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9年,萧三被批准回国,见到毛泽东提出想要一匹马,毛:不合适

 gudian386 2023-01-14 发布于山东

前言

红军结束长征之后,党中央机构一直在陕北工作,由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物资短缺,通信不畅,处境非常艰难。1936年,有一位美国记者毅然访问陕甘宁边区,和毛泽东发展了深厚的友谊,他叫埃德加·斯诺。

斯诺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1972年病逝时留下遗愿,将一部分骨灰葬在了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湖畔。有一次斯诺采访毛泽东时,毛泽东和他回忆起年轻时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的往事。

毛泽东:我以前没有见过那么多孩子聚在一起,他们大部分是地主家的孩子,穿着讲究,和我平时见到的很不同。我的穿着比别人寒酸,一身普普通通的衫裤,很多学生因此看不起我。可我交到几个朋友,其中一个现在是作家,住在苏联。

文章图片1

斯诺和毛泽东

斯诺不禁对这个住在苏联的作家产生了一些兴趣,这位作家正是萧三。萧三原名萧子暲(或者萧克森),因在家中排行第三,他祖父给他赐名萧莼三,大家为了方便,总叫他萧三。

毛泽东朋友非常多,但和萧三缘分匪浅,不仅小学同校,大学也是校友,还一同参加了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来又在延安一同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多有联系。这样从年少到暮年的友谊,大概也就萧三一位了。

萧三出对联刁难毛泽东,两人不打不相识

萧三生于1896年10月,比毛泽东小三岁,因家庭条件优越,早早进入私塾读书,头脑聪明,成绩非常好。1907年,萧三和他二哥萧子升一起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毛泽东则是1909年从韶山考入学校的,这一年他16岁。

文章图片2

萧三

两人虽然相差3岁,但学习进度相仿,因此互相打过照面有些来往,只不过并不算熟人,也不算好友。两人关系发生变化,是因为一本书《世界英雄豪杰传》。

毛泽东素来喜好读书,萧三手中刚好有一本专门介绍华盛顿、林肯、拿破仑等世界名人的书,学校里不少学生都曾借阅过,非常受欢迎,毛泽东就找萧三借书。

萧三虽然和毛泽东认识,但并不熟悉,和学校里大部分富家子弟一样,萧三也有些瞧不起毛泽东这个“乡巴佬”。因此他故意刁难毛泽东:“书倒有一本。但我借书给别人,向来是有点讲究的。”

毛泽东谦逊地说:“小弟愿意领教。”

萧三笑嘻嘻地说:“我的书,有三种人不能借。”

文章图片3

毛泽东

毛泽东问:“不知是哪三种人?”

萧三继续嘻嘻哈哈地说:“无真才实学者不借,用用小人者不借;三嘛,嘿嘿,我出联而不能答者不借。”

毛泽东听出了萧三的刁难之意,却微微一笑说:“小弟不敢自命才高博学,但阅书心切,请仁兄出一联如何?”

萧三不再兜圈子,直接说:“我这书里讲的可都是英雄豪杰呀,你听着,上联是:目旁是贵,聩眼不会识贵人。快对、快对!”

毛泽东略想了想,神色从容地说:“我就冒昧对一联,并将此联赠仁兄。请听:门外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

毛泽东这个对子,不仅对仗工整,意境也完全相同,同时提醒萧三不应该看不起人,更不应该排挤普通人。

文章图片4

学校旧址

萧三听罢,脸上露出羞愧,低下头说:“请恕小弟无礼,贤兄大才,愿为知己,地久天长!”说完,立即找出那本《世界英雄豪杰传》来,双手送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双手接过,并连声感谢。

萧三和毛泽东也算不打不相识,这次事情时候,两人关系亲密起来,反而成了好友。在学校的日子,两人经常一起散步、交谈、写诗作文,给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毛泽东借到书之后,高兴的拿回去阅读,他特别喜欢英雄人物,读到精彩的部分,总忍不住提笔圈圈点点,还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了不少批语。

结果还书的时候,毛泽东非常抱歉,对萧三表示:“对不起,我把你的书弄脏了!”

文章图片5

毛泽东

萧三翻开书,见随处都是勾画和笔记,很吃惊,他感叹的说:“润之兄,但愿将来能望君之项背。”毛泽东却说:“我们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研究富国强兵之道。我们每一个众人都应该努力,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长期奋斗!”

没过多久,毛泽东给自己取名“子任”,表示希望自己能承担更多责任,激励自己为救国救民努力。毛泽东后来还提到过这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可见拿破仑、彼得大帝、惠灵顿、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对他影响深远。

1911年,毛泽东从东山学校毕业,进入中学学习,1913年考入湖南第四师范,1914年湖南第四师范并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令人惊喜的是,萧三没过多久也来一师读书,两人又在校园相遇了。

从一师毕业后,毛泽东走上革命事业,1918年初,毛泽东联合一众青年进步学生,在长沙创办新民学会,萧子升和萧三兄弟两个也参与了新民的学会的建设。在学会共同工作的这段时间,进一步促进了毛泽东和萧三友谊的发展。

文章图片6

新民学会合影

可惜没过多久,毛泽东去北京投奔老师杨昌济,在北京大学当了一段时间图书馆管理员。萧三继续在一师学习,两人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很多,但偶尔会有书信来往,互相勉励进步。

分别19年,再见面,毛泽东和萧三聊《聊斋》

1920年,萧三顺利从湖南一师毕业,并获得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机会。这次出国留学,影响了萧三的一生。刚到法国,萧三生活学习都很不习惯,幸好有不少共同出国的中国青年学生互相陪伴。

1922年,萧三逐渐适应了国外的生活,在学校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在胡志明的介绍下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很快又转入了中国共产党。萧三和毛泽东这几年的人生轨迹不同,但志同道合的观念,还是让两人走上相同的道路。

1924年年初,萧三和任弼时等作为中共代表,出席参加了列宁的葬礼。实际上,萧三这时候就有了回国的心思,但国外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也需要有人组织,他一直没有机会回国。

文章图片7

萧三和妻子在国外

1930年,萧三出席了在苏联举办的国际革命作家会议,并成为《世界革命文学》中文版的主编,国外的工作更离不开他了,他积极的活动在苏联,进行文学创作和组织革命的活动。

在苏联期间,萧三通过文学作品,向全世界介绍和宣传中国工农红军、毛泽东等领袖人物。由于和毛泽东年少相识的经历,萧三在苏联就写过一些有关毛泽东的传记,文章很受欢迎。

萧三多次向组织申请回国,1939年春天,他终于被批准回国。萧三已经离开祖国19年,还在国外娶妻结婚,这次回国非常激动,他决定直接到延安工作,还能见见自己的老朋友毛泽东。

4月29日,萧三坐着大卡车抵达延安,下车就是组织部大礼堂,不远处就是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的窑洞。萧三等一大群人准备先去见毛泽东,刚走到窑洞前,毛泽东已经从左边的窑洞中迎出来,萧三刚好在前面,两人高兴的握手。

文章图片8

杨家岭大礼堂

毛泽东一开口就问:“啊,十多年不见了!”接着,毛泽东就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包“红炮台”香烟,给每个人都散了一支,到最后就剩一支了,正好给萧三并说:“最后一支给你。”

萧三则推拒道:“你自己呢?”毛泽东执意要给萧三,并幽默的说:“我将乞诸其邻。”萧三只能接了香烟。毛泽东最后这句话出自一个古代典故,原话是:“乞诸其邻而与之”。

故事是:有一天,微生高的朋友来向他借醋,微生高家中也没有醋了,微生高就到邻居家借,再转借给朋友。孔子客观地评价了这件事,认为微生高尽力满足了朋友的要求,符合助人为乐的美德,但向朋友隐瞒了自己家没有醋的真实情况。

不过毛泽东只引用了前四个字,所以毛泽东只是想表达对萧三的欢迎之情。萧三心中喜悦,两人19年未见,但毛泽东和他相处还是同以前一样,两人的友情没有变。

文章图片9

萧三

当天晚上,毛泽东设宴招待萧三,席间两人回忆往昔,毛泽东说起两人在渤海大沽口看海的事情,笑着说:“咱们在冰上走了很远,那个时候我还对旧小说里描写的蓬莱仙岛有所幻想......我8岁的时候最信鬼神,可我父亲不信,我还认为我父亲不对哩......”

萧三在延安安顿下来,工作还是他的老本行,负责文联方面的事务,主编了《大众文艺》和《新诗歌》两个刊物,平时也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召开一些文化相关的座谈会。

有一次,毛泽东专门去鲁迅艺术学院看望萧三,刚跨进大门就笑着说:“特来专程拜谒。”

萧三连说:“真不敢当。”

毛泽东和萧三坐在窑洞的大木板床上,背靠墙,宛若普通好友一般闲聊。两人的话题不自觉转到文化上面,聊起古典文学作品《聊斋志异》。

文章图片10

聊斋

毛泽东说:“《聊斋》是本反映封建主义中温情主义的书,作者蒲松龄很有意思,手结鬼狐之口,反对强迫婚姻,反对贪官污吏。作者写的恋爱故事都很艺术,鬼狐都会写诗作画......更准备说《聊斋》是一部社会小说,鲁迅把它归入志怪小说,是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前,是搞错了。”

萧三则提出,自己最近写东西很迟缓,很难是顺利下笔。毛泽东说:“蒲松龄写小说很注意调查研究,他喜欢泡上一大壶茶,坐在集市上,请路过的人给他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民间传说。这就有了素材,回去再加工成小说。不然他怎么能写出四百多个鬼和狐狸精来呢?”

萧三托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我在苏联时,写过主席的传记,想再继续增补、修改。假如主席不反对'翻古’,希望能详细谈谈。”

文章图片11

萧三

毛泽东说:“无事'翻翻古’也有趣味,不过你要研究调查一些历史事实才能写东西,拿一个人作引线,把一些历史事实写成一部小说,那是有趣味的。”

因此毛泽东有空的时候,偶尔会和萧三聊聊一些从前的经历。有一次萧三提出,想要一匹马,方便出去调查研究访问,毛泽东想了想了说:“不合适。”这方面,不好搞特殊照顾萧三。

但毛泽东也并没有完全回绝,毛泽东和萧三说,自己的小青马可以借他用,后来萧三还真借用过毛泽东的小青马。

文章图片12

毛泽东在延安

要说起毛泽东的小青马,很多延安的同志都知道。红军长征时期,毛泽东骑的是一匹小黄马。可惜长征太过辛苦,毛泽东到延安以后,小黄马死掉了。在延安交通不便,能通汽车的区域有限,马匹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

于是工作人员重新给毛泽东选了一匹小青马,这匹马个头不大,但耐力好,行走平稳,性格温诺,毛泽东非常喜欢,经常骑着出门。

这匹小青马是毛泽东的宝贝,还有一个喂马的师傅,专门为毛泽东管理这匹小青马。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毛泽东转战陕北的时候,一直骑的是小青马。后来毛泽东到北京,小青马被送进了北京动物园,一位老红军一直照顾着直到小青马去世。

文章图片13

毛泽东和小青马

毛泽东愿意把小青马借给萧三,可见毛泽东对老朋友的照顾,也能看出两人之间友谊深厚。

1948年,在西柏坡,毛泽东提议和萧三到河里打捞东西

1948年,党中央机构从陕北搬迁到河北西柏坡,萧三也跟着一起来了西柏坡。闲余时间,毛泽东经常会和萧三一起散步聊天。

有一次两人在村外的土路上散步聊天,却见不远处一群人聚在一起吵吵闹闹,毛泽东关切地问:“那里那么多人,出什么事了吗?”

一边的卫士大概知道情况,回答:“昨天刚下了大雨,河水暴涨,顺着河水冲下来很多东西,那些人可能围在一起看捞东西呢。”

毛泽东有些好奇,提议道:“走,咱们也去看看。”

萧三从善如流:“好,咱们去看看。”

文章图片14

现在的滹沱河

说着毛泽东就踏开步子,领着几个人朝人群聚集的地方走去。越靠近河岸,越能看清发大水的破坏,不少庄稼地都被淹没了,毛泽东看着心疼说:“眼看到手的粮食,水一泡就要减产了,应该帮助老百姓赶快排水,把庄稼扶起来。”

到了河边,毛泽东看见除了一些老乡,还有一些机关干部、战士,都在奋力打捞河里的东西。毛泽东又说:“真是天灾人祸呀!前几天干旱,都盼着下雨,这雨来了,太大又成了灾。能利用河水灌溉,变成旱涝保收就好了。在南方,经常下大雨和暴雨,但成灾的时候却比较少。”

萧三和其他人解释说:“南方已经有几个省实现了旱涝保收。在湖南,平地都是水田,下大雨也不怕。渠道河流如网,水流畅通,小河通大河,大河通江湖,很少闹水灾......”

毛泽东走到河堤上,更清楚地注视正在打捞的人们。默默看了一会儿,毛泽东轻轻推了一下身边的萧三说:“怎么样?下吧。咱们也和年轻人赛一赛,看看谁捞的东西多。”

文章图片15

萧三

萧三直摇头:“不行哟!这不是湘江水,滹沱河流速快,水流凶猛。如果今天站在湘江边上,我一定陪你下江痛痛快快地拼搏一场。”

毛泽东:“看来你还是不服老啊!”

萧三:“我不服老,滹沱河里我还是可以下去的,可衣服湿了就不好回家了。”

毛泽东乐呵呵地开玩笑说:“你不要得了职业病,只能动笔,不敢干别的。”

萧三也笑了,转移话题说:“你的时间太宝贵了。再谈一会儿,你也该吃饭了。”

两人这才一边聊一边往回走。

新中国成立之后,萧三开始主持中国的国家交流工作,任政务院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事务局局长。他的工作经常要出访其它国家,非常忙碌。在此期间,萧三还写了不少作品,还翻译了不少苏联的作品。

文章图片16

萧三的作品

萧三的代表作有《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世界革命文学》、《萧三诗选》等等。1949年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一书非常受欢迎,不仅国内热销,还被翻译成日文、德文、英文等外语出版。

毛泽东非常喜爱萧三的作品,每次萧三有了什么新作品都会送毛泽东,毛泽东有空时候就会拿出来阅读,偶尔也会给出一些评价和意见。

1983年2月4日,萧三因病在北京逝世。他人虽然离开了,但他的作品留了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作品去了解这位一生创作的共产党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