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第86篇:读文有思∣“积累与运用”类型题怎么考?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2-08-03 发布于广东

“积累与运用”类型题怎么考?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语文建设》2022年第5期发表了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陈沛老师等人合写的论文《植根语境,践行语用——近年中考“积累与运用”测评导向解析》。这篇论文对全国二十多套中考试卷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积累和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该内容在中考中如何测评?有必要进行专门研究。

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积累和运用”的对象是什么?或者说,在中考时究竟需要考查学生积累哪些内容、运用哪些内容。实际上,“积累和运用”的准确称呼是“语言积累和运用”,也就是说其对象是“语言”。语言又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范畴,有专家认为语言学习系统由“语言内容”“语言形式”“语言运用”三方面构成。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前两者是“语言”,最后一个是“言语”。也就是说,“积累和运用”考查的不仅是语言的相关知识,更是语言运用的能力。有论者梳理了“积累与运用”类型题考查的内容:“积累”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材料、语言经验和文化的积累,其中语言知识的积累包括语音、汉字、词汇、词义等语言知识以及语法、修辞、逻辑知识;语言材料的积累对象包括词语、句子、语段等材料;语言经验的积累包括语言运用经验和语感;文化的积累对象包括文学和文化常识。在我看来,“积累和运用”不应该是并列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即积累的目的是运用。按照这样的逻辑,语言内容知识和语言形式知识就不应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例如考查某汉字的拼音是什么、某个作品的作者是谁之类的,这些知识要能够体现在“运用”中,才是考查的重点,例如给出一段材料,考生在对材料的理解中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者说,中考的重心应该是“言语”,而不是“语言”。但对“言语”的考查又离不开语言知识,例如统编教材各个单元提到的“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等。同时对“言语”的考查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而应该扩展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这就要求命题者能够选用最新的时事素材、鲜活的社会生活素材等,以此考查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其次,在选择语言材料时,要能够打开思路。作者经过数据分析后,认为近几年语言积累与运用的素材包括热点问题讨论、核心价值观培育、文化科技发展宣传、生活场景再现等。那些蕴含着丰富感情与立德树人思想内容的测试材料,在“品德修养”“文化自信”“爱国情怀”“理想信念”方面引导学生立德铸魂的材料,最受欢迎。因此,命题者在选择语料时,要“充分挖掘四类主题语言材料对于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筑牢文化自信、加强品德修养。当然,材料的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宏大的政治主题的语料,先进的科技主题的语料,活泼的生活主题的语料,应该有机统一在一套题目中。

再次,“积累与运用”的对象既然是“言语”,那自然应该不断创新测试的形式。作者认为,该板块的测试形式呈现出“以复杂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搭建语言积累过程的展示平台和提供语言运用的有效方法”的主要特征。在平时的模拟试题中,我发现很多题目的语料呈现出“无语境”的特征,语料中涉及的人、物、事等都是抽象而普遍的,例如“人”没有人名,多数用“小明”等代替。稍微好一点的语料会从社会生活中选择,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是真实的,但整道题目的语境是割裂的、碎片化的,例如病句题的四个选项,涉及到四个不同的语境。作者提出的“复杂的学习情境”显然是超越了“无语境”“碎片语境”的特点,善于设置整体化的情境与任务,在整体情境与任务中考查学生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这一点在越来越多的中考试题中得到了体现。有的省市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思路,设计“大情境”和“大任务”,让考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展示“积累与运用”的才能。正如作者所说,复杂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真正进入真实情境,调动已有的“积累与运用”的学习经验,建立已有知识与复杂情境的联系,展现运用工具书解决“积累与运用”现实问题的学习过程。

与上述三点相配合,作者又提出了“积累与运用”测评的教学建议。一是沉浸真实语境,深度参与实践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是教师最为忽视的板块,教师重视课本知识内容的教学,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引导教师通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将教材的知识进行整合,教师可以不用严格按照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进行教学,而是可以灵活处理。或者说,不是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而是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才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平时注重积累与梳理知识,并通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活用知识,也是语文教学的正确路径。二是聚焦典型任务,积累语言运用的经验。作者提出,教师可以设计典型的语言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并运用常用字、多音形近字、易错字以及成语等语言知识,梳理归纳语言规律,再将这些语言规律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并运用到自己的言语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其实,设计典型任务,不仅包括语言内容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包含扩写、缩写、概括、修辞、口语交际、句式变化等语言运用内容。最好是能够将这些内容全部纳入一个“大语境”中,用“大任务”进行统领,这也是作者提出的第三条教学建议,即采用系统化集约化的测评形式,构架语言积累的学习体系。2021年北京中考题设计了“制作正阳门宣传短片”活动情境,在这个情境下又设置了四个任务,这四个任务涵盖了仿写、成语、修辞、标点、病句、字形、字音、书体、词义等,这种命题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也就是说,在“积累与运用”的考查中,首先应明确的考查的重心,即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之上进行运用,其次应注重语料的选择,再次是设置真实的复杂情境与真实的任务,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