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幽孤山 之 乾隆行宫

 娄旭在玩儿 2023-01-13 发布于北京

文澜阁东边就是<乾隆行宫>

最南临湖是座 [光华复旦]坊

现在这里已经是<中山公园>

文保牌上是<清代行宫遗址>

这个名字其实有些含含糊糊

此地从前确实有过一座行宫

而曾经驾临西湖的清朝皇帝

有清一代只有康熙乾隆两位

此行宫最早为康熙皇帝修建

但在雍正时期已经改作寺庙

后来乾隆又重新兴建了行宫

并且对它倾注了很多的心血

从布局到建筑到景观的命名

如今的主要遗迹都与他有关

之后再无一个皇帝来过西湖

所以叫<乾隆行宫>更加恰当

乾隆行宫遗址

清代皇帝出行西湖时的居住之地,见证了康熙、乾隆南巡杭州,并对"西湖十景"进行"康熙钦定、乾隆题词"的史实。行宫位于孤山南麓,南临西湖。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雍正五年(1727)改为圣因寺,乾隆十六年(1751)在圣因寺西另建行宫,同治元年(1862)毁于兵燹,仅存遗址。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公园。

2008年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行宫整体院落坐北朝南,南部为建筑院落,北部为借孤山地形建造的后苑。院落和园林建筑遗迹较为丰富,包括院墙墙基、头宫门、垂花门遗址、楠木寝宫遗址、鹫香庭遗址、玉兰馆遗址等。后苑现存"行宫八景"的部分园林建筑遗迹,包括戏台、贮月泉、领要阁、御碑亭、绿云径、四照亭等。

彼时天空中下着霏霏的细雨
整座行宫上下几乎空无一人
走在木栈道上 看着那些遗迹
一座座建筑似乎浮现了出来

楠木寝宫遗址

为皇帝生活起居的宫殿,是清行宫主轴线第三进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五开间加周圈廊格局。现存台基为清代原物,面宽约28米,进深约14米,上有清代汉白玉云龙纹柱础5只。寝宫西侧围墙青石须弥座墙基为清代原物,东侧有前廊接东厢房。寝宫北侧尚有第四进院落,为后罩房,现仅揭示部分院落铺装。

南洋华侨赈灾纪念亭

建于三十年代,东称文亭,西为武亭,系纪念当时南洋华侨捐款救济浙江灾民而筑。文亭刻有"善于人同"四字。以表达浙江人民对海外赤子的感谢之情。1988年8月8日强台风袭击杭城,文亭被东侧大树倒下压塌,日本静冈县中日友好协会得知西湖风灾,特捐资抗灾,以表达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1991年重建文亭。

贮月泉

原为清乾隆帝御题"行宫八景"之一。此处原有泉出崖间,一泓曲池,水月清光,互相映发,乾隆题曰"贮月泉",并赋诗题咏:"乳窦贮天池,嫦娥小浴之。一泓清且浅,满魄静相宜。未许鱼龙混,还欣松桂披。广寒合云表,消得夜眠迟”。

此亭近年新建 名字极好

[西湖天下景] 点题大气

一副抱柱联特别有意思
顺读倒读拆开读都可以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陇右黄文中并书

前面找到了西湖的[西湖]

现在又找到孤山的[孤山]

它就在上山道的岩壁之上

巨大的[孤山]鲜红而醒目

二字笔力雄浑 但作者不详

二层平台上几处遗迹几座亭子

此亭名<万菊亭> 张伯驹题匾

玉兰馆遗址

原为清乾隆帝御题"行宫八景"之一。此处原植玉兰数株,远望如琼枝玉树,故乾隆题曰"玉兰馆",并赋诗题咏:"对峙白琳树,迎阶为我开。判春标雅致,名馆称清裁。一晌教神往,他时待客来。举王非慕蔺,自分谢吟材"现遗址展示部分包括玉兰馆台基、西厢房台基、庭院、戏台遗址。

这处山坡上镶嵌一块长方石板

现在上面几乎看不出任何字迹

其实它曾经是最令人瞩目之处

原刻有乾隆御题大字[绣碧空青]

绿云径

原为清乾隆帝御题"行宫八景"之一。此地密林笼翠,烟云滋润,假山奇峰如闲云飘然,故乾隆题曰"绿云径",并赋诗题咏:"径纡探绝胜,森秀入苍云。苔迹时留印,樵斤未许闻。蒙蒙湿鹤毳,濯濯润螺纹。谢傅东山好,微嫌丝竹纷"。现存部分假山和三块乾隆御题诗文石刻。

领要阁遗址

原为清乾隆帝御题"行宫八景"之一。湖山幽邃,不可胜穷,只能略观大意,差领其要,故乾隆题曰"领要阁",并赋诗题咏:"岚霭朝晡别,湖山趣不穷。一时期领要,千古有高风。借问双峰侧,何殊六法中。惟观其大略,靖节许相同"。现存两组建筑台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