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针学习笔记(二十):说六经辩证

 cshts 2023-01-13 发布于上海

    六经即三阴三阳,中医体系的三才之道。

    杨真海师傅在《内针》里告诉大家:“黄帝内针是不折不扣的六经辩证,也许是更为彻底的六经辩证!因为每一针,甚至是每一个心念都不能离开六经。”鉴于对内针的信印,我相信“更为彻底的六经辩证”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想了几天,试图从理上弄明白。

    六经辩证,三阴三阳,实为阴阳辩证,也就是三而二。三就是三才、三焦,天、地、人三才,上、中、下三焦,可以与人的身体各部位进行有效对应,在《内针学习笔记(十九):说规则》里已有阐述,这里不再重复。天人合一,作为人与自然和合之境界,实际上就是天、地、人三才和合,所有修行者之所追求。这样理解,把人这个小宇宙与自然界的大宇宙就对应起来了。按照现代科学理论,现代技术可以从人的一根头发丝化验出人的各项指标,同样可以理解,人的各部位确实处处有三才、处处有阴阳。三才一体,分之不可分;阴阳一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审视六经,三阴三阳,如何阴阳辩证?

    三阴经分别为太阴经、阙阴经、少阴经。三阳经分别为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传统经典明确,太阳经与少阴经为表里,少阳经与阙阴经为表里,阳明经与太阴经为表里,表里就是一对阴阳。除了这三对阴阳关系,其它经与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是否也有阴阳关系?我辩证思考后的答案是肯定的。

    举一个案例来说明。如背部痛,按照内针法理,背部视为阳,阳病治阴,即后病前治,背部主要涉及太阳经,对应前胸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阙阴经,理论上,按从阴引阳法则,三焦同气相求,在对侧手上的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或阙阴经上都可以随证治之,表明太阳经分别与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阙阴经都可以是一对阴阳。

    另外两条阳经之间,少阳经与太阳经、少阳经与阳明经是否可以是一对阴阳呢?少阳经与太阳经可以理解为阳中之阴、阳中之阳,是一对阴阳;少阳经与阳明经也可以理解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阴,是一对阴阳。举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白天是阳、晚上是阴,上午就是阳中之阳,下午就是阳中之阴,上半夜就是阴中之阳,下半夜就是阴中之阴,主要是为了说明变化和差异。

    同理,任意三条阴经之间的关系,少阴经、阙阴经、太阴经之间也可以成为一对阴阳。少阴经与阙阴经、少阴经与太阴经可以理解为了阴中之阳、阴中之阴,是一对阴阳;阙阴经与太阴经可以理解为阴中之阳、阴中之阴,是一对阴阳。

    以释家修行者喜欢的合掌为例,也许更能说得清楚。合掌时,手上的三阴经、三阳经是有前后的,前后就是阴阳,或者把合掌以后的人看成一个整体,外为阳、里为阴,阳经的顺序从外到里是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阴经的顺序从外到里是少阴经、阙阴经、太阴经。处处阴阳,阴阳分之不可分。

    以上举例,是为了说明三阴三阳经任何两条经之间都可以是一对阴阳。我们常说法无定法,在应用层面,确实可以千变万化。

    这样,六经辩证就有了广阔的天地。还是以针为例,内针应用的法理源头是“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左右是定格,大规范、大原则,目的是这样做阴阳差异会比较大,好比冬病夏治,引阳入阴的程度、力度借助天道要大得多,效果自然也就更好。而其它法门的用针,往往选择在患处一侧附近,前面所述,患处周围各条经络之间也有阴阳,也是六经辩证,但程度、力度绝对不如内针所选,所以说,其它针法也会有效,但远不如内针,他法不是属于“善用针者”。找对了阴阳,“执两用中”是一样的,也就是发挥作用是一样的。至于感而遂通,有与没有,就像有没有心法,两者差别也是很大的。

    杨真海师傅说,内针也许是更为彻底的六经辩证,这样也就好理解了。以上是我对六经辩证的一点认识,不一定完全正确,认知如此,也不知道是否有机缘当面讨教。

                                                    2021.12.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