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好乡村最浓郁的烟火味 | 岐山县做大“一碗面”经济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综述

 培训班背包 2023-01-13 发布于陕西
提起沙县,人们必会想到沙县小吃;说到兰州,第一反应就是牛肉拉面……令人垂涎欲滴的地方特色美食,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地域符号”,更是其“经济符号”。
  
“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咥上一碗香喷喷的岐山臊子面,正是岐山人引以为豪的“家乡味”。而如今,岐山县把臊子面、擀面皮做成了“一碗面”经济,让乡村最浓郁的烟火味在这里留得住、留得好。

图片

近年来,岐山县把做大“一碗面”经济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坚持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两轮驱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围绕优质粮食、设施蔬菜、绿色养殖、特色果品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食品产业园,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一碗面”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聚力构建出民俗食品产业体系。
  
2021年,该县食品产业园实现产值12亿元,辐射带动全县“一碗面”经济总产值达到143亿元,从业人员9.3万人,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名单。


图片

百亿产业链“串出”发展朝气

图片

“走得再远,也忘不了家乡的那碗臊子面,回来投资就是看准了'一碗面’产业,想让'乡土风味’变成'中国味道’。”这是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负责人净宁波的情怀。
  
几年前,返乡创业的净宁波创立陕西秦忆浓食品公司,打造集美食体验、观光旅游、形象展示为一体的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致力于臊子面的标准化生产。
  
“企业生产的各种食材都有标准,做面、调汤、制臊子、切底菜等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并可抽真空包装以便携带。”净宁波介绍,目前公司已具备年生产即食臊子面100万箱、家庭料理型臊子面100万箱、肉制品5000吨、五色干菜500吨、专用汤料2000吨的产能,探索出了一条岐山臊子面的原产地标准工业化路径。 
图片
小小一碗臊子面,面粉、菜、醋、辣椒、肉……种种食材缺一不可,而这一个个“关键要素”,恰恰是支撑“一碗面”经济的基础。
  
作为目前西北最大的制醋企业之一,岐山天缘食品有限公司的食醋年产能达10万吨。“公司制醋每年消耗麸皮5000吨,高品质小麦10000余吨,原料90%都从当地采购。此外,公司还在岐山筹建万亩优质原料生产基地,首批千余亩已经喜获丰收。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用三产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我们满怀信心!”公司董事长助理马伟刚说。
  
为了做大做强“一碗面”,岐山县将做大“一碗面”经济纳入“十四五”规划,成立做大“一碗面”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设立2000万元“一碗面”经济产业扶持资金,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同时优化金融服务方式,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并成立岐山县“一碗面”产业联盟,组建专家人才库,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智力、人力支持。
  
“我们围绕'一碗面’经济的要素构成,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加快优质粮食、设施蔬菜、绿色养殖、特色果品四大主导产业建设,全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该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目前,岐山县打造出以青化凤家庄、益店南官庄万亩有机小麦、富硒小麦,凤鸣水泊村、雍川杨柳村万亩设施蔬菜,蒲村、京当、故郡等10万头生猪绿色养殖,蔡家坡唐家岭和枣林仝寨村优质猕猴桃等特色果品为核心的四大产业聚集区,整合资源要素,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推动产业链不断延长。


图片

稳岗就业“守住”防返贫底线

图片

“在家门口工作既能顾上家,工资还有保障,挺好的。”家住雍川镇杨柳村的脱贫户罗晓斌,在位于该县凤鸣镇的宝鸡德有邻食品有限公司上班,每月工资3000多元,企业还给缴纳“三金”,他特别满意。
  
宝鸡德有邻食品有限公司是岐山一家辣椒深加工企业,围绕做大做强“一碗面”经济,该企业积极与周围村镇建立农业合作社,合作种植辣椒,带动周边2000多人就业。
图片
让普通百姓端稳饭碗、鼓足钱袋,这是防返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具体体现。岐山县在做大做强“一碗面”经济中,把稳岗就业作为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促进县域经济的同时,也让当地群众致富大道越走越宽。
  
“我们探索建立'15354’防返贫工作经验模式,建立完善预警监测和长效帮扶机制,对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监测户进行分类管理,及时落实各项帮扶措施。”该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同志说,县上先后举办“春风行动网络招聘”、“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直播带岗招聘”、“重点群体暨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等系列招聘会2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5万余个。
  
线下稳岗、线上创收,这种模式在岐山县并不鲜见。为了构建多元销售体系,岐山县围绕线上、线下布局销售网络,加快建设“一碗面”电商产业园、零胡电商产业园,建成县级服务中心及村淘电商服务站70个。全县发展电商企业137户、电商个体853户,“一碗面”电商交易额突破9亿元,县域电商发展指数综合排名跻身全省电商十强县行列。
图片
岐山县蔡家坡镇零胡村是有名的“淘宝村”,该村已连续四年入围中国“淘宝村”行列。村上现有电商企业45户,从事电商个体企业800余人。零胡村党委书记张宝林说:“2021年,我们村全年销售额接近1亿元。最近以来,村区域内电商企业订单日益递增,春节期间村上将全力以赴配合企业做好快递物流配送工作。”
  
34岁的任永华网名“蔡家坡花花”,她主要在抖音等平台带货擀面皮,几年下来粉丝量达8万多人,月收入也有近万元。“村上给我们免费培训,鼓励我们网上带货,在发展电商业务的同时,也让我们找到了致富的新门路。”任永华说。
  
据悉,目前岐山县臊子面经营户达到1100余户,擀面皮经营户700余户,岐山擀面皮单品日销售量达20万张,年销售额3亿元,“一碗面”经济让农民致富的门路更广。


图片

乡村治理“绘就”最美新农村

图片

“周原月无月无,堇荼如饴。”自古以来,岐山就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理想的居住地。如今,穿行在岐山县各个村庄,一路一景的文化长廊、美不胜收的文化广场、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处处彰显着新农村的活力。
  
乡村要振兴,环境必先行。位于县城东北13公里处的蒲村镇蒲村村,回填村庄周围杂草丛生垃圾乱倒的土壕沟,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000多株,村前庄后及水泥路两旁绿化覆盖率超过60%,农户门前砌制花坛,街道墙体上绘制宣传墙画,先后建成3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1座生态涝池,提升了全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
  
乡村建设既要重“面子”,也要顾“里子”,乡村治理让这“里子”更加厚实。
图片
京当镇张家村就是该县乡村治理的典型代表,该村紧盯矛盾纠纷调处,探索出“四维度三延展”工作法,真正做到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快、处置效果好,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我们全村724户2800多人,村上把所有干部和党员召集起来当网格员,每人负责20人,每月走访排查。”该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平海说,农村人纠纷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网格员提前发现,提前介入,很快就能把事放下。
  
“县上将'十小自治’内容嵌入群众日常生活,有效提升群众自治实效性。”该县乡村振兴局负责同志说,目前已形成了京当镇“1112”乡村治理、焦六村“345”平安创建、县妇联“健康家庭1+5”等岐山新特色、新亮点、新品牌。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百舸争流,勇进者先。岐山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锚定“一碗面”经济阔步向前,用心用情用力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END

来 源:宝鸡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