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一)综合性学习命题上的特点: ①在内容上注重对能反映考生生活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机地扩展考生自我表达的答题空间; ②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以独立的综合性学习考试板块出现,题内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交叉比较充分; ③题干的设置文字量较大,富含信息,表述比较亲切,注意拉近与考生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审题难度; ④在评价上关注考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考生的语言表述、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都是重要的采分点。 综合性学习以主观表述题为主,分值在4~10分之间。内容涉及学习交流、推广普通话、采访、写公益广告、设计栏目、提建议等,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相比,内容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广,生活化和实用性、综合性更强,如学习交流、推广普通话取刊名、网名,发邮件、帖子,写颁奖词、串联词、创刊词、导游词,拟标语、、采访广告词、对联,完成调查报告,设计活动方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出谋划策、提建议,或者以图表分析转述的形式出现,或者转述图表所包含的内容,或者探究现象等等。 (二)中考综合性学习常考考点: 1.语言综合运用——根据生活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可判断口语交际的效果(正误) 2.图(表)文转换——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归纳问题,得出结论。 3.热点问题的理解与感悟——对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进行评价,表达观点。 4.筛选、整合重要信息——按要求对文段中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分类概括。 5.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针对主题设计活动项目,拟定活动计划,拟写活动用语。 6.与文章阅读或名著阅读结合考查——在阅读文章和名著中解答与生活有关的问题。 ![]() 二讲题型——题型解析 (一)单一式题型 【例题】语文综合学习(3分) 星期天,你去同学小明家,正碰上父子俩发生争执,小明的父亲认为看《西游记》影响学习。这时,你会如何劝小明的父亲呢? 【答案】叔叔,《西游记》是一部好书,情节丰富,人物形象生动,它告诉我们要善于分辨真假美丑,内容非常好。看名著也是对学语文很有帮助的,老师建议我们多读名著,考试还要考呢。只要安排好时间,不会影响学习的。 此类题型形式和要求单一,命题者就某一考点内容命题。本题是语文结合学习中的“口语交际”类,要求学生根据生活情境,正确使用语言表达意图。 (二)综合式题型 【例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 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都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请简要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认为是否应该保护方言?为什么?(2分) 【答案】(1)是否要保护方言,同学们看法不一。(2)示例①:应该保护方言。因为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示例②:应该保护方言。因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示例③:不应该保护方言。因为保护方言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而推广普通话可以消除语言隔阂,更好地促进各地区流。 ——此类题一般由阅读文段与问题结合,二小题或三小题,赋值4到10分。本题就结合了“信息概括”与“理解表达”两个考点。第一题从两方对“保护方言”的认识这个方面概括内容要点即可。第二题从保护地方语言文化和在不同场合正确选用方言可普通话这两个方面分析说明。此类题将语文综合学习多种内容多个考点融为一体,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去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观察理解、联想想像、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由于中考过程限于以笔试的形式呈现,因此知识与能力综合型、专题活动型将是主要的考查方式。中考中语文综合学习的综合式题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专题性的综合,这一类试题,内容大都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公众关注的焦点,实用性强,应用文体得到了灵活运用,彻底摆脱了以前那种不注重应用,为了考试而学的局面,都以专题类的形式设计多种多样的考查题。另一类是全面性的综合,其特点是综合性强,信息量密集,既有宏观信息引导,又有微观信息呈现。 三,解题方法 解答好综合性学习题,必须做到: 1.关注社会热点,丰富信息。 2.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 3.精心研读所给材料,探究其中隐含的信息。 4.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 5.根据要求,恰当表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