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中亚国家都以“斯坦”结尾?译成汉语后,才知很多人理解错了

 龙泉清溪 2023-01-14 发布于山东
中亚即亚洲中部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斯坦,大家可以发现,中亚国家国名都以“斯坦”结尾,这是为何?“斯坦”译成汉语后,才知很多人理解错了。

这些国家基本是穆斯林国家或是穆斯林人口占多数,因此很多人都曾以为叫“斯坦”的地方都信奉伊斯兰教,一说“斯坦”就想到伊斯兰教,将这两者化为等号,事实并非如此。

斯坦是“stan”和“stein”的音译,源于古波斯语,是它的罗马字母转写形式,译成汉语后是“地方”、“地区”,一般指的是面积较大的地区。

由于波斯文化的传播、还有伊朗语各族的繁衍以及与其他民族来往密切,“-stan”的内容也逐渐丰富,有的是国名,如巴基斯坦;有的是地区名,如印度斯坦;有的是省区名,如库尔德斯坦省;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有的还是城市名,如突厥斯坦,所以也不要误以为“斯坦”就是“国家”。

并且是先有了古波斯语中的“-stan”,后有了中亚等地的伊斯兰化,在西南亚、南亚也有不少带“斯坦”字样的地名。

而中亚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在1843年提出,不过关于“中亚”包含的范围,在学者中存在多种界定,“中亚五国”是来自于苏联的定义,即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

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亚美尼亚在以前称呼中国为“秦那斯坦(Cinastan)”,“斯坦”也是“地方”的意思,“Cinastan”源于梵语“Cīnasthāna”,“Cīnasthāna”译成中文后则是“摩诃震旦”,也是佛学术语。

《唐书·西域传》记载:“贞观十五年,(中略)帝命云骑尉梁怀璥持节慰抚,尸罗逸多惊问国人:自古亦有摩诃震旦使者至吾国乎?”

另外,“秦那斯坦”中的“秦那”,很多学者则认为其与秦穆公有关,因为秦穆公称霸了西戎,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影响深远,也传到了中亚。

而且在公元前316年,秦将司马错攻打了巴蜀,使蜀地成为了秦国的领地,蜀人也得到了“秦”的称号;汉武帝时期,外交家张骞发现蜀地的商品经过印度也传到了中亚。

此外,在世界上还有个巴勒斯坦地区,这里的“斯坦”就不是源于古波斯语,而是来自于古闪语,原名是“PALESTINE”。

公元前12、13世纪,从埃及和地中海都来了一批人到达迦南,然后从埃及入境的、使用希伯来语的外来者,将从海上入境的外来者称为PALASTIM或FALASHTIM,意为“外来者”,“斯坦”原来指的是人。

不过经过希腊人引用,就有了两种转写形式,古罗马人又根据拉丁语转写成PHILISTIN和PALESTINE,译成汉语后就是腓力斯丁和巴勒斯坦,又经过各种演变,闪族民族逐渐消亡,巴勒斯坦成为了地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