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岁翁之爱

 听松2018 2023-01-13 发布于广东

[题记:

长寿,是一种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

是人类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

过去的2019,

喜闻老家获得授牌第8个“世界长寿乡”。

长寿之乡硬核指标,是看每10万人中有几多位百岁老人。

据说家乡健在的百岁以上老人有130人,每10万人有22.85位百岁老人。

之所以称为长寿之乡,有老年学家前往调研过后说,老家主要是因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淳朴的民风等。

生于斯长于斯,闻听如是解读,

总也感到还没过瘾,

总觉还是少了点什么?

庚子新春久宅在家,朋友圈往来消遣,健康话题几无或缺,却也颇有共识——

健康,不仅是第一,而且是唯一。

大家闲扯几回,话题就不约而同聚焦追忆起乡下离世的有位百岁翁。

仍是历历在目,百岁翁刚刚离开人世的那些日子,邻里闲聊也会好奇絮叨,盘点探究百岁翁福寿圆满之灵丹秘方?

有说百岁翁那些[糊涂事]的。

即便儿孙绕膝,百岁翁这么多年偏偏越老越糊涂,性情越来越孤僻,八九十岁了仍要单独开伙过日子,不肯到任何一个孩子家去搭伙享清福,天天早晚自个儿开小灶,自己料理日常起居饮食。

这在崇尚忠厚传家的小山村,往往可以理解的少,反而误解的多。

每当有人关心问询,百岁翁乐呵呵答道,老人家喜欢喝粥,还要煮得稀烂,要与晚辈们一个锅灶吃饭,只会难为他们啊。自己还能走能动,可以自理煮食,想吃什么就弄什么,想几时吃就几时吃,几好啊?

有说百岁翁那些[顽固事]的。

当年小山村妇孺皆知,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一大早必定看到百岁翁带上祭品,徒步到村口的伯公庙去拜神明,风雨不改。

实际上,百岁翁最为顽固的,还是有病不肯上医院[此乃个案,纯属笑谈]

都知道百岁翁后半生,身子感觉不舒服,从来都是拒绝看医生吃西药的,都是自己给自己把把脉,凭自个听学的经验开几味中药,且要儿孙到他认定的圩上那家中药铺去照方抓药。

有说百岁翁那些[顽童事]的。

当年小山村有个笑谈。

百岁翁每天习惯午睡小憩。八十有多过后,偶尔午睡醒来神志不清,恍惚感觉自己大限到了,就会呼唤孙子孙女们围拢过来,将柜底藏有的现金,你几块他几角地分发,人人有份。

可是第二天一觉醒来,又觉得自己没事了,百岁翁当即会将孙辈们全部喊将过来,将分发的钞票逐一原数要回来。

如是来回,大家都知道百岁翁分钱,就似小孩子过家家,过过手瘾玩玩欢喜罢了。

还有,某一天,百岁翁气呼呼地冲到大队车间,当众满脸怒气叫上正在忙活的儿媳,匆匆就往家里赶;一路上儿媳心慌慌,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件事。

回到了祖屋院子,百岁翁指着几株折断的指甲花说,你看看,这是你宝贝儿子做的好事啊,把我的花弄坏了。

儿媳闻听苦笑不得,不就几朵花吗,需要发这么大火吗?

当年邻里皆知,百岁翁一辈子爱花,爱种花好养花,一年到头都在院子里见缝插针,栽种有指甲花啊芍药花啊等等,他住的卧房跟前,四季都有花儿香。

老家这个天堂百岁翁的故事说来或是遥远,但亦有媒体远涉深山采访的百岁夫妻报道。

在乡下偏僻小山村,就有一对同龄101岁的赖氏夫妻,77载的婚姻生活,简单而平静,好似也没有什么独特的长寿秘诀。

他们吃的是山里的粗茶淡饭,主要以青菜瓜豆为主,据说几天才吃一次猪肉,一个月左右才能吃上一只鸡。

老伴腰不好,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赖氏常年细心照顾喂饭,帮她洗澡、洗衫等。

老两口一起迎来每天的晨曦又送走夕阳,极其平淡,极其细腻。

[家山百岁夫妻,来自中新网截图]

真要说有什么独特的长寿秘方,

这对百岁同龄夫妻的儿子说,

只是觉得(父母)他们,

比一般夫妻更恩爱。

上述仅仅是老家百岁老人灿灿天空的几颗星星,

未必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

也未必就能给长寿之乡另添注脚;

个中故事亦可让人深思给人启发,

比方讲精神寄托,

比如说自主生活,

还有那平淡是真……

人活百岁,终究一死。

人类终极的恐惧,是死亡。

但正如《百年孤独》作者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过如是信念:

爱,真的存在;

幸福,真的可能。

因为,爱,

可以让我们战胜人类终极的恐惧。

因为,爱,

可以焕发我们的决心和勇气,

去做真正要做的事。

显而易见,乡下两个百岁翁的琐事,

相濡以沫的,平平淡淡尽是爱;

独处养老的,糊涂顽固也是爱。

诸位看官,可有感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