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劲面堂」让年轻人用轻烹饪的方式煮出地道家乡面 | 创公司

 新商业情报NBT 2021-03-09

2020年,轻烹饪场景的创业热度持续走高,行业竞争日渐激烈。在这个背景之下,劲面堂定位做代表中华制面的新品牌。差异化策略是劲面堂跑出一条属于自己道路的核心生命力所在。

作者 | 朱若淼

这是「新商业情报NBT」报道的第652家创公司

“我们希望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成长为一个能够代表中华制面的中国品牌。” 阎堃告诉《新商业情报NBT》(微信公众号ID:newbusinesstrend),她是中华制面新锐品牌“劲面堂”的创始人。

短短两年时间内,这个新品牌已拿到了4轮融资,其中劲面堂在2020年密集拿到了3轮融资,包括源来资本领投的pre-A轮、尚承资本投资的A轮、小红书领投新世相跟投的A+轮。被资本看好的背后是消费市场对这类产品的追捧。

特别是去年,轻烹饪场景的创业热度持续走高。“疫情期间,很多品牌突然进入这个领域,甚至认为这是一个契机,但我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除了所谓的机会,更多的竞争还是要回归到品牌力与产品力的本质。”阎堃说道。

在这个大趋势下,差异化战略被这家公司视作应对行业激烈竞争的核心生命力所在。

“日本拉面、意大利面、韩国泡面可以风靡世界,有4000年历史的中国面就为什么就不行?”阎堃说道。中国多元的餐饮文化是他们打响品牌知名度的基础,也为劲面堂提供了丰富的产品挖掘空间。

目前,劲面堂已上线上线牛肉原汤面和“中华十大名面”两大系列,前者以原汤面为主的产品形态,满足用户对于“真实现煮”的汤面需求,重点单品以不同风味的牛肉面为主,零售价25元左右,该产品自去年3月上线天猫以来,8个月间共卖出180万盒。

“中华十大名面系列”则希望复刻十个不同地域极具代表性的面食产品,目前已经出了河南羊肉烩面、陕西油泼面两款SKU。

01

为什么选择面条

面条本是传统的餐饮菜品,但是阎堃坚信这个细分品类里还有很大的增长机会。这是由创始团队基因,以及面食产品的升级机会所决定的。

在创办劲面堂之前,阎堃和其先生冯康有多年线下餐饮行业的经历。2019年,他们在天使轮投资方野格资本的支持下,有了创立新品牌的打算。

“我是河南人,我先生是山西人,都是做面和吃面狂人。在考虑品牌定位的时候,我们认为首先创立品牌是一个非常长周期的事情,可能一下子要做几十年。所以一定要从我们自己深度热爱的角度出发。我们最热爱中国的主食,面食首当其冲。”阎堃说道。

地域餐饮文化的影响只是他们决定做劲面堂的因素之一。他们创办劲面堂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面天然具备有品类优势。

劲面堂的团队在对用户吃面需求的分析中发现,在一些场景中,很多面条的就餐体验尚待优化,尤其在外卖中,面条的体验欠佳。

本质上来说,劲面堂所提供的这类轻烹饪产品与外卖是处在同一价格带上的竞品。在外卖场景下,面条类餐品因为配送时间的原因,送到时面食很容易出现面坨、面汤凉了或洒了等问题,口味的稳定性,卫生与食品安全的信任度都得不到保证。

发现这些问题后,劲面堂很快便确定了产品的方向,以中国特色面条作为产品研发的切入口。“中国人以前不太接受预先做好的菜品,唯独面可以。因为在家做面的时候,也是要预先把底料炒制好,等面熟了再加进去。我们尊重用户煮面的习惯,我们希望美好他们的吃面体验。”阎堃说道。

自2019年成立以来,劲面堂就明确了要做中华制面的品牌定位。中国地域辽阔,饮食结构多元,细分受众广泛。对应在面条上,全国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面条。在北方,有兰州拉面、河南烩面,在南方,有苏式面、豆花面、重庆小面等等,每一款面条都有自己庞大的消费群体。

这既为劲面堂的选品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也提供了品牌扎根的土壤。

劲面堂团队在早期研究SKU时,就注意到中国各地的特色面条,区域风味差异性极强,这为他们做面食产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研发数据库。“我们做中国面的这两年,发现单从味型这一个纬度的SKU,丰富到可能10年都做不完。我们要从用户透露出的需求中,去做排序发掘年轻的表达。”

此外,创始人冯康还认为面食文化的共鸣在品牌的打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必须具有极强的品牌特性。”只要某一款产品的风味或内容的细节足够击中品尝者的内心,它就能够带来更高频次的使用与复购,进而培养对品牌的认可。

02

还原本土风味

对于劲面堂这样的新品牌而言,要想在市场上打响中国面的品牌认知是一件相当有挑战的事情。

难点恰恰也在于中国多元的饮食结构上。

它带来第一个难题是建立品牌识别度的问题。“目前很难有哪个品牌可以完全说自己代表了中国面。提到中国面,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地域,比如兰州拉面、重庆小面。它太分散了,而且又沉浸在每一个地域里,文化隔阂又很强,风味的差异化也非常大。”阎堃说道。

第二个难题则是,如何满足不同地域用户在口味上的挑剔。因为要想靠“中国面”的定位打响市场认知度,它必须要尽可能地还原用户记忆中的本土味道。

为了兼顾这两方面问题,劲面堂第一阶段的产品研发采取了纵向开发的策略。推出三款“原汤牛肉面”,其口味包括川辣、番茄和泡椒三种。“牛肉面其实是很强的品类,全国不管东南西北哪个地方都有一碗属于当地的牛肉面。它的味道差异也很大,很难说谁更能代表中国面。”

这项策略不仅有助于劲面堂在早期快速打开市场,提升单品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产品聚焦的策略能尽量多地获取用户,避免因为小众口味限制品牌的传播。

在研发上,劲面堂的川辣牛肉面,选择了四川内江的红烧牛肉面作为灵感来源。劲面堂选择这个单品进行重点开发的原因是,川辣口味在国内具有较广泛的普适性。阎堃及其调研团队经过广泛实地走访后认为,内江牛肉面又是四川各地红烧牛肉面中风味最佳的一款。据传,台湾的红烧牛肉面也是由内江人张大千传播到当地。

味道的“复刻”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不仅要求研发人员了解面条的制作流程,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对原材料,炒制技艺,当地作物的生长环境等因素做全面了解。这些环节决定了味道的还原程度。

以川辣牛肉面为例,劲面堂在早期做产品调研的时候,首先要到内江去品尝牛肉面的味道。他们要求研发团队调研时一天平均15家面馆来尝试牛肉面的“平均风味”。这个过程本质上是让大家的味觉形成客观判断依据的过程。

在试吃过大量当地优质面馆之后,将其中优秀的面馆从配料到制作工艺的优点提炼总结出来。“在当地吃完三十到五十家优质面馆后,你就会发现大家的整体水平是吃的出落差的,匠心面馆的比例也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多,我们会选择跟最专注的面馆去学习他们的工艺。”

“原汤面系列”帮助劲面堂立住了用户对品牌品质的认知,在这个基础上,劲面堂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产品研发:横向推出第二个系列“中华十大名面系列”,该系列从一开始就在计划中,形成了一套相对标准的研发体系之后,劲面堂今年加快了横向研发的节奏,十大名面线的产品目前已经上市两款,新产品也将在3月下旬上市。

03

优化供应链

风味的还原,在研发端解决了口味问题,在供应端,劲面堂还需要对供应链做进一步梳理,它决定了其产品的生产品质以及流通效率,是劲面堂打磨品牌的另一个基石。这个环节的工作也被劲面堂视作创业过程中需要重点优化的问题。

“我们认为目前国内这方面供应链的生产效率还有很大的升级空间。”这包括生产及产业分布等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匹配,这里面每个环节都需要根据劲面堂每个阶段的能力来优化。

在生产端,传统食品的制造供应链标准化程度低,重人工、机器化自动化程度不高,场地与空间的利用与布局也存在很多优化的可能。

尽管在生产端已经有不少在中国投资的日本工厂,它们在上游建立的供应链标准,工业化程度相对更高。但这套标准不能完全适用于劲面堂的需求。因为后者定位在中国面的生产上,它对原材料的需求、生产标准的要求,乃至饮食文化的理解都有具体的差异。“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一边要创新产品,一边要协调供应链伙伴不断的协同与优化,这个时间是以月为单位推进的。”

目前劲面堂研发方式是,自主开发配方,并梳理出标准作业程序,再根据这套标准去上游匹配合适的供应商。这些都涉及到非常细节与深度的沟通。供应链的整合需要更专注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劲面堂计划有节奏地扩大销量。拉升规模是降低上游资源整合成本的第一步。

销售渠道方面,现阶段劲面堂仍然以线上为主,集中在淘系和抖音。今年,劲面堂会持续拓展线上渠道,除了明星主播的合作,也会在以小红书为例的社交平台进行更多的内容营销动作。

目前劲面堂正在进行一轮融资,这笔钱计划持续投入在供应链的优化和品牌建设上。在阎堃看来,在供应端和品牌端的共同发力之下,今年他们的业务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新商业情报NBT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入群】加微信号:d3shengjun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Hoffman305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