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伤寒论50味药主治】【蒲松龄:伤寒药性赋】精

 昊晟堂 2023-01-13 发布于山东

胡希恕:伤寒论50味药主治

1、桂枝:主气上冲,汗出,脉浮缓,虚。①上冲感。②搏动感。

2、芍药:主急痛,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

3、甘草:单味主咽痛,复方主治气液不足之症。

4、大枣:配甘草主治动悸,脏躁。配生姜主治呕吐,咳逆。配泻下药可保护胃气。

5、麻黄:主治无汗而肿,兼治喘,身痛,身黄。

6、附子:主治脉沉微与痛症。

7、乌头:主治与附子相似,主痛症,主治腹中剧痛,关节疼痛或手足逆冷,脉沉紧者。

8、干姜:主治多涎唾而不渴者。

9、生姜:主治恶心呕吐。

10、细辛:主治恶寒不渴而或咳,或厥冷,或痛者。

11、吴茱萸:主治腹痛,头痛而干呕胸满,手足厥冷,脉细者。

12、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者。

13、半夏:主治呕而不渴者,或治咽痛,咳喘,声哑,心下悸。

14、黄芪:主治汗出而肿者。(黄芪症是汗出而肿,常有身困重。桂枝症是汗出而不肿,气上冲,常有关节冷痛)

15、白术:主治口渴而小便不利,兼治眩晕,四肢沉重疼痛,心下逆满,浮肿,下利或便秘。

16、茯苓:主治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者。

17、猪苓:主治小便不利者

18、泽泻:主治眩冒而小便不利者。(泽泻主眩冒,白术主渴,茯苓主悸)

19、滑石:主治小便不利而赤者。

20、防己:主治下肢浮肿。

21、葛根:主治项背强痛而不利者。

22、栝蒌根:主治渴而不呕者。

23、栝蒌实:主治胸中至心下闷痛而大便不通者。

24、黄连:主治心中烦而心下痞者,兼治腹痛,呕吐,下利,脉促,血证。舌质坚老暗红,舌苔黄腻而厚

25、黄芩:主治烦热而出血者,兼心下痞,不利,干呕,胸胁苦满。

26、黄柏:主治身黄,发热而小便不利且赤者,兼治热利。

27、栀子:主治烦热而胸中室者,兼治身黄,心中结痛,不得眠,小便短赤。

28、大黄:主治①腹症:心下硬,坚,按之心下满痛。②精神症状:谵语,心热,狂,烦,燥。③大便症状:便秘,大便难。④脉症:脉滑而疾,数而滑。

29、芒硝:主治便秘,舌干燥而谵语者。

30、厚朴:主治腹满,胸满,兼治咳喘,便秘。

31、枳实:主治胸腹痞满而痛且大便不通者。

32、薤白:主治胸腹痛,兼治咳唾喘息,里急后重。

33、石膏:主治身热汗出而烦渴,脉滑数或浮大,洪大者。

34、知母:主治汗出而烦,身热口燥渴,脉浮大者。

35、龙骨:主治惊悸而脉芤动者。

36、牡蛎:主治烦惊,口渴而胸胁痞硬者

37、人参:主治气液不足。①心下痞硬,呕吐不止,不欲饮食者。②身体疼痛,脉沉迟者。③烦渴,舌面干燥者。④恶寒,脉微者。

38、麦门冬:主治赢瘦而气逆,咽喉不利者。

39、阿胶:主治血证,又以便血,子宫出血,尿血为主。

40、干地黄:主治血证,尤其以妇人子宫出血为多。

41、当归:主治腹痛,兼治崩漏,疮毒脓血。

42、川芎:主治腹痛。

43、牡丹皮:主治少腹痛而出血者。

44、杏仁:主治胸满而喘,兼治腹胀便秘。

45、桃仁:主治肌肤甲错,小便自利者。

46、五味子:主治咳逆上气而时冒者。

47、桔梗:主治咽痛,咽干而咳者

48、葶苈子:主治咳喘而胸腹胀满,鼻塞清涕出,一身面目浮肿者。

49、䗪虫:主治经水不利,小腹满痛。

50、水蛭:主治少腹硬满,发狂善忘,小便自利者。


《伤寒药性赋》蒲松龄

麻黄发汗,最为雄骁,入足太阳之经络,启手太阴之皮毛。

细辛温经而散水,少阴头痛而能疗。

柴胡为少阳之专家,在经主气,而在藏主血。

葛根为阳明之的药,脾渴可解而胃热能消。补脾胃而升其阳,须升麻兮为引;通阳气而发其表,用葱白兮焉逃。

瓜蒂吐寒饮于胸次,桔梗引药力于至高。

发表吐涌,约此八条。       

桂枝上行, 虚实两便,血气欲和,汗则自生,荣卫既调,汗亦自止。

大热善走, 厥惟附子,能退阴而还阳,可起死而回生。

干姜能去沉寒,性不走而莫比,又引气而入气分,亦引血而归血里。

若欲止呕温中,则生姜可喜,人知其散风寒若彼,谁知其行脾津如此。

茱萸大温,三阴并理,止寒痛于腹心,下逆气于胸里。

蜀椒引肾逆以归经。巴豆泄糟粕而消癖。

厚朴之除胀消痰,亦因其下气耳。

温热八种,约略尽矣。       

至于平补,亦有数端:

参能补气,而生土、生金,则生熟异用。

术能益脾,而发汗、止汗,则苍白殊观。

生地补真阴而凉血热。

当归入大厥而散内寒。

甘草功大,止痛于咽,善泻心者,炙之能补,遇势急者,缓之能安。

萎蕤治风湿而兼代参芪,粳米益脾胃而仍补下元。

健土胜水,饴枣一般,一入气分则不谋而然。

阿胶为肺家要药,虚实嗽皆可安痊。苟润燥而止痛,则须食蜜之甘。

半夏止呕,又治寒痰,能燥津液,渴者忌焉。

杏仁下气而润肺。桃仁破血而缓肝。 

甘澜水主伤寒之阴症。

麻子仁润阳明之便难。

鸡黄入阴而补不足。

浆水化滞而解渴烦。又喜潦水发踪,而无助湿之偏。       

若夫

茯苓止渴而通小便,更利滞血于腰间,是生津缓脾之妙药,尤助阳除湿之神煎。

猪苓去湿而止水逆之吐。

泽泻行水而除淋沥之艰。

滑石去湿热而通阴窍。

通草去肺热而开化源。

五者皆燥利之药,临时在用者之权。       

乃若

芍药敛血,性味寒酸,白补赤散,腹痛可安。

五味子亦收肺气,宜常服于暑天。

麦冬专入肺经,生津液而行血脉。

天冬兼滋肾气,泄滞血而助其元。

枳实疗痞满而治胸痹,不独为功于下部。

枳壳医血痔而利大便,非徒降气于高巅。

贝母则息嗽止渴,去心腹之结实。

旋覆则软痞治噫,消胸膈之稠黏。

小豆逐水,即排脓而亦用。

乌梅去嗽,以治疣而能兼。如收敛之诸药,得苦酒而乃全。       

且如

泻热则宜苦寒,疗疾各有其道:

黄芩泄大肠而入胆部,除热湿以有功。

黄连泄心火而清中焦,入眼科而益妙。

栀仁泄肺火,故得津液之下行。

黄柏泄膀胱,尤为滋肾之圣药。

泄胃火则用石膏,热得白虎方效。

知母清无根之肾火,又凉肺金而行水窍。

温疟猖狂, 用白头翁。热利下重,秦皮与用。

血分泄药,大黄为宗,酒浸可上,酒洗留中。

芒硝润下而软坚陷胸。

香豉去满,发汗得葱,得薤治痢,得酒治风。

茵陈蒿治疸、治黄,为除热湿之药。

土瓜根去邪、去水,有治瘟疫之功。

栝蒌实补肺降痰,止消渴而胸垢可洗。

栝蒌根生津解热,消肿毒而月水能通。

连翘主瘀热之在里。

竹叶止喘促之上冲。

葶苈之辛以降气。

梓皮之苦以去虫。

寒泄各用,以发群蒙。       

又有

破坚下水,大戟与甘遂同称。

散湿下行,商陆与芫花并利。

蜀漆破血而补飞神。

海藻消肿而泄水气。       

敛正气、固脱阳,则加龙骨。

止心痛、软胁肾,则加牡砺。

石脂温清,可暖下焦。

代赭甘寒,能镇水逆。

铅丹微冷,是镇惊安吐之良方。

余粮性涩,为阳明血分之重。       

猪肤治客热于少阴。

胆汁治热渴而生脉。

人尿主引火下行。

中裈主阴阳病易。       

仲景有百十三方,用药总八十九味,能因药而思方,自神理之可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