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读书复盘)

 邹海 2023-01-13 发布于上海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是的,曾经发生过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新的开始。

而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的开始,其中一个途径是“复盘”

何为复盘?复盘就是对过往发生过的事情,重新做一次思维演练。复盘有助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纠正方向,正因为如此,你我才有机会变得更好。

放眼望去,古今中外,但凡有所成就的成功人士,个个都是复盘高手。比如孔子、苏格拉底、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李嘉诚、乔布斯、任正非、柳传志、马云、俞敏洪、雷军、王石等。

甚至柳传志还将复盘引入企业组织中去,为其创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不例外,适用于方方面面,比如学习、生活、工作等。

今天,我也将自己最近一个月读的书,通过“复盘”的形式做一个梳理。

我所利用的方法,会借鉴陈中老师《复盘》一书中的6个步骤,分别是:复盘事件、复盘时间、目标回顾、叙述过程、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推延演练。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复盘之旅,也希望我的复盘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哪怕一丁儿,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复盘事件:60分钟高效阅读1本书

复盘时间:2020年12月18日

目标回顾:
从2020.11.27-2020.12.15,是镜姐高效阅读的第10期。


而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完成18天阅读18本书,每天高效阅读1本书,并完成当天的导图+800字的逻辑书评,阅读变现5000+,链接有效人脉100+,最后构建一张18天的知识体系导图大楼。

当然,这只是表面“术”的目标,而深层“道”的目标是训练我们对事物底层逻辑和本质规律的掌握。

通过从6个维度(学习、思维、关系、情绪、事业、情绪)来搭建和完善我们的系统知识体系。

通过18天共读和晚上一起头脑风暴,帮助我们训练思考质量和逻辑推理分析能力,以及对一件事情的价值判断体系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普世的能力。

叙述过程:

18天阅读18本书,是分别从六个维度进行,每个维度3本书。

具体安排:早上听镜姐解读一本书的音频,并且在次日晚7点前提交对应书的导图和800字的逻辑书评。

同时,若是想要参与投稿获取稿费,也可以写一篇2000字的书评。

对于提交的书评,也会得到训练营中点评老师的点评,如此一来,我们便能够知晓自己所写书评的不足之处。

而对于每一本,也会在次日晚8点进行头脑风暴。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吃透一本书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

说了那么多,总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 一是自己看书,然后听镜姐的领读;

  • 二是完成导图和书评,老师点评;

  • 三是参加头脑风暴,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掌握一本书的核心内容。


18天阅读18本书,分别从六个维度(学习、思维、情绪、事业、情绪、财富)进行共读,而每个维度又分为三本书。

即(如图):

共读的顺序按照学习、思维、事业、情绪、财富、关系这六个维度依次进行。

第一维度:学习维度,共读3本书,即《成功这件小事》《谁动了我的奶酪》《人生效率手册》

第1天:阅读《成功这件小事》,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2天:阅读《谁动了我的奶酪》,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3天:阅读《人生效率手册》,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二维度:思维维度,共读3本书,即《见识》《怪诞脑科学》《思维的囚徒》

第4天:阅读《见识》,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5天:阅读《怪诞脑科学》,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6天:阅读《思维的囚徒》,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三维度:事业维度,共读3本书,即《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领导课》《可复制的领导力》《管理十诫》

第7天:阅读《哈佛最受欢迎的领导课》,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8天:阅读《可复制的领导力》,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9天:阅读《管理十诫》,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四维度:情绪维度,共读3本书,即《应对焦虑》《宽恕》《心流》

第10天:阅读《应对焦虑》,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11天:阅读《宽恕》,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12天:阅读《心流》,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五维度:财富维度,共读3本书,即《贫穷的本质》《哈佛财商课》《陈志武的金融通识课》

第13天:阅读《贫穷的本质》,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14天:阅读《哈佛财商课》,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15天:阅读《陈志武的金融通识课》,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六维度:关系维度,共读3本书,即《原生家庭》《亲密关系》《幸福的方法》

第16天:阅读《谁动了我的奶酪》,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17天:阅读《谁动了我的奶酪》,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第18天:阅读《谁动了我的奶酪》,完成导图和头脑风暴。

评估结果:

18天结束,阅读了18本书,并完成18本书的导图,同时晚上参与了每本书的头脑风暴,完成变现6000+,链接有效好友100+,但在800字逻辑书评没有完成。

分析原因:

对于已经完成的目标,主要做对了2件事情,一方面是目标清晰,另一方面遵循即时性,也就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做固定的事情。

虽然也有时因着其它突如其来的、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而耽搁,没有严格按照时间点执行,但事后会第一时间补上。

对于没有完成的书评部分,并非不是时间不够,而是没有合理分配时间,但也会给自己找个理由,比如:写书评不是目的。即使写书评不是的,也是事实,也不应该成为自己找借口的理由,难免有点不成熟。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每天高效阅读1本书的同时,除了本职工作以外,另外也要负责部分社群运营和管理,帮助书友们解决当下所存在的疑惑点和困难点。

这不单单是简单付出,更多是对书友们的一份责任,不做不行,因为书友和朋友选择相信和跟随我,不让让他们失望。

在服务书友们的过程中,虽然会耗费时间和精力,甚至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才能做好。但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能够真正做到成己达人,名利双收,实在是一件幸事。

当然,除了在践行高效阅读这个计划外,另外的读书计划和工作计划,也对阅读计划有影响,主要表现在时间的不合理分配和冲突,也还有对一本书的吸收质量和运用质量。

推演规律:

在制定好这18天的高效阅读计划时,心中预想不会遇到会打乱计划的事,以至于没有提前做一些备份的措施,更多的是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做法。

虽然对整体的进度没有造成大影响,但如此一来,却少了现场参与感,以及质量不高。

整体下来,按照前期的规划去做,在行动的过程中或是结束后,再返回去看待之前的思考和行动,会对自己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主要表现在对全局观的把控和对流程的优化。相信通过一次次地刻意练习,也会有一个很大进步。

下一期,相信并期待做得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