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建筑史》——各封建王朝城市形态(附图说明)

 月亮是什么 2023-01-13 发布于浙江

本文对《中国建筑史》中的各封建王朝城市形态特点进行了总结。阅读时长约3min。

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各时期的城市形态也随着这三者发展不断变化,期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

相当于夏商周三代。这些时期城垣都用夯土筑陈,技术比较原始。各种区域要素的分布还处于散漫而无序状态,中间并有大片空白地段相隔,城市还处于初始阶段。城市居民仍然按氏族关系聚居。

第二阶段:里仿制确立期

相当于春秋至汉。手工业、商业的崛起、人口的迅速增长,为便于管理,把城市分割成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手工业限制于定时开闭的“市”中,宫殿、衙役占有全城最有利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和市门,有吏卒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第三阶段:里仿制极盛期

相当于三国至唐。棋盘式分割布局形式开始出现,这时“里”和“市”都环以高墙,按时启闭,和汉代无区别,但后期已逐渐放松。

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

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北宋都城卞梁也取消了夜禁和里坊制,在中国沿用1500多年的城市模式宣告消亡。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新建城市。即原来没有基础,平地起城市。如先秦时期各诸侯城。

第二类依靠旧城建新城。汉以后多采用此种。如西汉旁依秦咸阳旧城;隋紧靠西汉旧都等。

第三类在旧城基础上扩建。如明初南京和北京,都属于此类。

秦-咸阳

咸阳宫,秦帝国的大朝正宫,秦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区域。据《汉书》和《水经注》记载,秦咸阳位于渭水之北、泾水之南。秦咸阳城的地势北高南低,全城由北原向渭河逐渐低下,城市最北部是作阶梯状陡起的形势。

咸阳宫宫城东西两侧的宫殿建筑中有仿六国宫室建筑,咸阳城西南部有手工业作坊区、市民居住区和市场,其东是王室或皇室使用的池苑风景区——兰池和兰池宫。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秦咸阳城已有了集中的商业区,考古发现,市在城南;在渭水河北宫殿区附近,有铸铁、冶铜的作坊和陶窑等遗址,说明当时有为宫廷服务的作坊;居民区位于城南,绝大多数被渭水冲毁,无处可考。

西汉-长安

西汉长安城全城基本上是一个方形,因为四周的地形限制。全城的道路都不直通,但是都从城门进城,到一定距离都碰上丁字街口。道路不直通,这是为了军事防御而设计的。这一点影响到后期建的大小城池,对道路的规划都是采取这样的设计手法。

这说明从汉代长安城开始,就用这样的规划方式,这是比较早的规划概念。长安城内有九街八陌一百六十闾(二十五户为一闾),每个闾里四面有坊墙,每面有坊门,每街设“亭长”。

总的来说,汉代长安城各条街东西方向不平行,南北方向也不垂直,全城十分不整齐,城墙折角很多,作为一个大的都城还不理想。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东汉-洛阳

东汉洛阳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都市。上面说过,秦汉时期,城市都是按照里坊进行划分的,商业活动被限制在规定的里坊中进行,这样的特殊里坊就是市。洛阳城按行业分为三市,宫西大城中为金市,城东有一个马市,城南有一个阳市(南市)。

每个市都建有市门,市门的开启和锁闭都有固定的时间,出入由“市门卒”负责监管。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在白天进行,当时没有夜市。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曹魏邺城

曹魏邺城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中国都城建设自邺城开始有一定的规制,功能分区明确,宫城在北,坊市在南。“T”字形主干道,宫门前御街,御道,以及里坊制布局。邺本有二城。邺北城为曹魏在旧城基础上扩建,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北临漳水。

邺城平面呈长方形,有两重城垣:郭城和宫城。宫城以东为宫殿、官署。官署东为戚里,是王室、贵族的居住地区。

宫城以西为禁苑──铜雀园,其中有粮仓、武器库和马厩;城西北隅自北而南有冰井台、铜雀台、金虎台三台,平时供游览和检阅城外军马演习之用,战时作为城防要塞。

文章图片8

东西干道以南为一般居住区,划分为若干坊里,邺城的西门外有大片皇家苑圃和水面,曹操曾在此操练水军。为供城市用水,引漳河水从铜雀三台下流入宫禁地区,一部分河水分流至坊里区,从东门附近流出城外。

文章图片9

曹魏邺北城

文章图片10

北魏洛阳

北魏迁洛后,在金墉城南的洛阳西垣上增开承明门,废汉魏以来南宫,将宫苑集中于城中部以北。北魏宫城在城北部偏西,平面长方形,正殿太极殿位于宫城中部。景明二年(501),以汉魏洛阳城为内城,修建了巨大的外郭城。

文章图片11

郭城范围内划分为320个方形的坊,东汉以来的洛阳城,经北魏重建,仅作为其内城,它的外围还筑有郭城。郭城内布置有320个方块形的“里坊”。

坊四面筑墙,每面开一门,设门吏,每日定时启闭里门,具有军事管制性质。工商业区在郭城之中,有大市、小市和四通市。北魏晚期,佛教昌盛,洛阳城内建寺1367所,列刹相望。

文章图片12

北魏洛阳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大规模配置居民里坊的都城,改变了两汉以来宫殿区占据都城主要空间的传统,对北齐、隋、唐的都城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朝健康

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南朝建康城经过不断扩建形成,由东府城、西州城、中宫城、越城、石头城等一系列小城组成。

城市整体布局呈不规则状,放弃严格的南北轴线关系,而是追求与周边环境协调、融合的“天人合一”观。是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不规则平面的典型实例。

文章图片13

宫城按照一定的规划制度建设,比较方正规则,采用严格中轴线和前朝后寝的布局。城中市场多,分散布置,方便百姓,是后朝开放的街巷制布局方式的一种启示。 坊市地区的居民居住地则自发建造,街巷布置自由。

文章图片14

唐长安(隋大兴)

唐长安城是一座恢宏的古代都城,这座城市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修建而成。隋开皇二年(582)高颎、宇文恺经过规划、设计,在汉长安城东南建大兴城。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其城市布局具有如下特点:

(1)大兴城分为郭城、内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民”是大兴城内外城突出的职能特征。内城又分为宫城与皇城两部分,宫城为帝王所居,皇城为中央官署。朱雀大街为全城的中轴线。

(2)实行内、中、外三朝制度。唐代的外朝用于大规模朝贺仪式,中朝用于定期举行朝仪,内朝则用于处理日常政务。宫殿群中含元殿为正殿,承担外朝功能,宣政殿为中朝,紫宸殿为内朝,三座宫殿自南向北一线排列的布局形式对于后世宫殿布局影响很大。

(3)唐长安城依然实行里坊制度,城中诸坊分方形、长方形两类,多数坊四面开门。封闭式的管理使里坊之内不仅有普通民宅,且有各级官员居住。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北宋东京

东京城又称汴京。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区及其周围。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北宋定都于此后,多次修筑。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战乱破坏。

北宋东京城在中国都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整体格局中包含了诸多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模式,是中国农耕文明中期传统城市的典型代表。

北宋东京城“四水贯都”,将国家漕运系统与城市布局进行了密切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城市格局与物流能力直接结合的典型案例。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清明上河图(局部)

金中都

金中都是金朝都城。金中都仿照北宋汴京之规制。

文章图片23

金中都的规划特点主要有三点:

第一,宫城位置居中。

第二,向《考工记》的规划思想靠拢。中都皇城之内、宫城之外布置行政机构及皇家宫苑。明确地向中国传统都城中“左祖右社”的布局靠近了。

第三,城内增建礼制建筑,如祭祀天、地、风、雨、日、月的郊天坛、风师坛、雨师坛、朝日坛、夕月坛等。

文章图片24

元大都

元大都,简称大都,是元朝的首都。由元代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元大都位于金中都旧城东北。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文章图片25

元大都平面呈东西短、南北长的矩形。皇城并非以大内宫城轴线为基准、东西对称,而是以太液池为中心,四周布置三座宫殿——大内、隆福宫和兴圣宫,这种布局反映了蒙古人“逐水而居”的特点。

明清紫禁城

明朝在元大都基础上统筹营建北京城和皇宫,以及城内水系。1420年建成,后嘉靖年间又增筑外城等建筑,形成如今的格局。总得来说就是:中轴对称、四四方方、“凸”字轮廓、“回”型都城。北京城的营建按照风水及天象修建,尤其紫禁城,对照天象中的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规划,蔚为壮观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紫禁城即宫城,位于内城的中南部,在皇城内部略偏东南的位置。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72万平方米。紫禁城内的建筑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采用前朝后寝的规划布局,四个城角建有精巧美观的角楼。皇城在紫禁城外围,它在内城中间偏西南的地方,平面略呈长方形。

文章图片28

整体来看,全城呈“凸”字形结构,贯通南北,贯穿四重城的中轴线长达7500米,既体现封建统治的至高皇权,又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文章图片29

我是@咸鱼读书会,我是一个知识分享及观点输出型的博主,如果文章对您有启发,欢迎分享,并关注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