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外的缅印边境:长达1634公里,沿线山地丘陵森林遍布,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但跨境人员流动却相当频繁。 对于缅甸和印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二者都是我们西南方向的邻国,但却分属不同的地理板块; 印度属于南亚 而缅甸属于中南半岛和东南亚 不过,两个国家其实是相互接壤的,而且陆地边境线还相当长,达到1634公里。 在我看来,缅印边境线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第一,地形上,山地丘陵遍布。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地形相对封闭,陆地边境线上分布着众多的山地高原等; 实际上,缅甸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地形条件也非常封闭,尤其是陆地边境线的情况,跟我们挺像,也有着不少山地屏障; 二者之间的边界,同样如此: 看看图1-4,两国的边界上,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帕特凯山、那加山脉、隆格朗山以及若开山脉等; 尤其是那加山脉,又被称作那加丘陵,虽然被称作丘陵,但其海拔高度却相当高,平均海拔达到1500-2100米,丘陵向东北延伸的部分,则更加高大险峻,有多座海拔超过3000的山峰,其中的萨拉马蒂峰海拔高达3926米,是当地第一高峰; 而这一部分,也成了缅印边境的一道天然分界线。 第二,气候上,温暖湿润。 缅印边境基本上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遇到缅印边境线的一系列山脉,以及北侧的喜马拉雅山脉之后,形成大量降雨,让这片区域降雨异常的丰沛; 比如不远处的印度小镇乞拉朋齐,就是非常著名的“雨极”,1861年曾创下了20447毫米的年降雨量记录,到了1961年,降雨量更是再创新高,达到26461毫米; 再比如布拉马普特拉河,也就是我们的雅鲁藏布江,在流出我国边境时,年径流量大约为1000亿立方米,但由于这片区域降雨量实在太大,它在非常短的距离内,年径流量就达到了6180亿立方米; 另外还有梅克纳河,全长只有900公里,流域面积8万平方公里也不算大,但年径流量却高达1418亿立方米; 等等。 第三,自然条件上,森林密布。 看看上面两个特点: 山地众多 降雨丰沛 这样的自然条件,简直就是形成大面积森林的“沃土”啊! 事实上也差不多: 看看图7,缅印边境的森林密集程度,就像是一道“绿光”,绿得发亮,缅甸原本就是个森林比较多的国家,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50%左右,而西北部的缅印边境,则堪称缅甸森林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而印度呢? 由于人口众多,全国几乎没啥森林,但东北部靠近缅印边境这一块,几乎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森林,覆盖率也达到21%以上。 山地众多 环境湿热 森林密布 三个因素合在一起,也让缅印边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人类禁区”: 一方面,这里森林沼泽遍布,瘴气弥漫,令人类很难生存; 另一方面,森林中也生活着很多野生动物,比如蚋、毒蛇以及水蛭等,也会对人类产生威胁; 还有一点也不得不提,每当雨季来临,蚊虫叮咬可能带来的回归热、疟疾、破伤风、败血症等,更是不可小觑。 不过,虽然自然条件恶劣,缅印边境两侧的居民来往却相当频繁,主要原因在于; (1)历史上,缅甸虽然与我们渊源颇深,但受南亚地区的影响也很大。 (2)缅印边境两侧的居民,有不少都属于同一个民族,彼此之间有很近的血缘关系,来往比较密切; 另外,印度的英语比较流行,缅甸一些年轻人为了更好的找到工作,也会去印度学习英语。 (3)缅印两国跨边境流动的手续也比较简单; 以缅甸钦邦的马图皮镇为例,这个小镇区域的缅印边境,实行的是边境自由迁徙制度,居住在边境沿线的居民,在边境两侧16公里范围可以自由出行,不受签证限制; 因此,这片区域内的250多个村庄,大约30万居民,可以通过150个边境点越过边界自由往来。 这么一看,缅印边境的人员和物资流通,还是相当便捷和自由的,也难怪两国都有一些“势力”会藏在对方边境内了。 ![]() ![]() ![]() ![]() ![]() ![]() ![]() ![]() ![]() |
|
来自: 零壹贰012 > 《地缘政治(地理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