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峰、主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注重对人体自身恢复能力和疾病特殊性的研究,强调“以人为本,寓防于治”的理念,临床擅用中药、针灸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皮科等疾病。 1.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也可用电煎药壶、搪瓷锅,化学性质稳定,导热均匀。不能使用铁锅、铜锅、铝锅等 2.煎前不洗: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因为水洗可能会使有些中药的水溶性成分丢失,会使部分药材的辅料丢失。 3.煎药浸泡:煎药前应先将中药饮片倒入煎药器具内,加冷水漫过药面2-3厘米左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酌情增加用水量,浸泡30分钟左右浸透药材。 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更长时间便于有效煎煮。 夏季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3.煎煮火候:开始煎煮时用武火(大火),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小火)煎煮并保持微沸状态。 4.煎煮次数:一般汤剂以每剂煎煮2次为宜,每次煎得约200ml,两次药液混合到一起,分次服用。 5.煎煮时间:一般中药第一煎以水沸腾后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左右,第二煎加水适当减少,水沸后15-20分钟。过煎味道增加,易引起胃肠不适。 治疗感冒类中药第一煎以水沸腾开始计算煎10-15分钟左右即可,芳香、解表、清热中药一般不宜久煎,过煎气味挥发或改变药性,影响疗效。 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6.特殊煎法: ①先煎:对注明需要先煎的药物,应该将其先煎30分钟左右后,再加入其余药物同煎。 ②后下:对注明需要后下的药物,多数含挥发性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不耐煎煮,宜在第一煎快要煎煮好时,在放入一同煎煮5-10分钟左右。 ③包煎:对注明需要包煎的药物,应用纱布包裹后再与他药一同煎煮。 ④另煎:对注明需要另煎的药物,应该单独煎煮取汁与其他煎液兑服。 ⑤烊化:对注明需要烊化的药物,应单独烊化(将药物放开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融化)兑服。 7.存放 保存时要放到密闭容器里,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3天左右,后者一般可存放10天左右。 8.服用方法:一般疾病是一剂药两次煎煮后药液混匀,一天两次,每次温服200毫升左右,儿童减量。 感冒,咽喉病,急性病则增加服用频次或一天多剂。 特殊病也可两天一副或隔日一剂。 9.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滋补性中药可空腹服。安神药可睡前服。 此外为了方便,许多患者也可采用代煎药。目前代煎的中药液最常见的包装:真空密封包装。 真空密封包装好的中药液建议放在冰箱冷藏室,把温度调整在2℃-5℃度范围保 存,冰箱冷藏2周左右,喝时将药液加热温服。 代煎药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