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因此,梅、兰、竹、菊素有“四君子”之称。
读法为纵读,诗文咏梅,内容为“而今未问和美事,先向百花头上开”,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
诗文咏兰,内容为“欲采一枝嗟道远,露寒香冷到如今”,兰花不骄不媚,气质超凡脱俗,深受人们的喜爱,兰花是真诚、美好的象征。
诗意咏竹,内容为“明季再有新生笋,十大龙孙绕凤池”,竹,夏不畏酷暑,冬不屈霜雪,生不避贫壤,伐后可复生的顽强特点,对于以物明志的中华民族来说,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思想启迪。 笋是孙的借音,竹子年年生发,喻儿孙满堂,个个高官厚禄、封侯拜相。
诗文为咏菊,内容为“莫嫌老圃秋容淡,唯有黄花晚节香”。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使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 万花凋零之际,只有菊花傲骨凌霜,经历风霜,抱香枝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以其不同凡响的清雅高节,唤起人们的肃然情思,她那艳丽多彩,迎风傲立的风采,高雅清脱,坚贞不屈的气节得到人们的赞美。
梅、兰、竹、菊这四种花,与其说是花中“四君子”,不如说是中国古今所有君子的气质凝结和精神寄托。古今文人雅士用梅、兰、竹、菊来以物托志,以物明志,表现出清高脱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 诗文花钱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便于携带,随时把握赏玩,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做人的品格,以物托志。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它们象征高贵、纯洁,代表了儒家提倡的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境界。 |
|
来自: 馱夫 > 《花钱、马钱、代用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