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冼太夫人时期南越部族主要首领考

 哈哈狮的信箱 2023-01-1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舍小成大

名无实存

冼太夫人时期南越部族主要首领考

冼太夫人生于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与陈文帝(陈蒨,522—566年)同一年出世,逝世于隋仁寿二年正月十八,享年八十。历史学家王兴瑞(1912—1977年)在《冯氏族谱考订》中载:“四世讳宝……娶冼氏。生梁武帝壬寅(52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信义存心,忠贞护国”[1]。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高州府通判吴恩所撰的《重修冼庙碑记》文载“仁寿二年以寿终”[2]。《北史》、《隋书》均记载为“仁寿(601—604年)初卒”。《大清一统志》、《高州府志·列女》、《粤东笔记》、《广东新语》等史志均记载冼夫人“仁寿初年八十卒”。
冼太夫人经历三朝十六帝,分别是:梁朝(502—507年)武帝萧衍、前废帝萧正德、简文帝萧纲、昭明帝萧统、安帝萧欢、汉帝侯景、后废帝萧纪、元帝萧驿、闵帝萧渊明、敬帝萧方智,陈朝(557—589年)武皇帝陈霸先、文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孝宣皇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隋朝(581—619年)文帝杨坚[3]。在此期间,南越部族有哪些主要首领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向大家请教。
图片

《隋书》

一、南越部族基本信息

越人是稻作文明的族系,分布广泛,南越部族是越人中的一部分。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实际上,上古时期,越人生活在稻作区域,其分布比《汉书》所记得的还要广。宋朝人罗泌《路史》载的百越族称有:“越常、骆越,瓯越、瓯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吾、越区、桂国、损子、产里、海癸、九菌、稽余、北带、仆句、句吴(吴囯前身),是谓百越也”。南越,即岭南越人。《逸周书·王会解》记载:“路人大竹。长沙鳖。其西鱼复鼓钟钟牛。蛮扬之翟。仓吾翡翠。所以取羽也。其余皆可知自古之政。南人至众。皆北向”。“南人至众”,孔晁注:“南人,南越”。“南越”一般指岭南越人。“南越”“仓吾”并列,并知“仓吾”不在岭南。
南越部族主要包括封水流域的封豨部族,郁水流域的骆越、路人、西瓯、桂国、损子、产里、雕题部族,郁水流域和合浦地域的乌浒部族,漠阳江流域、吴川水流域、锦江流域的高凉部族、东江流域的缚娄部族,北江流域的阳禺、驩兜部族,韩江流域的浮滨部族、红河流域的越常、交趾部族,珠崖岛的儋耳部族,南海的番禺部族等等。
图片

《汉书》

二、南越部族主要大首领

(一)冼氏部族大首领
冼氏部族首领是南越大首领。冼氏世为南越大首领,女性世袭。冼太夫人幼年(528年)世袭首领,其祖先也是女性世袭。唐昭宗(公元889-904年)时期,曾任广州司马的刘恂撰在《岭表录异》记载:“冼氏,高州保宁(今电白丁村)人也。身长七尺,多智谋,有三人之力,两乳长二尺余。或冒热远行,两乳搭在肩上。秦末五岭丧乱,冼氏点集军丁,固护乡里,蛮夷酋长不敢侵轶。及赵陀称王,遍霸岭表,冼氏乃赍军装物用二百担入觐。赵陀大慰悦。与之言时政及论兵法,智辩纵横,陀竟不能折。扙委其治高梁,恩威振物。邻郡赖之。今南道多冼姓,多其枝流也”[3]。刘恂笔下的这位秦末冼氏,就是女性世袭岭南大首领,到冼太夫人(谯国夫人)时期及其后期,实行的仍是女性世袭首领制度,这是传统的世袭模式。与冼太夫人同时期,同入《隋书·列女传》的尹州胡夫人,也是女性世袭首领,实行男嫁女制度,其夫不显姓名。《隋书》载:“时尹州寡妇胡氏者,不知何氏妻也,甚有志节,为邦族所重。当江南之乱,讽谕宗党,皆守险不从叛逆,封为密陵郡君”[4]。女性首领实际上还是本部族的神职人员,负责巫医工作。
图片

《岭表录异》

(二)陈氏部族大首领
岭南地区陈氏部族分布最广,部族大首领比较多。分别有合浦(乌浒)部族陈氏大首领,西江(苍梧)陈氏大首领,南江(泷州)陈氏大首领。
1.合浦(乌浒)部族陈氏大首领。
合浦(乌浒)部族陈氏大首领应是最大的一支,占据汉合浦郡大部分地,其中最早有名字出现的大首领是汉徐闻令陈褒,从其墓葬合浦县黄泥岗一号墓豪华的陪葬品出土,可知其势力之强大。其后有很多分支,冼太夫人时期最著名的有陈檀家族大首领和陈文玉家族大首领。
关于俚僚(越)人合浦(乌浒)部族大首领陈檀,《宋书·夷蛮传》载:“广州诸山并俚、獠,种类繁炽,前后屡为侵暴,历世患苦之。世祖大明(457—464年)中,合浦大帅陈檀归顺,拜龙骧将军。四年(460年),檀表乞官军征讨未附,乃以檀为高兴太守,将军如故。遣前朱提太守费沉、龙骧将军武期率众南伐,并通朱崖道,并无功,辄杀檀而反,沉下狱死”[5]。俚僚(越)人合浦大帅陈檀任高兴郡太守后,其家族势力扎根该地,成为重要开发者之一。陈檀被杀,其家族仍控制越州高兴郡地。
与冼太夫人(522—602年)同是南朝梁时期的重要人物的陈文玉,他是合州(523年置、547年改南合州)部族陈氏大首领。北宋宰相丁谓被贬雷州时曾作《重建威德王庙碑》一文,在清时期所编的《海康县续志》中有收录:旧记曰:“州南七里有擎雷水,今日南渡也。始者北里居民陈氏者,家无子,因射猎获一大卵,团及尺余。不知其何名,而为何用,置之而已。忽一日,霹雳而开,遽生一子,鞠育抚养,遂承其家。乡俗异之,曰雷种。(南合州)守士陈文玉列状以闻,陈太建二年(570年)也”[6]。明万历《雷州府志》卷六:“南梁本州(南合州)刺史,陈文玉”[7]。《清一统志》卷三百四十九雷州府亦有云:“梁陈文玉,徐闻人(今雷州半岛),涉猎书传,怀集峒落,獠蛮相继输款,武帝(502—549年)降玺书褒之”[8]。
2.西江(苍梧)陈氏大首领。
西江(苍梧)陈氏大首领也较多,根据文献记载,在冼太夫人时期有如下人物。
(1)西江俚帅陈文彻、陈文戒兄弟。梁大同年间(535—545年),西江的俚僚(越)人首领文彻率众出攻高要(今广东肇庆),时左卫将军兰钦正率兵镇压桂阳(治今湖南郴州)、阳山(治今广东阳山)、始兴(治今广东韶关)叛蛮,因往击之。陈文彻兄弟被擒,遂降于广州刺史萧劢,陈文彻官至南陵太守。他归顺于梁朝后,并为之出力参与平定侯景。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乱后,陈文彻引兵出援台城(在今江苏南京)。《梁书·侯景传》载:“司州刺史柳仲礼、衡州刺史韦粲、南陵太守陈文彻、宣猛将军李孝钦等,皆来赴援。鄱阳世子嗣、裴之高又济江。仲礼营朱雀航南,裴之高营南苑,韦粲营青塘,陈文彻、李孝钦屯丹阳郡,鄱阳世子嗣营小航南,并缘淮造栅。及晓,景方觉,乃登禅灵寺门楼望之,见韦粲营垒未合,先渡兵击之”[9]。陈文戒,西江的俚僚(越)人首领文彻的弟弟,任德州(今越南)刺史。《陈书·本纪第一》载:“……贲窜入屈獠洞中,屈獠斩贲,……贲兄天宝遁入九真,与劫帅李绍隆收余兵二万,杀德州刺史陈文戒”[10]。
(2)西江苍梧首领陈坦。
《隋书·谯国夫人传》载:“其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皆来参谒。还令统其部落,岭表遂定”[11]。隋开皇九年(589年),梁置之成州,废而置封州。大业中改为苍梧郡,治封川县(今肇庆封开县),领四县:封川、都城、苍梧、封阳。陈坦为苍梧郡的首领。
3.南江(泷州)陈氏大首领。
南江(泷州)大首领陈法武,德州(今越南荣市)刺史。《梁书》载:“(梁太平二年,557年)甲寅,德州刺史陈法武、前衡州刺史谭世远于始兴攻杀萧勃”[12]。南江(泷州)大首领陈佛智,冼太夫人孙冯暄的好友,大首领陈法念之子。明嘉靖戴琼的《广东通志初稿》卷13记载:“陈佛智,其先鄢陵人,父法念为梁新、石二州刺史,遂居泷水,世袭宋平郡公。佛智为罗州刺史,陈光大初(567年)授南靖太守,以孝义训蛮俗。大建(569—582年)中除西衡州刺史,封安靖郡公” [13]。《隋书·谯国夫人传》载:“未几,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领皆应之,围洸于州城,进兵屯衡岭。夫人遣孙暄帅师救洸。暄与逆党陈佛智素相友善,故迟留不进。夫人知之,大怒,遣使执暄,系于州狱。又遣孙盎出讨佛智,战克,斩之”[11]。
图片

《宋书》

(三)李氏部族大首领
岭南地区李氏部族分布也很广,部族大首领也比较多。分别有交州(今越南)部族李氏大首领,桂州(今桂林)李氏大首领,高兴郡(罗州)李氏大首领。
1.交州(今越南)部族李氏大首领。
冼太夫人(522—602年)时期,交州(今越南)部族李氏大首领有李贲(503—548年)等。李贲是龙兴太平(今属越南)人,初时而任职德州监,因不满当时出身贵族的交州刺史萧咨为政苛刻残暴统治,于梁大同七年(541年)十二月集合交州数州人士并韶、赵光复等率众起兵,萧咨逃亡到广州。542年春季,李贲势力占领交州治所龙编(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并以其为根据地。李贲势力控制当时位于越南北部,梁朝管辖下的交州和德州的地区。544年正月,李贲自称越帝,改元天德,建立国号“万春”,定都龙编。545年五月,以新任交州刺史杨瞟、陈霸先、定州刺史萧勃为首的梁朝部队先后在朱鸢县和苏历河口击败了李贲。梁军包围了李贲退守的嘉宁城。546年正月,梁军攻陷嘉宁城,李贲逃奔屈獠洞蛮族。546年九月,李贲率领二万人屯驻典澈湖一带制造船舰,陈霸先指挥军队趁在一个夜晚江水涨而注入湖中之时进攻,李贲部众溃败,又逃奔屈獠洞蛮族。548年李贲被杀。《梁书·武帝传》载:“(梁大同)十年(544)春正月,李贲于交址窃位号,署置百官……交州刺史杨㬓克交趾嘉宁城,李贲窜入獠洞,交州平……是日,屈獠洞斩李贲,传首京师”[14]。关于李贲的资料,在《南越神祗会录》中载:“奉按国史,帝姓李,名贲,龙兴太平人。时守令暴刻,帝起兵攻之,称南帝,建都龙编”。李贲是前南帝,后李南帝,指李佛子,为李贲之侄。
2.桂州(今桂林)李氏大首领。
桂州(今桂林)李氏大首领主要有李光仕兄弟等。李光仕是桂州始安郡人,开皇十七年(597年)二月,在桂州(治始安,今广西桂林)发动叛乱,隋文帝派周法尚和上柱国王世积率军讨伐。周法尚遂急赴桂州,发岭南之兵而讨之。王世积出岳州,征岭北军,二人会于尹州。时王世积军遇瘴疫,无法前进,顿兵衡州(治衡阳,今属湖南)。周法尚遂率军独自进讨,击败李光仕军。李光仕率其精锐退保白石洞(在今广西桂平南)。周法尚俘虏了其弟李光略、李光度和许多部属的妻子儿女,李光仕部下前来归降者,周法尚皆归还其亲属。十日内,降者数千人。周法尚令隋军列阵,以阻李光仕,自率奇兵埋伏于密林中。两军刚交战,周法尚便率军猛攻其营栅,营栅中人不敌,全部溃散。李光仕由此大败,李光仕被官军追斩,叛乱遂平。《资治通鉴》卷178载:“桂州俚帅李光仕作乱,帝遣上柱国王世积与前桂州总管周法尚讨之,法尚发岭南兵,世积发岭北兵,俱会尹州。世积所部遇瘴,不能进,顿于衡州,法尚独讨之。光仕战败,帅劲兵走保白石洞。法尚大获家口,其党有来降者,辄以妻子还之。居旬日,降者数千人。光仕众溃而走,追斩之”[15]。
周法尚虽然俘虏了李光仕弟李光略、李光度和许多部属的妻子儿女,但都放还。李光度据桂州、李光略据藤州,仍为大首领。《隋书·谯国夫人传》载:“其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皆来参谒。还令统其部落,岭表遂定”[11]。
3.高兴郡(罗州)李氏大首领。
高兴郡(罗州)李氏大首领,主要是东汉李进的后代。
东汉时期李进,在顺帝期间任武陵太守,《后汉书》之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记载:“武陵太守李进击叛蛮,破之”[16]。万历《高州府志》记载:汉李进(生卒年月不详),字子贤,东汉高兴郡(今化州市)人。世本农家,进独明悟,涉猎经史,力耕。尝有一鸡毛羽五彩倏来忽去,莫知所自,目为客鸡云,是年稼大熟。进初为郡功曹(郡长官的助理),累迁骑都尉(秩比二千石)。永和(汉顺帝刘保的第三个年号)二年(137年)荆蛮反叛,进为武陵太守(即郡守,秩二千石),帅兵往讨,大破之,斩首数百级余,蛮降附,进乃简选将吏,抚以宽和。在郡九年,梁太后( 安定乌氏人。东汉顺帝刘保皇后。顺帝死后,她执政6年,先后迎立冲帝、质帝、桓帝三位皇帝,临朝听政。)临朝,下诏增秩二干石,赐钱二十万。中平(汉灵帝年号)间代贾琮为交趾刺史,奏请依中州例贡士,后阮琴以茂才仕至司隶校尉(西汉秩为二千石,东汉时改为比二千石),交趾人士得与中州同选,实自进始。其子孙蕃衍,布在交广,多仕至大官。高兴人遂以客鸡为祥,比诸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焉。
图片

《后汉书》

(四)冯氏部族大首领
冼太夫人时期,冯氏部族主要居住在新会郡、高凉郡和海昌郡(由新会郡、高凉郡各析出一部分组成)。主要有新会大首领冯融、冈州首领冯岑翁、冈州首领冯士翙等。
新会大首领于528年任首任罗州刺史,其子冯宝,娶冼太夫人为妻,《隋书·谯国夫人传》载:“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11]。
冈州首领冯岑翁,也是新会人。《隋书·谯国夫人传》载:“其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皆来参谒。还令统其部落,岭表遂定”[11]。
冈州首领冯士翙,在隋朝任冈州刺史,唐朝任罗州、窦州刺史、上柱国合浦郡开国公、右武卫将军。《资治通鉴》卷190载:“武德六年(623年)丁丑,冈州刺史冯士翙据新会反,广州总管刘感讨降之,使复其位”[17]。《资治通鉴》卷201载:“龙朔三年(663年)五月,壬午,柳州蛮酋吴君解反;遣冀州长史刘伯英、右武卫将军冯士翙发岭南兵讨之”[18]。
对新会冯氏的记载,《元和姓纂》载:“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髙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于冯遂氏焉……高州(治今阳江西),高州都督耿(国)公冯益代为酋领。岗(冈)州(今新会台山等地),窦州刺史合浦公冯士翙代为酋领,兄煜进士”。又《冯氏源流》载:“冯氏出颖川者,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冯奉世之后;出长乐、信都者,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北燕昭成帝冯宏(弘)之后;出河间者,唐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出岭南者,唐越国公冯盎之后”。
图片

《元和姓纂》

(五)庞氏部族大首领
冼太夫人时期,庞氏部族主要居住在罗州、南州(白州),主要有大首领庞靖和庞孝泰等。关于大首领庞靖,《隋书·谯国夫人传》载:“其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皆来参谒。还令统其部落,岭表遂定”[11]。关于大首领庞孝恭,《资治通鉴》卷190载:“武德六年癸未(623年)......夏四月,丁卯,南州刺史庞孝恭、南越州民宁道明、高州首领冯暄俱反,陷南越州,进攻姜州;合州刺史宁纯引兵救之”[17]。庞氏部族首领庞巨昭于唐末入湖南。《资治通鉴》卷267载:“开平四年(909年)十二月,彦章进至高州,以兵援送(庞)巨昭、(刘)昌鲁之族及士卒千余人归长沙”[19]。又《湖湘故事》(《资治通鉴》卷267考异引)载“巨昭遂帅万余众归于马氏(马殷)”。
图片

《资治通鉴》

(六)宁氏部族大首领
冼太夫人时期的宁氏部族是岭南地区最重要的部族之一,由于朝廷重视,他们首领中多人出任州郡要职。其大首领宁巨在梁大同(535—546年)中出任罗州第二任刺史,前任刺史是新会大首领冯融。宁巨的事迹在《梁书·武帝传》载:“大同八年(542年),三月......遣越州刺史陈侯、罗州刺史宁巨、安州刺史李智、爱州刺史阮汉,同征李贲于交州”[14]。宁巨是否是宁逵(506?—587年?)?巨与逵本音同,钦州宁以烈会长的《壬寅年九月十三日祭拜岭南始祖宁逵墓祭文》说:“呜呼始祖,国之栋梁,南朝萧帝,授剌罗州,开发南疆。交趾李贲,叛乱交州,烧杀虏掠,大乱岭南。武帝招讨,命逵都督,陈霸先者,授命先锋”[20]。即把宁逵同宁巨。宁巨见于史,而宁逵见于碑文。据隋大业五年(609年)刻的《宁越郡钦江县正议大夫之碑》载:“祖逵,驰千载仁风,拥六奇高辩,警加木铎,训悦过庭。梁武皇帝(464—549年),除定州刺史,总督九州诸军事;陈宣武皇帝(530—582年),又除授安州刺史。父猛力(553—600年?),德贯神皇,气冲牛斗,典礼政事,隋会无闻,卒乘辑睦,先谷怀让。文皇帝(541—604年)除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安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宋寿县开国侯。兄长真(565?—625年),包山岳之志,操云霞之襟,行应管钟,义通泉涌,褰惟本土,剌举家邦,节尽中朝,风纯面海;帝授上仪同三司,钦州刺史;立功於国,効加官赏,寻进上开府仪同三司,钦江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轩车薄伐,介马专征,又为行军总管;言旋荷戟,犹虎会之独清,勋入司门,类武安之奉诏;仍转上大将军;其年改右光禄大夫,宁越郡太守。”[21]。
陈末,宁逵死去,其子宁猛力袭刺史职。宁猛力是宁氏家族中最有作为的人物,宁猛力死后,其子宁长真(宁贙之兄)袭职。《唐刺史甯道务墓志铭碑》刻:“曾祖猛力,隋仪同三司,交州刺史,怀杞梓之材,有栋梁之任;具瑚琏之器,为社稷之臣,祖长真,隋光禄大夫鸿胪卿、皇朝钦州都督上柱国开国公,河润九里,泽及三族,作衣冠之领袖,为庙廊之羽仪”[22]。隋至初唐,宁贙(xuan)之兄宁长真颇受中央王朝重用,威震岭南。《新唐书·南平獠传》载:“南平獠,东距智州......有宁氏者,世为南平渠帅。陈末以其帅猛力为宁越太守”[23]。《新唐书·西原獠传》又载:“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有宁氏者,相继为豪” [23]。宁道明、宁纯也是宁氏部族首领,《资治通鉴》卷190载:“武德六年癸未(623年)......夏四月,丁卯,南州刺史庞孝恭、南越州民宁道明、高州首领冯暄俱反,陷南越州,进攻姜州;合州刺史宁纯引兵救之”[17]。《新唐书·南平獠传》:“武德初,(宁长真)以宁越、郁林之地降,自是交、爱数州始通。高祖授长真钦州都督。宁宣亦遣使请降,未报而卒。以其子纯为廉州刺史,族人道明为南越州刺史。”[23]。
图片

《梁书》

(七)杨氏部族大首领
冼太夫人时期,杨氏部族主要居住在粤东之循州,粤西罗州也有分布。主要有大首领杨世略等。杨世略(?-687?年),出生在义安郡海阳县蓝田隘飞泉径(岭),即今丰顺县汤西镇南礤村。隋开皇十年(590年) ,岭南地区的梁化、义安、始兴、东官等郡合并置循州,管辖范围广阔,涵盖了涯话方言区。杨世略是循州俚僚(越)人大首领,其部族历史悠久,有谚曰:“未有梅州,先有杨、古、卜”。杨氏部族是今梅州一带的大部族。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跟随过冼太夫人及冯盎的杨世略以潮、循二州降唐,杨世略被唐任命为循州总管,循州总管初辖循、潮、韶三州。《新唐书》载“邓文进据广州,俚酋杨世略据循、潮,冉安昌据巴东,甯长真据郁林,其别号诸盗往往屯聚山泽”[24]。《资治通鉴》卷190载:“武德五年壬午(622年)...... 正月己酉,岭南俚帅杨世略以循、潮二州来降。八月,林士弘遣其弟鄱阳王药师攻循州,刺史杨世略与战,斩之,其将王戎以南昌州降”[17]。杨世略与冼太夫人孙子冯盎关系也比较好,隋朝灭亡后,他们一起归唐,为保障岭南的和平稳定作出很大的贡献。
罗州杨氏大首领中,有杨历,其子杨思勖(654—740年),是雷州大首领陈元之外甥,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入宫,在内侍省服侍。景龙政变时期,讨伐叛将李多祚有功,被越级提拔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侍。随唐玄宗诛除韦氏后,便成为心腹,官至右监门卫将军。开元年间(713—741年),他先后平定了安南梅叔鸾、五溪覃行章、邕州粱大海、泷州陈行范、广州冯璘(冯仁智)的叛乱,屡立战功,是唐玄宗的得力帮手。他专管征伐的事,所受到的宠信与冼太夫人六世孙高力士(684—762年)相似。杨思勖官至骠骑大将军,爵上柱国虢国公。
图片

《新唐书》

(八)黄、王氏部族大首领
在岭南地区,黄、王一般情况分不清楚,都是首领的意思。但在姓氏时,也有区别。
1.黄氏部族大首领。
黄氏部族大首领历史悠久,三国时期在史册中有记录,如《三国志·陆胤传》载:“以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胤入南界,喻以恩信,务崇招纳,高凉渠帅黄吴等支党三千余家皆出降。引军而南,重宣至诚,遗以财币。贼帅百余人,民五万余家,深幽不羁,莫不稽颡,交域清泰。就加安南将军。复讨苍梧建陵贼,破之,前后出兵八千余人,以充军用” [25]。《新唐书·西原獠传》又载:“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有宁氏者,相继为豪”[23]。西原蛮其中的黄洞蛮是最大的一支,在唐代最活跃。黄洞蛮有首领黄乾曜、黄少卿等等。
2.王氏部族大首领。
主要是番禺王仲宣部族大首领。《词典网》载:“隋番禺(今广东广州)人。俚族首领。曾为陈东衡州刺史王勇部将,抵抗隋师。开皇十年(590)聚众起兵反,岭南少数民族首领多应之。旋率众围广州,击杀隋行军总管韦洸。又遣部围东衡州。终为裴矩所破,高凉洗夫人又遣部助隋军,部众遂溃散而逃”[26]。《隋书·列女·谯国夫人》载:“未几,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领皆应之,围洸于州城,进兵屯衡岭”[11]。
图片

《三国志》

(九)梁氏部族大首领
梁氏部族属乌浒蛮,主要在今越南及广西。梁氏部族大首领,冼太夫人时期前有有梁龙、梁硕,之后有梁大海、梁崇牵、梁奉等。交趾首领梁龙在《资治通鉴》卷58有记载:“光和四年辛酉(181年)四月,庚子,赦天下。交趾乌浒蛮久为乱,牧守不能禁。交趾人梁龙等复反,攻破郡县。诏拜兰陵令会稽朱俊为交趾刺史,击斩梁龙,降者数万人,旬月尽定;以功封都亭侯,征为谏议大夫”[27]。交趾首领梁龙,在《晋书·陶侃传》中载:“太兴(318—321年)初,(陶侃)进号平南将军,寻加都督交州军事……时交州刺史王谅为贼梁硕所陷,侃遣将高宝进击平之。以侃领交州刺史。录前后功,封次子夏为都亭侯,进号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及王敦平,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余如故。楚郢士女莫不相庆”[28]。唐开元年间(713 一741 年),邕州僚人首领梁大海就据有宾、横二州。 大历年间(766 一779 年),蛮首梁崇牵“自称平南十道大都统,据容州。” 西原蛮黄乾曜起义时,首领梁奉为镇南王。
图片

《晋书》

(十)其他部族大首领
1.邓氏部族大首领,如邓马头和邓文进等,《隋书·谯国夫人传》载:“其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皆来参谒。还令统其部落,岭表遂定”[11]。《新唐书》载“邓文进据广州,俚酋杨世略据循、潮,冉安昌据巴东,甯长真据郁林,其别号诸盗往往屯聚山泽”[24]。
2.欧阳氏部族大首领,如欧阳纥等,《隋书·谯国夫人传》载:“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11]。
3.区氏部族大首领,主要有象林首领区怜、新州首领区伯虎和熙平郡首领区泽等。“永和二年丁丑(137年)春,武陵蛮二万人围充城,八千人寇夷道。二月,广汉属国都尉击破白马羌。帝遣武陵太守李进击叛蛮,破平之。进乃简选良吏,抚循蛮夷,郡境遂安。三月,乙卯,司空王卓薨。丁丑,以光禄勋郭虔为司空。夏,四月,丙申,京师地震。五月……象林蛮区怜等攻县寺,杀长吏。交趾刺史樊演发交趾、九真兵万馀人救之;兵士惮远役,秋,七月,二郡兵反,攻其府。府虽击破反者,而蛮势转盛”[29]。南朝后期新州的区伯虎,史载“三代累为刺史,亦岭表之盛事也”。
4.赵(肖)氏部族大首领,主要有明道开基圣烈神武皇帝赵光复家族。赵光复是朱鸢县人,其父赵肃是李贲麾下的左将军。548年李贲死后,赵光复自立为夜泽王,定都龙编,后迁武宁。
5.韦、周、农(侬)氏部族大首领,《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下载:“天宝初,黄氏强,与韦氏、周氏、侬氏相唇齿,为寇害,据十余州。又逐韦氏、周氏于江滨。县地数千里”[23]。
6.岭南西原、环、古等州有方、甘、罗、张、宋、真、廖、莫、夏、覃、吴、沉(沈)、秦等部族首领。《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下载:“于是西原、环、古等州首领方子弹、甘令晖、罗承韦、张九解、宋原五百余人请出兵讨承斐等,岁中战二百,斩黄乾曜、真郁崇、廖殿、莫淳、梁奉、罗诚、莫浔七人。承斐等以馀众面缚诣桂州降,尽释其缚,差赐布帛纵之。其种落张侯、夏永与夷獠梁崇牵、覃问及西原酋长吴功曹复合兵内寇,陷道州,据城五十余日。桂管经略使邢济击平之,执吴功曹等”[23]。又载:“(唐武德)六年,长真献大珠,昆州刺史沈逊、融州刺史欧阳世普、象州刺史秦元览亦献筒布,高祖以道远劳人,皆不受”[23]。
7.罗窦洞部族谈殿大首领,《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下载:“(宁)道明与高州首领冯暄、谈殿据南越州反,攻姜州,宁纯以兵援之。八年,长真陷封山县,昌州刺史庞孝恭掎击暄等走之。明年,道明为州人所杀。未几,长真死,子据袭刺史。冯暄、谈殿阻兵相掠,群臣请击之,太宗不许,遣员外散骑常侍韦叔谐、暄等与溪洞首领皆降,南方遂定”[23]。
8.杜氏部族大首领,如交州杜慧度(327—410年)、象州杜条辽等,《隋书·谯国夫人传》载“开皇末,桂州俚李光仕聚众为乱,诏(何)稠召募讨之。师次衡岭,遣使者谕其渠帅洞主莫崇解兵降款。桂州长史王文同锁崇以诣稠所。稠诈宣言曰:'州县不能绥养,致边民扰叛,非崇之罪也。’乃命释之,引崇共坐,并从者四人,为设酒食而遣之。崇大悦,归洞不设备。稠至五更,掩入其洞,悉发俚兵,以临余贼。象州逆帅杜条辽、罗州逆帅庞靖等相继降款。分遣建州开府梁昵讨叛夷罗寿,罗州刺史冯暄讨贼帅李大檀,并平之,传首军门。承制署首领为州县官而还,众皆悦服”[30]。
9.何氏部族大首领,如新州何如瑛等,据《全唐文》卷四一四常兖应撰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安慰岭南制》称“冯季康、何如瑛等南方右族,累代纯臣,协其义烈,积有艰危之效”。
10.其他各部族、各洞大首领。如士、石、招、养、史、高、毕、都、丁、唐、顿、尹、卢、钟、钱、衡、侯、公、蔡、陆、胡、符、吕、范、揭、潘、孙、蒋、矫、曲、黎、阮、卜、陶、帅、苏、梅、麦、郑、田、疎、郭、董、程、姚、姜、谭、刘、留、楼、老(劳)、植、林等等部族大首领,不能一一展开考述。
图片

《全唐文》

二、结语

越人是稻作文明的继承者。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地12000年前由湖南道县玉蟾岩等地开始,南方其他地区也应有出现,并不断扩散。越人的族系把稻作文明带到中华大地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去,中华大地不久出现了7000多年的高庙文化、河姆渡文化和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等等族系,初步形成了华夏文明的社会基础,并形成了以水稻文明为标准的越人。虽然上古时期,他们在部分地区被游牧族系所控制,但他们的文化也被游牧族系及其他农耕族系所吸收,并产生新的文化。而生活在岭南地区的越人部族,仍保留越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在冼太夫人时期,岭南越人部族,有数千多个大首领。《隋书·谯国夫人传》载:“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陈将徐璒以南康拒守。洸至岭下,逡巡不敢进。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定。表魂为仪同三司,册夫人为宋康郡夫人”[11]。数千大首领无法一一考述,只可以列出部分南越部族主要大首领,供大家指正。
图片

《大清一统志》

注释:

[1]王兴瑞,中山大学出版社,《冼夫人文化全书》[M],第一卷,第三章,117—119页,《冯氏族谱考订》。
[2]陈祖辉,中山大学出版社,《冼夫人文化全书》[M],第一卷,第四章,147页,《关于冼夫人的寿年问题》。
[3]搜狗百科,南朝,网址,[EB/OL],
https://baike.sogou.com/v6512.htm?fromTitle=%E5%8D%97%E6%9C%9D。
[4]唐,魏征,《隋书》[M],卷八十,列传第四十五,《列女·钟仕雄母》。
[5]南朝梁,沈约,《宋书》[M],卷九十七,列传第五十七,《夷蛮》。
[6]宋,丁谓,重建威德王庙碑,《海康县续志》[M]。
[7]明万历,欧阳保等,《雷州府志》[M],卷六。
[8]清,穆彰阿、潘锡恩等纂修,《清一统志》[M],卷三百四十九,雷州府。
[9]唐,姚思廉,《梁书》[M],卷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侯景,第844页。
[10]唐,姚思廉,《陈书》[M],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上,第844页。
[11]唐,魏征,《隋书》[M],卷八十,列传第四十五,《列女·谯国夫人》。
[12]唐,姚思廉,《梁书》[M],卷六,本纪第六◎敬帝。
[13]明嘉靖,戴琼,,《广东通志初稿》[M],卷13。
[14]唐,姚思廉,《梁书》[M],卷三,本纪第三◎武帝下。
[15]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卷一百七十八◎隋纪二○高祖文皇帝上之下。
[16]唐,李贤等,《汉书》[M],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17]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卷一百九十◎唐纪六○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中之下。
[18]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卷二百一◎唐纪十七○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
[19]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卷二百六十七,《后梁纪二》。
[20]宁以烈,《壬寅年九月十三日祭拜岭南始祖甯逵墓祭文》。
[21]隋,《宁越郡钦江县正议大夫之碑》,广东省博物馆收藏。
[22]唐,《唐刺史甯道务墓志铭陶碑》,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
[23]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卷二百二十二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蛮下》。
[24]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卷一,本纪一,《高祖》。
[25]晋,陈寿,《三国志》[M],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濬陆凯传第十六。
[26]词典网,王仲宣,网址,[EB/OL],
https://www.cidianwang.com/lishi/zhishi/1/11001hm.htm。
[27]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卷五十八◎汉纪五十○孝灵皇帝中。
[28]唐,房玄龄,《晋书》[M],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六◎刘弘 陶侃。
[29]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孝顺皇帝下。
[30]唐,魏征,《隋书》[M],卷六十八,列传第三十三。

作者简介:

郭安胤,男,汉族,广东吴川人,海南师范大学涉外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湛江市哲学政治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岭南师范学院吴川文化研究所成员,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员,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吴川市诗词楹联学会(原吴川诗社)理事,吴川市足球协会理事,吴川市振文文学社社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越族系文化、南方少数民族文化、南方各地方文化、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舍小成大,名无实存

以冼夫人为代表的俚人,曾经雄踞南越一千多年。然而,在今天中华56个民族中,已没有了俚人之名。综观俚人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俚人由原南越最大的本土族系,最终逐渐融和于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中,推动了岭南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这种开放、和合、互爱、共生的精神,正是海洋文明的核心,俚人犹如盐、中华民族犹如海,盐溶于大海而无形。
    俚人看似消失了,而实质尚在,在哪里?她隐藏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她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
    这正是俚人“舍小成大、名无实存”的智慧,如何“消弥人类文明冲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俚人这种“明识远图、舍小成大、名无实存”的智慧与精神,值得世界各民族深入研究和思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总策划:郑华星

顾问:王鲁湘  黄伟宗

编委:刘长 郭安胤 戴国伟 李爱芳 冯明华 黄峥

责任编辑:郭安胤  戴国伟 李爱芳 

作者:郭安胤

编辑:黄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