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田满满,几乎纯靠线上渠道运营打江山的儿童食品品牌

 Jiny李 2023-01-12 发布于甘肃

秋田满满是儿童食品赛道的热门选手,刚完成B轮融资

2018 年,秋田满满成立上线(前身估计是2015年开始运作的宜春十九度)。在刚过去的2021双11,据称秋田满满全渠道销售额突破 1 亿,位列天猫宝宝辅食类目/零食类目/调味品类目 TOP3

【市场营销】

秋田满满几乎不怎么种草,除了通过(母婴类)媒体|自媒体做些推广之外

销售主要是通过渠道运营|平台的支持,这种打法少见、却很强悍

在快手平台上的表现突出,销售体量和抖音几乎相当,在快手平台上还做了新品首发

营销上大点的动作如与天猫聚划算合作互动视频、与傅首尔的合作

秋田满满属于强渠道力、弱市场力品牌

Branding方面,还处在很initial的阶段,几乎什么都还没开始做。虽然提出“只喂中国宝宝“,但目标客群对标的主要是国内竞品品牌而非国外品牌,因而这个品牌主张显得意义不大

品牌可以参考刚上市的网易云音乐,在目标客群中打造身份认定

抖音数据显示,客群以24-30岁为主(高于哆猫猫、蔬格乐、宝宝馋了),在31-40岁的客群中TGI则低于均值(100)

以秋田满满目前的调性和产品情况,要提高31-40岁客群的占比有一定难度

官微主推育儿科普、育儿食谱

秋田满满拥有由营养师、育婴师、教育专家、健康管理师、医生等组成的专业团队,但可见性不够

在内容生产上,内容的体系化、趣味性有待提高,与站外育儿平台的合作、专栏可以加强

目前的内容,主要是解决点上的事情,问题-解决方案导向。但是面上的事情,什么年龄段、什么体质、什么节气、一定时间周期内的安排等等,可以给出不同营养搭配的建议、解决方案和套餐。考虑到宝爸宝妈的年龄和特点,形式上可以懒人化、傻瓜化

另外,家长喜欢晒宝宝,品牌在晒这块可以强化,记录宝宝成长的点点滴滴、记录宝爸宝妈所花的心血

秋田满满的IP视觉形象一般在婴童食品品牌中辨识度不高、不突出,同时也缺乏内容支撑

社媒上搜索品牌名称时,经常会出现秋田犬,或可关联,毕竟萌宠题材火热、猫猫狗狗是最受欢迎的

在营销卖点|记忆点的提炼上,秋田满满做的比较平。举几个例子:

英氏忆格的“辅食5阶精准喂养体系”,突破传统按月龄划分的固有思维,根据宝宝的生理特征将其分为5个阶段即“1阶能坐了,2阶爱咬了,3阶爬得溜,4阶能独站,5阶走得稳“。既是精细化、差异化,更是营销上的卖点

胚芽米,秋田满满主打双90(90%留胚率、90天保质期),似乎不够。米小芽并没有特别强调95%留胚率,而是选择33°白作为差异化的主打点;虽然33°白消费者辨识上未必方便,但至少是一个差异化的点。另外,秋田满满高定价高促销力度,促销策略倾向于让消费者囤货;90天保质期虽然是强调了新鲜度,但从客评来看,存在由于囤货导致了实际吃的时候已经过保的情况

如果研发力量支持,品牌需要树立研发上权威性的认知

【产品】

秋田满满的产品,现阶段主要target 6m-36m的婴幼儿,这个年龄段的产品比大龄儿童的产品对研发的要求更高

秋田满满Span的品类很多,甚至包含了生鲜、药食同源

秋田满满的产品线中,总体来讲,调料|调味品、零食占比高于辅食、主食

产品策略似乎是宽度优先、先增加SKU的品类和数量,天猫店铺有310+SKU

虽然秋田满满在小程序上可以让消费者按照宝宝年龄0-6M、6M-8M、8M-12M、12M-24M选择产品,实际上同一款产品并未按照年龄差异化

更倾向于在品类达到适度数量的基础上,深度优先、精细化优先

可以参考日本和光堂的策略,产品精细化,宝宝不同成长阶段对食物的大小、硬度、食量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同一款产品7m和9m的形态是有不小变化的

另外,可以延伸到高端产品线,用副品牌。以及,可以向3-12岁少儿客群拓品,延长消费者的Lifetime和Lifetime Value,而且研发上的难度还小

秋田满满没有特别leading的单品,让消费者想到这个单品、就想到秋田满满

l 天猫上月均销量过w的SKU有米饼、低筋面粉、手指泡芙、胚芽米、溶豆、海苔碎、营养面、鳕鱼肠、山楂卷、酱油和棒棒糖

l 抖音上销量过5w的SKU是咖喱、奶贝、低筋面粉、海苔碎、酱油和棒棒糖

l 拼多多上销量过2w的SKU是鳕鱼肠、调味粉、粒粒面、酱油、磨牙棒

l 快手上唯一破w的SKU是鲜虾片

这个结果,主要是企业为了平衡各电商|社交电商平台的关系(这是最主要的因素)、获取各平台的资源支持、其次是兼顾客群,不同平台主推的单品|品类会有所不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町芒、笼包粑粑、萌爸说育儿、宝宝辅食微课堂、爱幼科学说等主要第三方育儿评测号的结果看,秋田满满大部分产品并不处在评测的最佳产品位置、大部分位于评测结果的中上游

秋田满满天猫店铺有评分的SKU近30个(销量都位于top30),评分均值仅9.48,有10个低于9.5

从客评看,品控似乎存在一定问题儿童产品相对成人产品溢价可以很高,但同时需要非常严谨;一旦出问题,整个招牌就砸了由于不是自己工厂生产,SKU数量很多(天猫上有300+SKU),涉及的生产企业就很多;而符合标准的生产企业不多、可选择范围少,品控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销量排名靠前的胚芽米,有消费者反馈(如果不是被黑,则需要引起品牌重视):“双11前买过,与双11的米完全不一样,这一看就是陈米,有明显发霉味道“、”米又黑还有个别米发绿了,不但是陈米还发霉“

产品在专业度上似乎也有提高余地。从上述第三方育儿评测号媒体的结论看,举几个例子:

l 考虑到行业内现有产品的钠、盐等含量,酱油1岁以前、咖喱2岁以前,不建议食用;而过了这个年龄后、3岁前,则是越晚吃越好、吃越少越好。目前市售的儿童酱油产品,几乎没有一款是真正低钠的(低钠标准不超过120mg/100g)。而秋田满满酱油、咖喱恰恰在其销售中排名领先

l 米饼的硬度。有消费者反馈(如果不是被黑,则需要引起品牌重视):“超级硬,大人都咬不动,都隔牙,宝宝吃了差点卡在喉咙里上不来气,心疼*我了“、”又厚又硬,宝宝吃了一次呕了好几次“

从产品客评的情况看,营养师、育婴师、教育专家、健康管理师、医生等组成的专业团队似乎还未深入参与到产品研发中去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