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①马克·布劳格指出,“也许有些人认为马克思对劳动过程分析只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不重要的一部分,但有很多人阐明,在马克思的分析中被当做不重要的部分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参见Blaug Mark :Misunderstanding Classical Economics:The Straffi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rplus Approach,Historyof Political Economy,1999,31(2)]
②布劳格认为马克思没有用劳动价值论而是用劳动过程理论阐释了资本主义剩余的产生问题显然是不正确的,这段话表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分析恰恰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③钱德勒的分析揭示了资本家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工,降低雇佣工人的技能,控制劳动过程。拉佐尼克(Lazonick)对英国棉纺织业的研究揭示了马克思过高估计机器产生之初对雇佣工人影响的根源:没有考虑到“真实的机器”和“概念上的机器”之间的差距(谢富胜,2005a)。
④资本最初是通过自动化替代工人, 但是从使用价值生产的角度看,与人的无限适应性相比,自动化的机器运行模式是线型的,只能生产标准化的零部件或产品,标准化产品市场的饱和使自动化产品的实现产生问题。如何通过提高工人技能、不断创新产品是资本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⑤过程效率(process efficiency)请参见约瑟夫·派恩:《大规模定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⑥这些方法现在被冠以各种时髦的名称,如品质圈、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六西格玛等等。有趣的是,正是在这一时期,“人力资本”、“企业文化”、“利益相关者”等概念在经济学、管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概念有助于在意识上把工人的持续创新能力纳入资本控制下的积累过程。
参考文献
[1] 哈里·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 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Rowthorn,Bob.Neo-Classicism,Neo-Ricardianism and Marxism[J].New Left Review,1974,(2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Harvey,David.The Limits to Capital[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
[6] 马克思.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 Burawoy,Michael. Manufacturing Consent:Changes in the Labor Process under Monopoly Capitalism[M].Chicago, 1979.
[12] Edwards,R.Contested Terrain: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kpla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M].New York:Basic,1979.
[13] 谢富胜.福特主义、新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J].教学与研究,2005b,(8).
[14] 谢富胜.企业网络:激进学者的分析范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7).
[15] 谢富胜.分工、技术与生产组织变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a.
[16] Cohen,Sheila.A Labor Process to Nowhere?[J].New Left Review,1987,(165).
[17] Michael Burawoy .For a Sociological Marxism:The Complementary Convergence of Antonio Gramsci and Karl Polanyi[J].Politics & Society,200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