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的病房

 文学顾事 2023-01-14 发布于江西

童年的病房

作者:马延腾

八岁那年,我因做一次小小的包皮手术,住进了市中心的医院里。即便是再小的手术,对于一个八岁多的,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一下子住进市中心的大医院,也足以让人感到恐惧。因此从住进去的那天晚上,我就开始撕心裂肺地哭喊,一半是因为疼,一半是因为害怕。

爸爸和妈妈在一旁不住地安慰我,护士一趟一趟跑来看我的状况,我成了病房的“主角”,这让我也觉得我这有些夸张的哭喊是理所应当。我睡够了醒过来,这才开始仔细观察病房里的每个人。

我的病床在左边,爸爸妈妈坐在床边陪着我,中间的床上躺着一位中年男子,陪伴他的是他的妻子,最右边的床上躺着一位老人,床边站着他的儿子。所有人的脸上都有些疲惫的神色。

大概一两天过后,我和病房里的人渐渐熟悉了,大家都亲切地称呼我“小马”,尤其是那位老人,常与我开玩笑,逗我开心。本来腼腆的我被大家的亲切所感染,很快变得无拘无束。

我入院三天便做了这小手术,晚上疼得厉害,我依旧撕心裂肺哭大半个晚上,我常常看见旁边病床的中年男子因为我的喊叫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老人身边的儿子——那位三十多岁的叔叔,常在床边站着照顾他的父亲,一站就是大半夜,而当第二天我睡够了醒过来,又看到大家疲惫的神色。但他们对我说话时,依旧是那么亲切、和善。

术后七天左右,伤口不疼了,我有精力翻阅起爸妈给我买的书。有一本书是猜谜语的,我就开始给全病房的人猜谜语。

“有时圆,有时弯,有时像圆盘,有时像小船。你们猜这是什么?”我大声问。

“是月亮吧。”那位叔叔温和地说。

“不,是天上的月亮!”我故意调皮地说。

那位叔叔也呵呵笑了起来:“这世界上除了天上的月亮,难道还有别的月亮吗?”

大家都笑了,我也哈哈笑个不停。我的手术最小,不到两周,就该出院了。

不知怎么,我竟有些不想走。出院前的那天晚上,我几乎一夜没睡,不过这次我不再喊叫,而是静静地思考。

我反复地想,明天该怎样和大家告别呢?但第二天,我还没来得及说声再见,就被抱到了回家的车上。

无论如何,对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住进医院都应当是一种可怕的经历,但如今的我回想起那段时光,却总感到怀念与温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