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讲名方小柴胡汤------罗大伦

 贵之堂 2023-01-13 发布于浙江

传统认为,张仲景把小柴胡汤列为了少阳病的主方,用来治疗邪气在半表半里的时候的病症。 这就是说,这个方子是一个转枢纽的方子,因为少阳为枢,然后下面邪气就该进入阴经了。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其实小柴胡汤的治疗思路是特别的多的,比如江尔逊老中医就认为小柴胡汤是三阳之方,凡是邪气在三阳的时候,都有机会用到。实际上看《伤寒论》原文,三阳病和厥阴病等篇章里也都用小柴胡汤,所以仲景从来没有把它当做是专门在少阳病时用的方子。

很多人认为小柴胡汤就是治疗少阳胆经的病的,其实我认为远比这个要广,它是治疗整个上中下三焦的气机不利,升降不通,寒热错杂的情况的,其中以肝胆不和为主。

张仲景提到的少阳等,只是半表半里,和胆经并无实质联系。大家可以看,张仲景并没有写“足少阳胆经”的字样,不信您找找。

我的看法,小柴胡汤和肝经倒是关系也很密切。

在中医里面,肝主疏泄,一切情志方面的郁滞,都和肝的关系密切,如果肝升胆降,那么气机就上下流通了,我们讲过的黄元御的圆圈就旋转起来了,但是现在如果精神总是郁闷,气机不升降了,那么也就卡在了那里。

这样,就郁滞生热,开始导致咽干、心烦、胸闷、心悸、目眩;胆气上逆,则口苦,总有恶心的感觉,想呕;脾胃气机不升降,则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

小柴胡汤方子(我通常使用的剂量):柴胡九克、黄芩六克、党参六克、法半夏六克、炙甘草六克、生姜六克、大枣十二枚。

那么,这个方子里面,柴胡是升的、半夏是降的,炙甘草是守中的,这三味药形成了一个车轮,看过我的书的朋友都知道,这是黄元御的拿手好戏,其实黄元御的思路就是从这里来的,黄芩是清热的,党参是补虚的,生姜和大枣是调和脾胃的。

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方子,我在应用的时候,如果患者的舌头红,舌苔薄,说明阴虚,我会按照《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记录,加上白芍,同时我的经验是加上生地九克、制首乌九克。如果神志不宁,我会加上龙骨和牡蛎,仿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方义,加强收敛潜镇的力量。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方子是万能的,一个方子只适合它的方证,这个小柴胡汤就治疗气机逆乱于中焦,导致三焦气机不通,寒热错杂之证,具体一定要有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呕逆、心烦、胸闷、情绪不好、失眠、易发脾气等证,一般脉是弦的。如果大家有上述的表现,自己不要服药,只要心中有数就可以了,然后去找个医生,让他确认一下,服药的时候就三副,我的经验是:只要是小柴胡汤证,一般三副一定能够有明显的好转,如果三副没有任何改变,对不起,您的问题不在这,另找思路吧。

当然,除了内伤病,外感的也有很多机会用到小柴胡汤,很多人说经期感冒用这个方子特别好。其实很多时候都可以用到,我举个例子:有位老太太,他的女儿有天问我,说她母亲身上总是起疙瘩,很痒,怎么都治不好,类似疹子一类的东西吧(其实具体是什么我都忘记了),但是老母亲在外地,我就让她家人拍摄了舌图,然后了解到老太太是感冒后患的病,也有口苦、目眩、呕逆等证,于是我就认定是小柴胡汤证,开了小柴胡汤,服用后,立刻就不痒了,三副的时候,突然变成身体的一半(左半部还是右半部忘记了)起了一些疙瘩,另外半部没有。

我也不解其故,遂令其停药,晚上想来想去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突然想到,《内经》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这是邪气往外发了一半,正在半阴半阳,应该继续发,想明白了以后,就告诉她要通知母亲,不要担心,继续服一两副,结果,她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告诉她,不用服了,已经全部好了。其实,这是停药后,药力仍然在起作用的缘故。

在小柴胡汤的应用中,记住一定要找医生帮助分析,在医生的监督下服用这个方子,因为这个汤证的脉象很关键,而且最重要的是:小柴胡汤治病,几副药就见改变,但是达到结果就可以停止服用了,不能常服,尤其不能没事儿就跟保养品似的常服,如果没事儿就服,容易伤身体。

日本以前就有位厂长,生产小柴胡汤颗粒,他告诉所有的人,这个方子可以谁都服用,爱怎么服就怎么服,多久都可以,是保健佳品,结果很多人相信,常年服用,有的人就导致了间质性肺炎——因为他忘记了中医的基本概念:对证才可以服用。

就跟青霉素似的,这个药是好药,治疗细菌感染很好,但是如果您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随便喝,那就是毒药了,这个道理希望大家明白。

但是,药物的能力是有限的,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这位朋友严重失眠,几副药调好了,满意而归,没多久,又来了,犯病了,为什么呢?因为股市又跌了。

其实,药物只是帮助我们渡过这一关,但是真正和你一起前行的,是你自己那颗心。只有当你自己的那颗心平和了,才能调理好之后,把健康保持下去。

所以,养生必须先养心,心正了,做事才能平和,行事平和了,也就少郁闷,这样也能保持一个“阴平阳秘”的状态。

我有很多朋友,给患者治病的时候,为了让患者的心静下来,就让患者每天给菩萨磕头五十个,或者念“南无阿弥陀佛”五十遍,为什么呢?因为你给他讲静心的道理他听不懂,不得已,让他磕头念经,结果每天专一地做这个事情,慢慢的心就静了,这其中,医生是用心良苦啊。

我自己也曾经面临郁闷的情绪,自己的读书的时候,有的时候觉得心里面压力很大,我怎么办呢?当时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隔壁就是中日友好医院,我就在傍晚的时候,去医院的院子里,结果看到住院的患者在院子里休息康复,看到他们痛苦的样子的时候,心里就无比的悲哀。在这些患者的背后,是中日友好医院的一个巨大的鉴真大师的塑像,慈悲而安详,我每次看到这些,心里的压力就全部驱散,代之以求胜之心——如何为推动医学的发展做一点点事情?一般我会在那里坐半个小时,然后就回去看书了。

这是情志疗法,用慈悲之心战胜郁闷。

大家可以试试,在电脑里放张贫困山区孩子的照片,自己郁闷的时候,看看这个照片,立刻就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应该走出郁闷,用郁闷的这个劲头,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事情。

在《黄帝内经》里面,有这样的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是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

但是,我觉得慈悲胜过一切,即使你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有的毛病,可是只要生出了一颗慈悲之心,那么,所有的郁闷就立刻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些看似奇怪的情况,其实都是因为“肝郁”

我曾经在文章里和大家聊过了,现代人的压力特别的大,结果出现了无数病症,很奇怪的病症,怎么调理都很难好转,让人伤透了脑筋,比如我讲过的,有突然呕吐的,有头晕到无法站立的,有失眠到每天睡两个小时的,等等。

那么,这种情况怎么来调理呢?

这,要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的一个方子谈起。

这个方子,叫小柴胡汤。

我先把小柴胡汤的方子给大家写一遍,这个分量不是原文的分量,是我通常使用的分量:柴胡九克、黄芩六克、党参六克、法半夏六克、炙甘草六克、生姜六克、大枣十二枚。    我通常的熬药方法是:水五碗,熬剩两碗,早晚各一碗。

这个方子原来的分量比我开的要大一些,熬药方法是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滓,再煎取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但是,我经过实践,认为五碗水熬剩两碗比较方便,就这样用下来了。

大家会奇怪,我开的方子的量这么小,能治病吗?其实,我就用小柴胡汤这个方子加减,治好过无数的奇怪的病症,这说明药物的分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药物的配比,只要配比得当,那么就是可以治病的,分量只不过影响了治疗的速度,比如应该一天好的,您分量用小了,只不过是一天半才好而已啊。

我还是用例子来和大家说这个方子吧。

有位女士,是个上市公司的高层,有一次我给她诊脉,诊完后,她认为我说得准确,很惊奇,但是自己先没有调理,而是要求我给他的丈夫调理,为什么呢?因为她的丈夫让她很是发愁,什么情况呢?就是失眠,整夜的失眠,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最后甚至无法上班了。

我听完了叙述,说:“这可能是西医说的抑郁症吧?”

她说:“对啊!怎么样,你会治疗抑郁症吗?”

我问她:“西医都怎么治疗了?”

她告诉我说曾经治疗过很长的时间了,时好时坏,没有什么大的改善,但是精神科医师已经很满意了,还拿他做成功的例子呢。

我当时听完了,也很犹豫,因为我哪里会治疗抑郁症啊?于是说:那见个面吧,我只能给他调理一下身体了,不一定会针对抑郁症来治疗。

结果后来见面了,我才知道此人在国外打拼过,估计压力太大了吧。诊了脉,是弦脉,同时舌头上有芒刺,覆盖得满是白苔。

于是,我问他:口苦吗?咽干吗?头晕吗?有呕的感觉吗?胸闷吗?容易发脾气吗?

他几乎全部或多或少都有点,张仲景说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就是有一个对上就可以了,这位是全都对上。

于是,我分析他就是一个肝郁的状态,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疗抑郁症,但是我只能把他的肝郁给梳理开。

于是开了小柴胡汤,就是这个分量,加了龙骨和牡蛎,好像没有加别的什么药,开了三副。

三副后他反映,各种症状开始减轻,我就又开了五副,结果说已经基本可以睡整夜了,情绪也恍然如同梦醒,几乎感觉自己已经完全好了。感叹中医治病原来如此神速,简直太奇妙了。

后来,治疗几次后,他的症状就基本消失了,后来,有一天在国贸的一个咖啡厅里,我给他讲了大约一个小时的《金刚经》,我告诉他,一定要放下很多事情,要放下,让我们的心恢复自己的宁静,其实仔细想想,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情不是你能够把握的,你以为这些钱你赚到了吗?想想,再过一亿年,你赚的钱在哪里?你又在哪里?所以,不可执迷,当你把你的心放得很空的时候,你才可能感觉到真正的自己的存在。

记得那天我喝了一瓶瓶的水,讲得还是口干舌燥,但是到后来,在我走出咖啡厅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今天的天真的很蓝,阳光真的很温暖,自己的心里原来是如此的平和,原来,仔细想想,这天说的很多话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啊。

同时,从此我就知道所谓的抑郁症是怎么回事儿了,原来这是一个名词,被搞得很深奥,但是如果你无视它,我们就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调理患者的身体,原来是不那么可怕的。

后来,我又治疗了很多例这样的患者,症状各异,但是基本都是肝气不舒引起的情志方面的问题,渐渐的心得就多了。

又后来,我们的网友中有位是一家健康杂志的编辑,偶然提起,她们正在组稿,专门谈论抑郁症的,她要去几家著名的西医医院,我马上就告诉她,西医有西医的专长,但是,在这个领域,西医绝对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的,我们中医确实极其的擅长,结果惊人,我建议她去采访一下中医。后来,不知道这个选题做的如何了。

再举个例子来谈谈具体的辨证吧:

有一位朋友,是位女性,也是失眠得无以复加,几乎每晚就是两个小时,痛苦得不得了,整日昏沉。

但是,当时找我看病是因为呕吐,说自己经常呕吐。

我诊断后,才知道她的身体绝对不是呕吐一个症状,仔细问下来,也是张仲景所论述的小柴胡汤的汤证,一个都不少。

张仲景说的症状有:“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等等,小柴胡汤的条文很多,我不一一列举,给大家翻译一下吧。

这些症状归纳起来,有:

口苦、咽喉干、目眩(就是头晕啊)、往来寒热(就是忽冷忽热啊,这个症状其实不多)、胸胁苦满(其实多数是胸闷啊)、默默不欲饮食(就是胃口不大好啊)、心烦、有呕吐的感觉、耳聋目赤等。

张仲景说这些症状“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就是您看到一个就可以确定了,不用全都有,其实我还没有敢看到一个就用该方子的,据说刘渡舟老先生是看到口苦就用,我一般都是确定三条以上的时候才用。

那么,这位女士所有的这些,基本都具备了,不但具备,而且是每项都做到了极端,比如呕吐,会吃完饭就吐,比如头晕,她会直接晕倒在地。

诊脉是弦脉,舌象是标准的小柴胡汤证的舌象。

△肝气不舒舌象

这样,用小柴胡汤还有什么疑惑的呢?这是柴胡汤证已具啊,于是,就给她开了小柴胡汤,也是加了龙骨和牡蛎,五副。

吃完了五副以后,她就已经可以睡足八个小时了。同时,所有的症状都不见了。这搞得她周围的人全都目瞪口呆。

这就是方证对应上以后的好处,张仲景的方子,就怕方证不对应,如果对应上了,那么看到结果就应该在三副以内的。我也经常有分析不准的时候,但是分析准了,就会连自己都感到惊奇。

学会对生活说“不”

现在肿瘤患者越来越多了,对于这种情况大家常常是既震惊又惋惜,我想了想,觉得应该说点什么了。

在北京,恶性肿瘤已经排到了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这个城市,节奏快,压力大,生活刺激,但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明显的高于其他的城市。

现在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是很多的,和环境的污染,和我们食物添加剂的增加,都有关系,但是,压力大一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淋巴癌的发病,就和肝气郁结有很大的关系。而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其实很多人都是压力大导致的。

现在白领中肝气郁结的人多到什么程度呢?我这么说吧,有的时候,我给一个单位的人诊脉,比如十个人,结果我会发现,几乎绝大多数的人脉象都很类似,都是弦脉,就是肝郁的脉象。我开始的时候还一条一条地说对方的症状,后来几乎就笑笑,说:“你和前面的差不多。”因为我总说那几句话,使得别人看我似乎就只会这一点,怎么每个人都是同样的啊。

开始的时候我也奇怪,还想找出些不同来,后来发现,因为这些人的工作性质差不多,所以导致的身体状态真的就是几乎相差无几。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压力的问题是很突出的。

有一次,我去开会,有位领导给我介绍了个患者,是个女士,说最近非常的难受,总想吐。我诊了脉,问她:“你头晕吧?”回答:“是的。”我再问:“你心烦吧?”回答是,我再问“头痛吧?”回答是。我再问“胃口不好吧?”回答是。我再问:“咽喉干吧?”回答是,我再问:“胸闷吧?”回答是“喘不上来气。”

我说了她七八个症状,只有一个口苦她没有,她很诧异,怎么会说的这么准确呢?其实,张仲景早就说出这种情况的患者的一系列症状了: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等等的,这在我们中医叫少阳证,是肝胆不和的证候,需要疏肝利胆来治疗。

我给她开了三副药,是用小柴胡汤打底的。

还有以前看的一个患者,当时还不知道结果的,现在知道了,在这里顺便汇报一下。

这个患者是北京电视台一位编导的男友,当时的症状是呕吐,头晕,听力下降,呕吐到什么程度呢?在地铁里突然喷着吐出来,然后头晕得无以复加,我去看的时候,他说我给你表演一下,于是就把头一晃,就倒在沙发上了。

当时因为听力也下降,去了西医医院,结果花了很多的钱检查,做了很多头部CT什么的,最后也没有确诊,医生说要穿刺,吓得他没敢。医生说,三个月后,如果听力还是下降,就要开颅。

我知道他的症状全部符合我们中医里的少阳证,就是肝胆不和的证候,这个情况多是因为肝气不舒导致的,这个小伙子在发病前就曾经和下属生气。所以我就开了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稍微加了几味药,因为他的眼睛红,所以我加了潜镇的龙骨和牡蛎,结果,几副药这些症状就消失了。

但是西医当时不相信,说三个月后再查,如果听力下降,就要开颅(不知道为什么要开颅)。

后来,在《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我之前,正好我偶然遇到了这个编导,问她,她男友的听力如何了,她告诉我,一切都正常了,也不需要开颅了,他的领导看到他的变化,也要来找我看病呢。到这个时候,说明西医设定的三个月日期安全渡过了,我这才敢把这个医案讲出来。当时我由衷的感觉是,如果中西医的医生们能够在一起看病,或者西医懂些中医,这该多好啊,至少不至于想开颅啊。

回到话题上来,我为什么说这些呢?就是我发现现在肝气郁结的情况太多了,在白领中,我开疏肝理气的方子的比率大的惊人,有的时候自己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就想,总开这样的方子不行吧,不应该是这个人是这个方子,下个人还是这个方子吧?这次看看开个其他的方子,从其他的思路考虑一下,结果,马上就没效果了。

大家如此劳累,这样下去,其实身体总会出问题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的想法是:大家都想开一些吧,都该学会对生活说“不”吧。

其实工作要做是做不完的,如果你奉献掉所有的精力,如果真的把自己当做是永动机,那么最后崩溃的只能是自己。

所以,对过于忙碌的生活说“不”吧,我们自己给自己放松下来,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很多忙碌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加上去的“期望”,如果“期望”低些,可能反而会让我们真正的体味到生活的好处呢。

我自己比较忙碌的时候,我自己知道,不能再加码了,我们的生活应该是细水长流的,不能给自己加更多的压力了。

有的时候,对别人说:“对不起,这个事情我做不了。”这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工作,需要有抛弃面子的勇气,但是尊重了自己的身体,如果说完了,会感到海阔天空的。

减轻压力,轻松地面对生活,这句话我愿和大家共勉。


来源:罗大伦频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