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2023年第1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古代小说网 2023-01-13 发布于江苏

《文献》杂志2023年第1期

出土文献研究

针对“国家图书馆藏甲骨”著录情况的整理 展翔

内容摘要: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全世界甲骨实物存藏量最大的单位,相关的甲骨资料发布、数据整理工作一直在持续展开。针对新公布的著录号为北图11801到北图13800的甲骨资料,并结合先前公布的材料,经过数据筛选和比对,完成甲骨残片缀合11组、复原14组,并补充了这些甲骨在《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二书之外其他甲骨著录书籍中的著录信息。

关键词:国图甲骨 缀合 著录对勘

据出土战国楚简文献校读《鹖冠子》 许可

内容摘要:近年来,楚简文献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可借之以校读经秦汉人转写整理过的传世楚国古书。根据楚简校读战国时楚人所著《鹖冠子》,发现有些字形为楚文字中特有,秦汉时期的人整理时误认,例如误“斩”为“轸”、误“”为“顺”等;有些字根据楚简文献所反映出的楚人用字习惯可作出更为妥帖的破读,如将篇名“著希”读为“书希”、将“随君”读为“惰君”等。这可以体现出土战国楚简对校读传世文献特别是楚国古书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战国楚简 校读 《鹖冠子》 讹误

汉简中与重文号相关的几个问题 李洪财

内容摘要:文章以汉简中的“重文号”为对象,主要讨论两方面问题。一是重文号的特殊写法和释录整理问题。总结了汉简中重文号的草写形式,并指出前人因未注意重文号草写特点造成的释读错误。二是讨论与重文号同形但并不表示重文的特殊符号解读问题,指出汉简中有些特殊的“重文号”实际表示停顿、强调、合文、删除等作用。通过归纳总结,不仅指出原整理者的释文问题,也对出土文献中的符号使用与表义有了新的认识,有利于今后的文献解读和利用。

关键词:汉简 重文号 草写 合文号 省代号

敦煌遗书中的《金藏论》相关新资料小识 伍小劼

内容摘要:学术界目前已确定的《金藏论》文本有11种。除此之外,敦煌遗书中被认为是《灯指因缘经》的斯04336号应为《金藏论》卷五《像缘》部分, BD15631+BD15651+BD15641……+BD15104、甘博一二七共五号文本摘抄自《金藏论》。上述文献为复原《金藏论》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展现了《金藏论》传播和影响的多样方式。

关键词:《金藏论》 敦煌遗书 《释氏六帖》 摘抄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裱补纸缀合示例 沈秋之 张涌泉

内容摘要:敦煌写卷中的裱补纸是古代文书修复的真实反映,也是敦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为考察中心,对四组社会经济文献裱补纸进行缀合,纠正了前人校录部分写卷时的疏误,同时从文献性质、抄写年代、文书定名等方面对各组文书加以研究。这些缀合工作对提高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的质量大有助益,也进一步证明藏经洞与道真及其团队收集古坏经文修补佛典的活动关系密切。

关键词:敦煌写卷 裱补纸 社会经济文献 缀合 藏经洞

出土西域文书残片纸张与字迹成分分析 张美芳 王亚亚

内容摘要:综合运用多种无损检测技术分析出土西域文书残片纸张和字迹成分、制作工艺及其出土残留物成分和结构等,溯源唐代西域地区纸张生产与应用,考证古墨的加工工艺。研究证明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西域文书用纸为麻纸,说明唐代新疆和田地区已经生产并使用手工纸;书写字迹是松烟墨;残留土样元素分析与新疆南疆沙漠土质相似,可进一步佐证该文书出土地为新疆南疆沙漠地区。文书上的羽毛、秸秆等可见残留物形状相对完整,非出土残留物,说明文书出土后可能有被保存在农舍附近的历史。本研究的发现和实验结论为文书起源、流转、考证和内容解读等提供物质性层面的参考。

关键词:丹丹乌里克遗址 西域文书 成分分析

《柳庆墓志》拓片

新见柳宗元七世祖柳庆夫妇合祔志初探 李浩

内容摘要:新见柳宗元七世祖柳庆与夫人裴丽华的夫妇合祔志,与柳氏家族的其他新文献和传世文献往复比较,可以提供一些新史料,订正史籍的一些讹误,弥补一些缺漏,深化并细化已有的北朝隋唐文学研究。这两方首次披露的贞石录文,可映证南北朝时期士人的迁徙流动,回溯柳氏“西眷”的北归;订正柳氏家族叙述中的一些问题,对柳氏家学等相关问题提出新的认识。

关键词:柳庆 裴丽华 合祔志 西眷 迁徙流动 家学

《裴丽华墓志》拓片

从《崔严爱墓志》看唐人改葬与墓志改刻现象 张玉兴

内容摘要:唐人崔严爱的墓志存在志尾重刻和志侧补刻,影响了墓志信息的释读,现有著录大都有文字遗漏、句序颠倒等问题。通过对墓志内容的考订,揭示出崔氏从吉州权葬之所迁葬洛阳邙山本家祖茔,又因崔氏祖茔重建从邙山杜郭村北原改葬平乐原,以及最终与丈夫卢招合祔葬入夫家墓地的三次改葬情形,殊为罕见。三次改葬信息在墓志上均有呈现,再结合相关出土墓志综合分析可知,唐人改葬时,除了废弃原有志石重新撰刻新志外,还存在直接利用原志,或是在原有志石上重刻、补刻、侧刻,一石二志,新旧两存等多种复杂情形。这对准确提取类似墓志的信息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唐代 《崔严爱墓志》 改葬 墓志改刻

钱镠77岁银简(绍兴博物馆藏)

吴越国钱镠投龙简的伪刻、流传与影响 张鸿鸣

内容摘要:清代流传一种所谓钱镠银质投龙简拓本,其状如方牌、周环龙纹。此种投龙简拓本形制与告文多有破绽,实系伪刻。考其原型为郭琇修、屈运隆纂《〔康熙〕吴江县志》中著录的顺治元年太湖所出钱镠投龙简。据方志著录而伪刻的投龙简,影响了其后所修方志,并进入多种金石目录、总集,此后屡经学者引用、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罗振玉旧藏的吴越国投龙玉简,是根据伪作银质投龙拓本进一步加工作伪的产品。

关键词:吴越国 投龙简 辨伪 罗振玉

罗振玉《金泥石屑》中所收投龙玉简拓本

书籍史

屠隆杂著《鸿苞》成书与传播考 王萌筱

内容摘要:晚明出版文化繁荣,三教思想盛行,很多文人著书谈论三教性理,屠隆杂著《鸿苞》即其典型。《鸿苞》的成书是从《广桑子》开始的累积性过程,贯穿了屠隆中晚年的林居生涯,与他的佛道修行及社交网络密切相关。《鸿苞》在屠隆生前未付梓,而从晚明到晚清,它被基于不同立场的刊刻者、藏书家、编选者等品评、剪裁与重塑。《鸿苞》写作与流传中受到的质疑与批判,展示了三教思想的多声部与争议性。其文本生成过程中作者自塑与后人他塑的错位,体现了受众的能动性与书籍阅读方式的多样性,折射出明清时期思想变迁中的多元面向。检视《鸿苞》的成书与传播,有助于考察晚明文人心态,并为沟通书籍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提供样本。

关键词:屠隆 《鸿苞》 三教 文本生成 传播 接受

由《匏庐公日记》看康熙朝中后期的钦定书纂刻事业 王文欣

内容摘要:《匏庐公日记》为康熙朝内廷词臣陈邦彦的日记,其中多言及作者所亲历的书籍编纂校刊事,为洞悉康熙朝钦定书成书过程中参与人员的组织动员、官员私人力量的采用吸纳、皇帝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等问题提供了信息,对了解康熙朝中后期钦定书纂刻事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据《匏庐公日记》可知,康熙朝中后期的钦定书生产模式为适应现实需要,在以皇帝作为权威裁决者这一前提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广泛且有效调动了地方的文化、经济资源作为宫廷出版力量的有力补充,使得一系列大型钦定书在短时间内相继问世。

关键词:《匏庐公日记》 陈邦彦 康熙 钦定书

《匏庐公日记》卷首书影(上海图书馆藏)

附骥之作:姚鼐尺牍手稿题识考论 卢坡 江小角

内容摘要:姚鼐部分手稿流传于亲友弟子间,因手稿的书法与学术价值而被珍藏。陈用光颇为留意姚鼐信札的收藏,装潢成十册,并邀法式善、英和、王芑孙、鲍桂星等人题识;姚鼐次子姚师古将姚鼐家书汇编为二册,乞管同题识,邓廷桢等二十七人观览记名,倪道杰作跋述其购此手稿且拟付诸景印;此外,另有零散姚鼐手稿为马其昶、沈曾植、姚豫等收藏,吴汝纶、范当世、姚永概等人为之赋诗题跋。如上题识虽多为附骥之作,但因载有姚鼐古文及书法等方面的评论,为姚鼐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亦为探究桐城派传衍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姚鼐 尺牍手稿 题识 桐城派 传衍

姚鼐《与钱辛楣》手书及顾莼题识

文献学的未来笔谈

对于古典文献学的思考 杨海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