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资历和战功都很高,为何仅授予上将?毛主席:该厉害时不厉害

 雨夜听荷yu 2023-01-14 发布于四川

新中国成立离不开那些开国将领的功劳,细数1048位开国将帅之中,哪一位不是军功显赫,甚至在近代战争史上都留下了响亮的名字。在1955年大授衔时,为了保证授衔的公正性,特意成立了评定工作小组,每位将领都是按照军功资历授衔,然而张宗逊资历战功都很高,为何没评上大将呢?

图片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行军史上的一个壮举,很多人都以为长征的行进路线是事先拟定好的战略转移,其实不然。当时红军处境艰难,面对蒋介石丧心病狂的围追堵截,五次反围剿让红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得已才走上了长征之路,而且是边走边打边寻找下一个行军路线,红军长期处在深山老林,要么就是雪山草地,经常与外界失联,很多队伍走散,唯一获取信息的方式就是靠人力打听。

1927年,张宗逊跟随毛主席的红一方面军跋山涉水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镇上,他派手下去买报纸,他把报纸当成了消息来源,事实证明这一点是非常可靠的。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朱老总队伍在广东一带活动的消息,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毛主席,这才有了后来的朱毛会师,可见张宗逊是头脑聪明之人。

图片

张宗逊刚参加革命的时候还是个读书人,在叔叔的影响下他接触到了进步思想,从14岁起他就开始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并且成为了骨干力量,1926年他考入了黄埔军校,这一年他18岁,并且加入了共产党,毕业后担任警卫团第3营连长。在革命队伍刚刚起步的时期,像张宗逊这样的人才是非常稀缺的,秋收起义时,张宗逊遇到了毛主席,毛主席爱惜他的人才,便留在身边做贴身警卫。

张宗逊在毛主席身边学到了很多知识,他的军事理论基础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他除了担任毛主席的贴身警卫之外,还负责收集情报,于是有了后来极具历史性意义的朱毛会师。在长征时期张宗逊充分发挥出了贴身警卫的保卫作用,在最艰难的环境时期他不怕牺牲冲在第一线而屡立战功,有一次受了重伤差点被截肢,好在医生抢救及时才保住了腿。

图片

此时的张宗逊已经是红12军的军长,按照1955年评大将军衔的标准,张宗逊是符合条件的,但是评定工作小组把名单给毛主席时,毛主席却说:该厉害时不厉害。最后在评定军衔时,把排在第十位的大将张宗逊改为上将,基原因就是在进攻大同时,张宗逊指挥出了问题。

1946年时,解放战争到了如火如荼的阶段,晋察冀解放区已经连成了一片,唯有大同成为了一个孤城,为了保证这次战役取得胜果,派出了50个主力力攻打大同。阎锡山是山西的“老大”,听到镇守大同的手下打来的求援电话,他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只能向蒋介石求助,蒋介石就把这件事交给了山西附近的傅作义。

图片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确定守住大同归自己所有之后,傅作义这才调出兵马直奔集宁,他没去支援大同而奔集宁的这一战术显然是“围魏救赵”。不愧是国民党的名将,当时我军来不及分散去大量兵力去支援,而傅作义的军队则是完全占据主动状态,敌多我退,敌少我进,因此在如此被动的情况下,集宁很快失守。

此时如果张宗逊及时派兵攻打集宁,留下一部分人马继续攻打大同,我军会改为处于主动状态,但是张宗逊带兵到达集宁附近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选择了休整,这就给对方喘息的时间。当他发起进攻时,敌人的援军也赶到了,张宗逊不得不分散兵力与敌军作战,而这正好犯了兵家分身乏术的大忌。当时张宗逊的兵力被迫分成了三股,分别与敌军激战,显而易见,这场大同集宁战役在张宗逊的指挥下,首尾不能相顾,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图片

本来张宗逊在一年前还是战功显赫,但是因为这一战而使我军不得不改变了整体战略,所以毛主席评价张宗逊该厉害时不厉害,这也是对他的批评,对此张宗逊虚心接受,如果当时不是为了军队休整动了恻隐之心,也不会出现这场战役的败局。在被授予上将军衔时,他是毫无怨言的,在新中国建设时,他不遗余力地为我军后勤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