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乡曲》魂归兮——音乐巨子马思聪之路

 空谷幽兰80 2023-01-14 发布于广东

《思乡曲》魂归兮

——音乐巨子马思聪之路

作者:钟月

编者按

【人·文·情】话廊,是《文化津城》推出的一个新专栏。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人物、文化、情感等方面展开话题。专栏作者钟月先生,系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湖南作家协会会员。

1990年,台北圆山饭店。

被历史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张学良老人,首度公开庆祝九十华诞。

主办方欲讨老人欢心,事前备好了颇多现场环节。岂料,当主持人的开场白一完,张学良竟提出要听好久没听了的《思乡曲》。主持人一时有些愕然,因无准备,但迟疑片刻,很快就找来录音开始播放了。当温婉动情的《思乡曲》旋律在大厅响起时 ,只见张学良老人低首聆听,哽咽无语,潸然泪下……

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的“破冰之旅”。

基辛格博士和周恩来总理举行国事会商结束后,总理特嘱他返回美国后,务必托人向《思乡曲》的作者转达其问候:“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五十多岁离乡背井去了美国……”

1948年夏天,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专程登门拜访马思聪 。

其间,司徒雷登直言不讳地对马思聪表达意愿说 ,中国很快就要落在共产党之手了,共产党要的只是扭秧歌、打腰鼓,他们不需要贝多芬、莫扎特,也不要世界音乐语言的五线谱,美国政府却需要马先生这样的人才,欢迎他去美国大学任教,美国希望能听到马先生的琴声……

司徒雷登的盛情邀请,被马思聪当场谢绝 。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三个月后,在香港地下党的安排下,时任香港中华音乐学院院长的马思聪,偕同一百多位知名爱国人士,从香港转道烟台抵达北平。

1949年7月,马思聪被选为全国音协副主席,其后以全国文联代表的身份,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10月1日,马思聪登上天安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

1949年12月18日,马思聪随周恩来总理出访苏联。回国不久,时年37岁的马思聪被国家政务院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从此,这位在颠沛流离的抗战期间创作了《思乡曲》的音乐家, 步入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生之旅……

作为幼时便对《思乡曲》旋律耳熟能详的音乐爱好者,我早年就非常喜欢阅读一些音乐家的传记及其作品,就我多年来的阅读视野和音乐欣赏所及,我以为,近现代作曲家中最为出色的,非马思聪莫属。时至今日,就他的创作跨度而言,似乎还没有任何一位作曲家与之匹敌,特别是他近乎包罗万象的创作种类及独特的音乐色彩,实令其他作曲家俯其项背。

为了实证我的说辞,笔者不妨援引资料,勿吝篇幅,将马思聪所创作的包括交响乐、小提琴独奏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等主要作品悉数列出,以供阅赏。

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牧歌》、《摇蓝曲》、《跳龙灯》、《新疆狂想曲》、《塞外舞曲》、《西藏音诗》、《山歌》、《抒情曲》、《慢诉》、《春天舞曲》、《秋收舞曲》、《跳元宵》、《史诗》、《第二回旋曲》、《小提琴回旋曲》;

小提琴协奏曲:《双小提琴协奏曲》、《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芭蕾舞剧:《晚霞》;

民族舞剧:《龙宫奇缘》;

歌剧:《热碧亚》;

钢琴:《降D小调钢琴奏鸣曲》、《钢琴五重奏》、《第四小奏鸣曲》、钢琴独奏《花儿集》、《鼓舞》;

管弦乐:《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山林之歌》、《塞外舞曲》、管弦乐《第一弦乐四重奏》、管弦乐《亚非拉人民反帝进行曲》;

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春天大合唱》;

独唱曲:《李白六首》、《唐诗八首》;

其他:《阿美山歌》、《四季歌》…… 

唐朝诗人贾岛,在喻说创作之艰辛时有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文创作之艰辛,同样适用于音乐创作,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各艺术门类的创作者,一个人终生所拥有的黄金期并不是很长的。对马思聪来说,更是如此,繁重的行政事务,耗费心力的艺术教学,尤其是中年后无数的罹难劫波,占据了他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而他利用早年不太长的时光,呕心沥血,惜时如金地创作了如此之多的音乐作品,给人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让人不得不折服这位音乐家的艺术天赋和生命力。 

韩愈在《马说》里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无疑,马思聪是个“不常有”的伯乐。

1952年,广州。

学琴才一年的少年林耀基,太幸运了。他独自一人在房间拉琴的时候,偶而被路过的马思聪“隔墙听音”,顿觉此少年天资极好,定是个可塑之才,后经短暂融通后,遂将林耀基带到中央音乐学院。

两年后,地点仍在广州。马思聪慧眼识珠,录取了一名比林耀基年龄还要小的少年盛中国,同样给带进中央音乐学院。

两位少年在马思聪的亲授下,技艺精进,成长迅速。后来,马思聪见时机成熟,便亲自点派两人赴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日后,这两位弟子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中频频拿奖,并多次担任国际小提琴比赛的中国评委。

1955年,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马思聪赴波兰担任评委,中国参赛选手傅聪与老师同行。马思聪在繁忙的评委事务之余,为傅聪的参赛曲目不遗余力,悉心指导,使其在众星云集 的比赛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玛祖卡”演奏最优奖。

1958年,马思聪出任首届国际音乐比赛评委,并携得意弟子刘诗昆赴莫斯科参赛。赛前,马思聪对刘诗昆的参赛作品,作了极为具体细致的精心指导,使得刘诗昆在这届高手如的林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林耀基、盛中国、傅聪、刘诗昆,仅是驰骋在音乐原野上几匹卓越的千里马,而马思聪这位伯乐,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达17年之久,可想而知,那千里马岂只是个位数?这么长的时间,他门下出类拔萃的的高足弟子该有多少,就不难想象了——“桃李满天下”,作为国家最高音乐学府的掌门人,马思聪实至名归。

灾难年代,一切美好都在被吞噬着。

马思聪的厄运到了……

“一大堆人,把我从卡车上推下来,我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不知道谁把一桶浆糊扣在我头上,另一些人就往我身上贴大字报,还给我戴了纸糊的高帽子,上面写着'牛鬼蛇神’的字样,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打了×的'马思聪是资产阶级反动派的代理人’。不多久,又添挂了一块小牌,上面写着'吸血鬼’三个字。然后,他们给我一个铜脸盆,让我敲,叫敲'丧钟’……这些围攻的人,如同疯了般的,赶着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全院示众巡游,他们高喊者口号,一路上连推带搡,还往我们身上吐口水,一个非常野蛮的场面……”

这是马思聪在《我为什么离开中国》一书中的一段自述。

马思聪的女儿马瑞雪,在1985年接受采访时回顾说:“……那时,爸爸被抓走了,剃光了头发,满脸涂了墨水,全身贴满了大字报,接受批斗。爸爸被打得遍体鳞伤,身心遭到了极大的摧残,作为一个有高度自尊心的知识分子,爸爸实在忍受不了这种人格上的侮辱,真的忍受不了……”

曾先后担任过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央歌剧舞剧院院长的赵沨回忆说:“夏天,'革命群众’下乡割麦子去了,叫我们在校园地里拔草,我跟马思聪在一起,一个人走过来,凶神恶煞地指着马思聪说:'你还配拔草?你姓马,你只配吃草!’于是,他硬是当场逼着马思聪吃草,马思聪苦苦哀求也没用,最后被逼着真的吃了草……”

前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位副院长在谈到“文革”往事时愤然说:“……真的想不到,有人竟然用镶有钉子的鞋子,猛打马院长……这这,这怎么打得下去呀!……”

在失去尊严,蒙受羞辱的最初日子里,倍受煎熬的马思聪,心里还尚存一丝念头,即《思乡曲》能否播放?因为多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对海外广播节目,一直是沿用《思乡曲》做节目开始曲的,若依旧播放的话,这就意味着还未被彻底否定和打倒,还有点盼头——是啊,只希望《思乡曲》就这样播放下去……

1966年11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的开始曲,改用《东方红》,停播了《思乡曲》。

至此,马思聪万念俱灰,自知大限已到了。

从这个停播《思乡曲》的标志性日子开始,对马思聪的连续揪斗与日俱增,其残忍方式也花样翻新。到这年年底,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马思聪艰难竭蹶,度日如年。就在一个风雨如磐的夜晚,处在命运抉择之中的马思聪,经女儿的极力劝说,他作出了一生中最为痛苦的决定,出逃!1967年1月15日深夜,马思聪一家人,携带着至爱的小提琴,在厨师和亲友等人的帮助下,潜回故乡广东,登上了广州新港渔轮修配厂的002号电动船,悄然离岸出海,于次日凌晨到达九龙海滩,接着偷渡至香港,然后在美国领事馆的安排下,秘密送往美国。

马思聪一家成功逃离后,当年的公安部门对其定性为“叛国投敌”案,并对此进行了极其严厉地彻查和惩处——

马思齐,马思聪大哥, 怀疑一家人知情不报,一家5人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夫妻双双被判管制;

马思齐大女儿马迪华,患有严重心脏病,被抓后死于上海公安局拘留所,时年30岁;

马思齐二儿子马宇亮,判刑12年;

马思齐小儿子马宇明,判刑8年;马思武,马思聪二哥,原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教授,被指协助马思聪“叛逃”,受到残酷批斗,于1968年7月11日跳楼自杀,终年63岁;马思芸,马思聪大妹,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遭隔离审查,关在学校地下室,长期监管;

马之庸,马思聪侄女,上海广播电台工作,遭隔离审查,调离电台,接受监视工作;王恒尝,马思聪太太王慕理的大哥,被判入狱8年;

王友刚,马思聪太太王慕理的二弟,被判入狱 8年;

马思聪太太的三弟及妻子何琼, 双双被判入狱5年;

倪景山,马思聪家庭医生,被指协助马思聪逃亡,被判劳改8年,其妻因此患上精神病,后不治身亡;

贾俊山,马思聪家庭厨师,被指协助马思聪逃亡,被判劳改4年,出狱后不久病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案例已成旧迹,难掩白纸黑字——历史,有点无情。

马思聪抛弃全部家产,带着妻小和珍爱的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抵达美国后,仍没有绝对的完全自由。那时的中国当局,经常派员到海外四处讯侦,逼使马思聪不敢轻易公开露面,只能困守在家,避其祸患。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在完成《思乡曲》整整30年之后的作者,竟然成了真正的思乡之人。在这种幽闭的日子里,袅袅乡愁,断肠意绪,使得马思聪悲从中来,于是,他忧愤至极,铺稿疾书,音符纵横,一气谱就了《李白诗六首》、《唐诗八首》等作品,以唐韵遗风遥寄情愫,抒发有家难归的思乡之情……

1985年,马思聪在异国他乡罹难19年之后,中国政府正式为其平反。

在平反后第一次接受大陆记者采访时,马思聪不无感慨地说:“苏武牧羊19年啊!叛国投敌罪?直到现在,我才第一次听到我是个什么样的罪名……想不到啊,我这么个满脑子音符的一介书生,竟有着这样一顶大帽子……”

1987年3月,马思聪因病住进美国费城的宾州医院。

同年5月20日,中国一代音乐巨子马思聪与世长辞,终年76岁。

马思聪这个名字,在当年成了“叛国投敌”的代名词。由于有了这顶不寒而慄的大帽子,以至于病逝后篱寄美国的骨灰,竟迟迟不能返回祖国。

2007年,经过国际国内多方长达二十年的奔走呼号,中国政府终于批准马思聪的骨灰回国。2008年,马思聪的老友,曾写过《哥德巴赫猜想》的著名作家徐迟,在马思聪骨灰回国一周年忌日,写下了的《祭马思聪文》,以誌祭奠——

“逝者如斯,从兹离分。恨别经年,梦睹英灵。你是珍珠,晶莹蒙尘。你是国宝,横遭蹂躏。黄钟坠地,瓦釜雷鸣。美人离宫,骚客出境。梦思沸腾,莫此为甚。魂逐飞蓬,爱国有心。孀闺泪尽,永安幽冥。欢愿非贞,中和可经。幽幽琴生,一往情深。民族之音,冬夏常青。百世芬芳,千秋永恒!”

诵读祭文之余,痛彻心扉,唏嘘不已,足见知交难寻,真情弥窦,感慨系之。

人生,总是那么富于传奇色彩,历史,总是那么具有讽刺意味——从谢绝司徒雷登盛邀赴美,到执意留在中国;从冒天下之大不韪逃离中国,到奔向“自由世界”的美国;从客死他乡,到魂归故里,马思聪人生中的这一个来回,走了漫漫四十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所幸者,终将月是故乡明,人逝矣,魂归兮;澄宇间,留绝响,世间难忘《思乡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