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和风物之六十七】温健康:胡啰叶儿

 健康晓语 2023-01-13 发布于河北

胡啰叶儿

温健康

“胡啰叶儿——胡啰叶叶儿!”

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十字街上就有一个外地人担着担子,叫喊着卖胡啰叶儿。

盘腿坐在炕上给我缝制过年新衣的母亲听到这叫卖声,就会对我说:“去搲升柿条,换沓胡胡啰叶儿吧。”

我合上书本,找到升子,跑到东屋,踩上板凳,爬上北墙根儿的那个荆条篓子,从里面搲出一升柿条就端着升子上街了。一边儿走,还一边从升子里挑几块红红白白的柿条,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当零食。

胡啰叶有二十张一沓的,有三十张一沓的,五分钱或一毛钱,给一两沓。

但以实物换的居多。柿条、大米都可以换,也不用称,看量一沓两沓地给,很随意。

胡啰叶儿是用来蒸馒头的。现在蒸馒头有笼布,那时没有笼布,用胡啰叶儿。

胡啰叶儿用水一洗,放在蒸馒头的篦子上,再摆满馒头。馒头熟了,不扎底,吃起来还有一种特别的清香。

胡啰叶儿可以重复使用三四次。用时先蒸过年五更上供的馒头,再蒸渣窝子、渣饼子、粘糕。

平时没人来卖胡啰叶儿。除了过年节,村里人吃糠,煮窝头,很少上笼蒸,所以也不用胡啰叶儿。

平时有事要蒸馒头了,就让家里的小孩儿到村西刘云奇家后院的几棵树上抈几把叶子,当胡啰叶儿用。

据村里的晋长喜、晋连喜两位回忆,大人们蒸馒头,都曾让他们到刘家后院抈过那树叶儿。

这几棵树是什么树?这种树叶儿是不是外地人来卖的胡啰叶儿?他们两个人也说不清。

但晋连喜校说这几棵树上的叶子和街上卖的胡啰叶儿不一样:胡啰叶儿硬、厚、光滑;而刘家后院树上的叶子软、薄,叶面上还有细细的绒毛。

温喜周也记得那几棵树,树开花结籽,籽儿很好吃。他们小的时候,常上树够那果籽吃。

我电话问在邯郸的刘云奇舅,他说他家后院的那树叫青桐树,共有三棵;后来,他三叔刘东方在后院盖房,把那三棵青桐树砍了。

刘云奇舅说,当年村里人蒸馒头时常去他家后院抈青桐叶;每年秋天,青桐落叶,大人们就把落在地上青桐叶拣起来,一沓一沓地压在石板底下,供自己家、亲朋好友家和东邻西邻蒸馒头用。

青桐是梧桐树的一种。农村俗称梧桐树的有三种:青桐、泡桐、悬铃木。悬铃木就是大街上常见的法国梧桐。泡树在村里也很常见。温和村现在没有青桐。

《诗经大雅》中有诗句:“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里的梧桐树,就是青桐树。

清代的陈淏子在《花镜》里就是这样注明的:“梧桐,又叫青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四月开花嫩黄,小如枣花。五、六月结子,蒂长三寸许,五稜合成,子缀其上,多者五、六,少者二、三,大如黄豆。”

在我们温和村,青桐叶儿用来蒸馒头;在别处,青桐叶可以作茶。

“阴崖摘且焙,片片青桐芽。携将圣母水,烹取女儿茶。”这是清人桑调元的《女儿茶》。青桐叶可作女儿茶。这就是文字上的明证。

温和村用女儿茶来蒸馒头,好的一面说是奢华;坏的一面说,可真是暴殄天物了!

刘家后院青桐树被砍后,过年蒸馒头,就只能靠外地人来换来卖的胡啰叶儿了。

那平时要蒸馒头用什么呢?

我家大门口曾长有一棵泡桐。平时母亲蒸馒头、蒸窝头,就让我上晒棚用挠钩抈数片泡桐叶。用泡桐叶蒸出的馒头也有一种清香,但那粘在馒头上的桐叶嚼在嘴里,却有一种苦味。“闻着香,吃着苦”,这难道说的就是泡桐叶?

我小时候,很愿意吃到粘在馒头上的胡啰叶儿,满齿生香,回味无穷!

现在人们早已不用胡啰叶儿了。我写下“胡啰叶儿”这个名子,也只是温和村人口口相传的一个音符,至于该是哪几个字?我不知道。问遍了村里人,也没有人知道。

“胡啰叶儿”这个音是怎么来的?据晋连喜校长解释说,那叶子拿起来发出“呼啰呼啰”的声响,所以叫“呼啰叶儿”,或“胡啰叶儿”。

刘云奇舅在第二天上午专门打电话给我说:“青桐叶儿就是胡啰叶儿。青桐树结出的籽儿包在一个荚子中,荚子和里面的籽风干了,风吹树摇,就发出'胡啰胡啰’的声响,所以青桐叶儿又叫胡啰叶儿。”

那青桐树为什么不叫胡啰树?

温和树仅的三棵青桐——真正的梧桐树,早已泯灭在岁月深处。

“胡啰叶儿”该是哪几个字,它是什么树的叶子?还没等我们清楚明白,它已被笼布代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仅有一丝幽香,温暖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

【温和村风物之六十六】温健康:你是我的一场艳遇——《温和村物语》后记

【温和村风物之六十五】温健康:温和村的雏形和三次拓展

【温和村风物之六十四】温健康:桐树

【温和村风物之六十】温健康:楸树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七】温健康:木蓼树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六】温健康:杏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五】温健康:苹果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四】温健康:梨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三】温健康:桃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二】温健康: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