炮兵司令部授予'功臣号’称号。”

辽沈战役结束后,董来扶驾驶“功臣号”坦克入关,又参加了解放天津的战役,与打锦州时一样,董来扶驾驶坦克一路碾压过去,打掉了敌人数个暗堡,特别是在攻打金汤桥战役中,董来扶驾驶功臣号主动出击,吸引敌人火力,并连续端掉了敌人3个暗堡、 5个火力点,第一个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文章图片10

图|1949年2月3日,董来扶参加北平和平解放入城式,开着坦克驶过东交民巷

也因为在数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无论是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开始在开国大典中,董来扶驾驶的“功臣号”始终是装甲兵方针的车头。

建国后不久,董来扶又开着坦克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

代代传承

事实上如果从性能上来论,日式97式坦克谈不上先进,

尽管名义上是中型坦克,可97式坦克实际重量只有15吨,哪怕是将它放在轻型坦克之列,其性能也算不上出众。

可就是凭借这样一款性能落后的坦克,董来扶却打出了出色的战绩。我想装备的先进程度固然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但是个人的精神意志仍然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功臣号”坦克退出现役后,被安顿在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在被送到博物馆之前,董来扶含着泪送别这位陪伴多年的“老战友”,不过在临别之前,他建议将“功臣号”坦克的57炮换成47炮:

“让世人参观,就应恢复原貌,才能永远记住它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卓越贡献。”

文章图片11

图|1949年10月1日,功臣号驶过天安门

随着岁月的流逝,“功臣号”的精神也一代代传承下来。

早在1947年的时候,东北坦克大队就扩编为坦克团,1949年2月又扩编为战车师,全师拥有各式战车870多辆。事实上,短短3年解放战争打下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功臣号”的名字,也随着部队一代代传承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功臣号”第十六代驾驶员董蓟雄正是老英雄董来扶的儿子。

“我父亲董来扶驾驶的那辆102战车是从国民党手里抢过来的日本坦克,外号'老头坦克’。我之前开的102战车是改革开放以后换代的国产坦克。现在的102战车又不一样了,换装最新一代国产坦克。”

董蓟雄曾称,父亲对功臣号的感情特别深,后来给子女取名字时,还特意在每个孩子的名字末尾分别用了“英雄豪杰”四个字。

文章图片12

图|董来扶

当年第一代功臣号坦克退役时,董来扶的精神仿佛一下子被摧垮了一般,后来部队考虑到功勋号的意义,特别为董来扶换上了新一代的“功臣号”,这一招确实很灵,董来扶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他也不止一次的对人说过:

“102坦克是我们整个坦克部队的光荣,我们要将'功臣号’这个光荣称号发扬光大。”

话又说回来,董蓟雄当年15岁的时候就报名参军,到部队就是在坦克连。

也许是源于父亲的影响,董蓟雄从小就对坦克有很深的感情,1976年他参加部队成为一名坦克兵时,部队配备的还是苏联的T-34坦克,可就在两年后,我国就开始自主研发坦克。

当谈到自己换装时的经历,董蓟雄也忍不住激动:

“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铁家伙了。”

文章图片13

1984年董来扶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心心念念的仍然还是部队建设和“功臣号”,于是他跑到部队找到领导,要求将儿子调回来:

“我老了,不能与102坦克为伴了,就让儿子接我的班,替我去保养坦克吧。”

董蓟雄当时本来在北京工作,但在父亲的要求下,从繁华都市调到了山沟沟里,重回老部队,当了新一代“功臣号”坦克驾驶员。

更荣耀的是,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董蓟雄是受阅坦克方队第一辆坦克的车长。

不仅仅是董蓟雄,董来扶一家六口人全都是军人。一大家子人始终秉持一种信念,为军队现代化建设,为保卫祖国,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