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务型作文就是交际语境作文一一回答对任务型作文的冷嘲热讽,领悟任务型作文的精神实质

 许愿真 2016-11-16

任务型作文就是交际语境作文

           一一回答对任务型作文的冷嘲热讽,领悟任务型作文的精神实质

 一、什么是交际语境写作

荣维东在《交际语境写作》中介绍了交际语境写作的基本思想。即写作是作者在特定语境中,面向明确或潜在读者,构造书面语篇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活动。任何写作都面临着以什么角色、对谁、为什么目的、写什么、用什么方式写等交际语境问题。写作时,作者要揣摩语境要素,设想读者的需求和已有知识,根据写作目的选择话题,并对文章的结构、体式、语言以及内容详略等进行安排。写作时的话题、角色、读者、目的等语境要素决定者语篇的内容与形式。

 钟传祎在《美国“RAFT”母语写作程式的内涵、教学策略及启示》一文介绍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学者研制提出了“RAFT”母语写作程式,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国“RAFT”母语写作程式,是以学生的写作心理为基础,以跨学科写作为特点,以角色、读者、方式和主题为抓手,以学生角色扮演为突破口,以个性表达、创意表达为训练点,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的,为教师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以遵循的框架,为学生学习写作搭建了一个值得依托的支点,旨在帮助学生对写作者的角色、作品的阅读对象、不同的写作方式以及所期望的写作内容予以理解和把握的一套教学范式。“RAFT”是由“角色(role)、读者(audience)、方式(format)和主题(topic)”这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角色、读者、方式和主题是美国“RAFT”母语写作策略的四要素。

 作者角色即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名学生?是一名政府官员?是一条小鱼?是一位建筑工人?还是国家总统?作者可以是真实身份,也可以是虚拟角色。作者的角色定位之后,在写作的时候还要清楚地知道该角色的功能:既是文章材料的组织者,又是文辞的表达者。

读者,指选定所写文章的读者对象,读者可以是自己的朋友,可以是企业老板,也可以是大学校长,还可以是自己的父母,等等。读者要素不仅仅包含着写作对象,也隐含着写作目的。在写作的时候,要清楚地明确读者到底是怎样的人,重点是能够用读者的心态来审视、感悟自己的作品。

方式即采用的文体形式,可以是戏剧文体,可以是诗歌文体,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采用公文信函,还可以采用广告词,等等。根据读者对象采用适当的文体表达方式,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主题和关键动词,即确定所写文章的主题和关键动词,可以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是表达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可以是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也可以是探讨教育的未来,还可以是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等等。主题和关键动词是所写文章的中心表达,直接决定着文章的内容。写作一定要明确写作目的,尽量表现出“人”的真性情。

美国“RAFT”母语写作程式不但为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套路”,也为学生学习写作指明了一条“出路”。从本质上来说,确定和组合“角色、读者、方式、主题”四要素的过程,就是构思作文的过程:学生首先通过想象设定自己为某一“角色”入境体验,再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围绕着某一“主题”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选材和组材,然后根据作品“读者”对象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我。美国“RAFT”母语写作程式,“不再是简单地教写作方式而是教思维方式,当我们利用多样性写作练习去教有价值的思维过程时,就同时帮助了我们所有的学生”

我以为美国的这个母语写作程式就是交际语境写作。

 

二、什么是任务型作文

欧阳国胜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名称溯源》中说:“从直接原因看,我国高考作文命题自恢复高考以来,先后经历了标题作文、1998 年始用的话题作文、2006 年始用的新材料作文,而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Ⅱ两卷作文题(以下分别简称Ⅰ卷、Ⅱ卷)为防套作与宿构,同时启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对此专门作了说明。

从根本原因看,国内早在2014年就有周红等研究西方教学法的一些学者提出“任务驱动”这一术语,因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缘于英美等国的日常教学与日常作文考试。“任务型教学”的全称为“任务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最早由维果茨基提出,后来Pica等人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相互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信息差写作任务、解决问题式写作任务、决定式写作任务和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等。Ⅰ卷、Ⅱ卷分别对应了“决定式写作任务”与“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决定式写作任务”是指写作任务是一个带有争议性的问题,可能有多个结果,让学生通过协商或讨论选择一种结果,并进行充分论述,如Ⅰ卷。“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是指写作任务是一个具有可讨论性的话题,让学生充分交换意见,不必达成一致,如Ⅱ卷中三位风采人物的选择就是一个不必达成一致的可讨论性的话题。而周红老师在自己的论文《任务驱动与内容沉浸整合的建构主义写作教学模式研究》 中直接将“任务语言教学法”提升为“任务驱动”一词。

在这些基础上,张开先生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中沿用了“任务驱动”一词,而这一用词实则源于西方教学理念,也说明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Ⅱ两卷的作文命题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当然,这种接轨源于教学与考试的内在需要。“对外汉语写作教学面临写作话题随意、写作任务缺乏目标性和情境性两大困境,导致学习者写作内容贫乏、语言运用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差等问题。” 周红老师的这一提法切中了前些年对外汉语写作包括高考写作的弊端。

作文是一种交流,理应回到语言教学与交际的轨道上来。英美等国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驱动型”教学分为任务法与内容法,都以意义为中心。任务法关注写作任务的情境性,内容法关注语篇主题的设定和语篇材料的组织,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突破传统写作教学中写作话题随意和写作任务缺乏情境性的两个局限。西方的这一理念恰好契合了我国高考作文的改革需求,既要消除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写作的“封闭性”,又要消除“材料型作文”写作话题过于随意的“泛角度性”,增强了“防套性”及对考生思考、辨析与选择能力的考查。而突破“传统写作教学写作任务缺乏情境性”这一点,则更是要求命制作文题时材料选择必须具有真实语境性等要求。”

2015年高考作文Ⅰ、Ⅱ两卷作文题的命制表现出以下特征。  

命题材料的选取上,内容与思想必须遵从“一点四面”:“一点”即立德树人,“四面”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与创新。但是,命题材料的切入口又要求接地气,故多立足日常生活中可供争议的小事,且要符合以下五个特征:

一要具有叙事性,事态发展具有层级性,所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名应为“任务驱动型叙事体新材料作文”。如Ⅰ卷所涉事情先是女儿小陈举报了父亲,然后是警方查实并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再是警方将举报发在官方微博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与质疑,最后经媒体报道后激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二是具有真实性,即让考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表明对事件的看法。

三是事件本身具有矛盾性与争议性,事件往往具有争议的焦点,并非简单的是与非可以回答。四是事件要能以小见大。材料切入口小,却能映照大道理,如Ⅰ卷的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接电话的小事,却关乎了生命安全、交通法规、亲情与公理、亲情与法制等。

五是事件材料具有思辨性,要求考生说理时能就事件本身的矛盾做出分析,并能从概念辨析中体现辩证思维。  

命题要求的设置上,要给出明确的任务指令,即“任务驱动”。如Ⅰ卷:“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Ⅱ卷:“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由此可以看出,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有“谁”“怎么”等疑问词,以“对于以上事情”或“这三人中”的形式直接指向“材料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暗示考生说理不能离开所给事情,离开则属离题;然后更进一步地提示写作对象,这就加强了写作的针对性与方向性。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等,限定了写作内容与写作角度。

 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中说:“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今年作文中“ 写信”“ 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通过学习专家的文章,通过比较,我们得出结论:任务型作文就是交际语境写作。当然,还不完全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16年高考结束后,对于任务型作文的冷嘲热讽,我以为是不懂任务型作文精神实质的缘故。好了,再好好阅读张开的文章吧。

 三、任务型作文的精神实质

张开、王兼闻在《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综评》中说:

“材料型作文经多年实践已经相当成熟。在充分展现材料作文写作角度多元、自主立意空间大、入题引导自然的基础上,2015年增加了任务驱动型的指令要求,这引发了一线教师和语文教育界乃至写作研究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的正面效应非常显著,

第一, 任务型写作重视交际、重视情境的写作观,可以扩展丰富我们对写作本质与功能的认识,有利于在发扬中国的文章学和写作传统的基础上,兼容并蓄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写作观念与实践。

第二,  任务型写作通过近乎真实写作情境的创设,给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这在考场上要求考生有对象感、有针对性地写作,有利于纠正考场作文的“假大空”取向,包括近年来议论文体写作愈演愈烈的空思辨、伪思辨的玄虚现象;而在考场外,对一线教学的反拨引导作用就更明显,有利于落实多年来对作文“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倡导,培养学生日常写作的读者意识、文体意识、功能意识,从而切实地提高全社会的真实写作能力,鼓励大家去写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有用之文。

第三, 任务型写作很好地拓展了写作试题命制的类型和范围,既给材料作文增添了新的活力,更给作文命题提供了腾挪空间和选择可能;事实上,也只有作文题的变数多了,才能更好地防止套作和宿构,才能倒逼课堂教学去下真功夫,不再把精力放在押题、套作以及太多的应试技巧上,而是放到真切地提高真实的写作能力上面。

 但是,正如许多事情都有另外一面一样,材料作文去年增加了任务驱动型的指令要求之后,任务驱动型作文越来越火,一时竟有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之势;相关的不少文章尤其是应试指南,研究的水平不可谓不高,但不得不说令人遗憾的是,考虑问题的境界却难言其高,太多地还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应试在转;这样,越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指导应对得好,就越是违背了推出任务型写作的最低目标:防套,考出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当然,也就离想象和期待中理想的考场作文更远:既有具体针对性、有明确对象感地写作,又体现出有宏观视野、有普遍性高度的思维品质。

 所以,“说好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呢,今年是貌似没了,但是,任务型写作的精神实质,则尽可能地落实到了几乎每道题中。

 事实上今年的做法是,针对具体的题目作细微而重要的调整,从而对写作能力的测试进行新探索。

如全国Ⅰ卷作文题“奖惩之后”,在考查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上,看起来和以前的图画材料作文没什么差别,但新出现的那句“结合漫画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实则是个“轻任务”,这就提醒考生必须先对漫画的内容尤其是寓意形成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生发议论,才能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全国Ⅱ卷作文题“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小中见大,将国家层面对语文素养的高度重视与学术界对语文学习的深入研讨落实到考生的学习实际中,有足够的纵深感和拓展空间,既要求考生结合各自语文学习的经历和体会,更要求考生对“语文学习”“语文素养”“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五个核心表述有明确而独特的理解,而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试题要求的核心任务,这对考生在“比较”之中思辨说理的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又如全国Ⅲ卷作文题“小羽的创业故事”,曲折情节中蕴涵了可思考与议论的诸多话题,给考生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写作空间,也对区分考生的立意层次及写作水平十分有利。”

 四、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内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交际语境分析: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语文素养的提升。一一目的。

语文素养的提升一一主题、话题。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一一身份、作者(角色)。

比较上述三条途径一一写法。

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一一文体,议论文。吴炳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