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元铸“政和通宝背半分”金质小平钱品鉴

 天府源泉 2023-01-12 发布于四川

  《360图书馆》“天賜閣”“2019年8月2日“宋钱稀版(已拍例图)”

      “与大家分享一枚小铜钱:北宋政和通宝背“半分”小平,直径24mm,徽宗政和元年铸,篆书,少见,极美品,市价在8000元以上!”


  又有《360图书馆》“钱币之家”在2017年8月25日撰文《劫后遗珍(二十五)——政和通宝、政和元宝、政和重宝》中列出图三、政和通宝(铜),背半分,直径23.1mm。一般认为蒙元所铸。



  再见新浪博主“京川游侠”先生博文:《元铸《政和通宝背半分小平》银、铜钱赏考》展出所藏“政和通宝背半分”钱银、铜各一品。他也论证元有铸“半分支钞”的历史,而此“半元”钱应是蒙元仿宋钱所铸行用钱。


注:“支钞半分” 铸造时期:元顺宗至正年间。材质铜,小平钱,面文楷书,光背无文,直径约为24毫米。非常罕见。



  上述图例说明这品“半分”钱品是客观存世之历史文物,它绝对不是某些人不负责任地一口“假”之赝品。

       我读到“收藏杂志”刊“陕西西安戒畯松”文《政和通宝金质宫钱》表述,“宋代除了以铜钱为主流货币外,还铸过不少的金银质宫钱,其中以徽宗朝为最多。”他对两枚金质“政和通宝”小平宫钱有比较详细的描述。现摘录于后:

     是品“政和通宝楷书”金质宫钱(图1)



1),直径19.2毫米,重2.9克。被泉家视为北宋贵金属货币珍品。其早年出自河南洛阳一带,后经笔者与陈林林之手归于原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馆藏,时因条件所限,并未对此金钱进行金相检测,只是用试金石在外缘边道画痕比较,含金量大约在九成左右。

       是钱细缘肥郭,背稍有错范向左上偏移,形制小于普遍流通铜钱。色泽黄中微红,地章与字口间多有红褐色金锈,一看便知历经沧桑岁月。其钱文楷书直读,书体清丽可人,流畅自如,带有几分书卷气息。'政'字右为'女',俗称'文政',左方'正'第四笔竖画下延过长成撇。'和'字进而仰,禾部撇画上翘,口窄连横。'通'字扁宽,甬头细长,走之斜点肥大。'宝'字仰,宝盖头点小力弱,贝足过穿。 其形制相比较规范 ,当为官炉所铸无疑。 此枚政和金质宫钱原为西安金泉钱币馆藏。

      2006年中国嘉德春拍钱币专场中,是钱编号为3922号,成交价人民币5.28万元。

       目前,此楷书版式的'政和通宝'金钱,除1966年山西应县在修缮木塔时发现一枚外,再就是四川成都又新见一枚,其他尚未见官方报道资料。再就是与此对应的金钱尚有隶书者存在,数量稍多于楷书,现今已有五见;中国钱币博物馆藏有一枚(图2)


2)直径20.2毫米,重3.3克,亦属珍稀之物。目前,按时下现存资料初步统计,再加上已经露面的公、私藏品,这两种版式的'政和通宝'金钱数量大约在15枚左右,可谓存世极少。由于带有年号的正用文金银质宫钱,要比纯粹的吉语宫钱意义重大,当可列人中国历代贵金属货币珍品之中。

  从上述文字可见两枚金质“政和通宝”小平宫钱的参数:

1、原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馆藏之直径19.2毫米,重2.9克。含金量大约在九成左右。

2、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之直径20.2毫米,重3.3克。

     我列出上述这些信息实际上是为了求证另一枚“政和通宝背半分”小平钱。







  此币老朽已藏近40余年,一直在研究之中。其直径21.2mm,厚1.2mm字高0.3mm穿口5.2mm重3.32克。

      写到这我们汇总一下:

京川品 铜 径23mm 厚不详,重3.63g

西博藏 金 径19.2mm,厚不详,重2.9g

国博藏 金 径20.2mm,厚不详,重3.3g

本人藏 ? 径21.2mm厚1.2mm重3.32g

      显然,本人藏品与国博金质“政和通宝”藏品接近。

      在对铸造材质不清,又无金相分析能力的背景下,结合藏品钱币本身满体金黄,几无锈蚀的状态,推测它的铸造材质也含有重金,但可能含金量稍次。我用金属圆柱体体积和金属比重试算,材质比重应大于10.7g/cm3以上,也就是说,铸造材料可能高于银,低于金。这与蒙元时期的金币特征相近(并非纯金)用强磁吸合检验,它含有微铁(吸附后会脱落)。



  藏品的铸造工艺,币文书体特征与前述“钱币之家”背半分图和京川游侠先生的同款铜币相同。细缘,币面文高0.3mm,币背文高0.1mm,地章平整,内穿廓公整,穿壁和外轮均精修,笔画清晰,几无粘连。币色温润如金,华丽之身,一眼开门,乃官家精铸之品,而非民间仿赝之物可及!


  结合陕西西安戒畯松”文《政和通宝金质宫钱》所述,笔者大胆推测,既然宋时就有用金铸造“政和通宝”小平宫钱的习俗,蒙元全面学习大宋,也完全可以跟风用金铸小钱作为赏赐钱。只不过学业不精,汉字走样,与宋时“政和通宝”书体有异,这恰好与蒙元人铸钱书体风格相近。

       研究的结果对这枚多不看真的蒙元铸“政和通宝”背“半元”钱也许是一个“拨乱反正”之举。

      此钱存世不多,业界多不认同,有藏家数人展示和询问,又多被“假”字诋毁打压而被淹没。

      但反思一下,倘若做“假”,为啥不铺天盖地,为啥要采用重金属去做假?何以要对这样小的钱币精修?岂不冤哉?

      此举与人性不符,与客观规律不符,推倒原又“专家”言“假”的结论是还历史真相之举!

      不知读者中有无泉友也藏有此币?作者期望您也展示出来,并参与讨论品鉴,不亦乐夫!

             2023年元月12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