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牌30讲之7 | 小品牌的打法

 新用户13757732 2023-01-14 发布于广东

本文为《品牌思维30讲》的第7讲,用一文来解答小企业主的品牌营销难题

追更全系列文章,请订阅上方话题#品牌思维30讲,收看下一讲直播请前往“空手做品牌”视频号进行预约。

提到品牌建设,很多人往往会将其理解成品牌传播,把“做品牌”与“做品牌广告”划等号。对于一个成熟大品牌来说,品牌传播的确是品牌建设的重心和日常工作。但是对于一个小品牌,也就是初创企业来说,

在开始品牌传播之前,先要解决品牌创建的问题,搭建品牌的基础架构;在品牌创建之前,还要做好品牌经营的工作,找到自己的生意模式,打造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小品牌能够挑战大品牌的基本;而在品牌经营之前,还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生意适合打造品牌?如何从做生意变成做品牌。

因此,本文我们将从打造品牌的前提、品牌的经营、品牌的构建、品牌的传播四个部分来阐述小品牌的打法。

本文目录如下——

1、打造品牌的2个前提

大规模、高利润是从做生意变成做品牌的关键

打磨产品/服务标准,形成规模增长,再通过品牌发力获取第二曲线增长,这是做生意的逻辑

2、品牌经营的3种打法

聚焦打法:单点突破——局部优势——叠加胜势——长期战略

穿越打法:从低频到高频,从低价到高价

重做打法:互联网思维、新技术升级、非顾客需求、价值链重组4种做法

3、品牌构成的3步骤

找准品牌构建的思考原点:用户需求、认知价值、消费场景。

建立品牌识别:打造品牌首先要建立品牌识别,其次才是传递价值认知。

打造最小可行性品牌:用几行字定义清楚品牌的内核与精髓

4、品牌传播小预算、见效快的4种方法

做爆款:爆款要解决用户痛点,有记忆点,有核心消费场景,能自带流量

做圈层:把天使顾客变成意见领袖

做内容:以内容为中心而非广告为中心

做创始人IP:创业者必须要有走向前台的自觉

全文共17987字,拆解10个商业案例。

图片

打造品牌的前提

品牌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市场经济催生了“大生产、大流通、大传播、大品牌”的商业模式。企业要想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在生产上要做到规模经济,在营销上同样要形成规模效应。这个利器就是品牌。

企业用品牌为其批量生产的产品提供统一的所有权标识和信誉背书,从而去影响最广大的消费者,在消费者内心建立马太效应(品牌力越强,市场份额越大;市场份额越大,品牌力越强)。而且,批量化复制的产品,可以摊平企业打造品牌的费用。

做品牌,是规模化的一个答案。

有很多人创业做生意,譬如开一间小店,餐厅、花店、咖啡馆、小超市之类,其实是不需要打造品牌的,因为产品不够标准化,生意没有规模化复制。

只有你开连锁餐厅,建立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食材,打造统一的菜品口味和服务标准,然后批量化复制门店,这时候就有必要打造品牌了。

连锁餐厅+中央厨房,这是工业文明的公司;而开一家小饭馆,自己掌勺拎锅,这是作坊时代的手工艺人,打造品牌是没多大意义的,再说也没有那个费用。

当然,如果你开的是高档餐厅,米其林级别,那么打造品牌还是有用的。因为高客单价需要品牌力背书。

综上来看,能做品牌的企业要么得是大规模,要么得有高利润。这两个前提必居其一,一样都不占的企业不可能做出来品牌。

如农产品很少有品牌,瓜果蔬菜几乎没有,肉禽海鲜略有一点。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不够标准化,而且利润率太低,规模又不够,难以支撑品牌打造。

我们常说的农产品品牌如五常大米、阿克苏苹果、沁州黄小米等,主要是产地品牌,而非产品品牌。而严格来说,产地品牌是一个口碑概念,口碑则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如果产品非标准化,不能规模复制,那么你就只能做一条街、一个村、一个社区的生意。只有建立产品/服务标准,然后规模化扩张,才能做到一座城、一个省、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意。做一条街的生意靠口碑,做大市场的生意靠品牌。

我们来看三个案例。

其一,连锁小酒馆品牌海伦司

2021年9月,海伦司在香港上市,市值208亿港元。虽然受疫情影响,如今市值掉到了174.6亿港元(2022.8.4收盘数据),但是作为国内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还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图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年轻世代的成长,夜市经济越来越兴旺,酒馆行业的规模达到千亿,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但是酒馆行业的市场格局是高度分散的。

据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末,我国3.5万家酒馆中95%以上是独立酒馆。行业排名前5的连锁酒馆品牌共占据2.2%的市场份额,其中海伦司占1.1%[1]。酒馆主要的问题是重资产,重服务,不易标准化,因此较难发展成连锁品牌。

反观海伦司,近四年来其营收数据如下——1.15亿元(2018)、5.65亿(2019)、8.18亿(2020)、18.36亿(2021),与此对应的门店数量如下——162家(2018)、252家(2019)、351家(2020)、605家(截至 2021 年 10 月 15 日)[2]。可以看出,海伦司营收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门店数量的扩张。

而门店数量的迅速扩张是由于标准化的实施。

海伦司的菜单上,在2016年前还有一些西餐品类如意面、披萨、沙拉等,此后就逐步精简,只保留了能够快速出餐、不需要重度加工的小吃零食,如鸡米花、小酥肉、奥尔良烤翅、鸡爪、鸭脖、香辣豆皮、芥末黄瓜等,主食只有车仔面。

跟那些菜品丰富的音乐餐吧相比,海伦司的菜单核心聚焦在酒水上。它一度只有41款产品,包括24款酒饮、8款小吃、6款不含酒精饮料等[3]。这种极度精简的SKU,使得海伦司完全不依赖厨师,门店几乎没有后厨。

除食物以外,海伦司的门店没有飞镖、桌球等活动设施,也没有驻场歌手。对海伦司来说,这一做法降低了成本和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因而更有利于规模扩张。而规模化又反过来提高了海伦司的成本控制能力。

海伦司由此形成了增长飞轮,并且成为小酒馆第一股。而且,海伦司为了把控这种标准化,门店还全部采用了直营模式。

当然,这一做法也符合其“年轻人线下社交平台”的生态位选择。海伦司的门店多开在大学城附近,主售啤酒饮料大部分定价不超过10元,并且不设最低消费。

海伦司的客单价在2018-2020年间分别只有93.2元、108.1元、109.6元[4],平价是海伦司最大的标签。因此,海伦司要尽可能地精简产品与服务,降低成本。

不过过度精简和标准化,也限制了海伦司的单店营收。上个月(2022.7),海伦司开始探索新的生意模式,开出了首家大排档店型“海伦司·越”,要在小酒馆里卖烧烤,宣称要实现“对小酒馆和传统大排档的双重跨越”[5]。

图片

虽然烧烤也是餐饮业最利于实施标准化的产品业态,不过为此门店需要增加相应的烧烤设备和烧烤师傅,还要调整厨房布局,对海伦司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过去我们提到打造品牌,多是针对生产产品的工厂,如食品饮料、日化、美妆、服装、电器等都是能做规模的生意;但是提供服务的门店,如餐厅、理发店等则由于服务不够标准化、不便于批量复制,因而真正形成品牌的较少。

对于服务主导的生意来说,关键是要对服务进行产品化改造,量化服务标准,形成固定的服务流程,使之标准化便于复制。此外,还要再加上如今互联网和数字化对于线下门店的赋能,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打造连锁品牌。

其二,互联网连锁美发品牌优剪

优剪品牌的建立,就是对传统理发店进行标准化和数字化改造的结果。

顾客去优剪剪发,首先可以通过优剪公众号、小程序进行预约,可以挑选离自己最近的门店和评分较高的发型师,然后取号按预约时间到店,减少排队时间。

图片

在剪发前,顾客可以事先挑选发型。优剪与日本美发大师宫村浩气团队合作设计了十款基本发型,客人可在此基础上选择,发型师再进行完善创新。

剪发后,门店会对客人的发型进行多角度拍照,记录并存档。这样顾客下一次剪发时有对照,可以降低更换发型师后的沟通成本。并且形成公开透明的评价系统,顾客可以点评理发型并打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优剪这一做法,一方面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发型师不承担销售任务,剪发过程中没有推销和办卡,顾客也不需要被迫和发型师尬聊。

另一方面解决了门店的痛点。过去理发店只有发型师IP,没有门店品牌。发型师离职,客人就会跟着走,对门店打击很大。

现在标准化服务以后,理发店对发型师的依赖降低了,也因此减少了人员流动率。而且,标准化的技术和服务流程培训,也改变了传统理发店手艺参差不齐的问题。

优剪就是通过将理发服务变成标准化产品,在门店管理和用户运营上实施数字化,通过线上预约和服务,保证获客及留存,扩大了用户规模。

由此优剪迅速扩张,目前已经在全国开出了1000余家门店,服务超500万用户,成为理发行业的一个知名品牌,也获得了资本方的数亿元投资[6]。

其三,生活好物集合店品牌名创优品

“一元店”曾经是风靡全国的一种经济现象,店内密密麻麻陈列着各种廉价的小饰品、小玩具、日用小百货,价格从一元到几十元不等。逛一元店,曾是80后和90后的童年集体回忆。

伴随一元店的热潮,诞生多家廉价饰品连锁品牌,最知名的是阿呀呀。1999年,第一家阿呀呀饰品店开业,很快开始走红,04、05年如日中天之际,阿呀呀还请了亚洲当红天后蔡依林代言,并且获评“中国连锁业十大影响力品牌”。

图片
图片

不过其后由于合作并购和管理层分歧,阿呀呀2008年逐步退出中国市场,分家变成了MIX-BOX美爆和七色花两个品牌。

趁此机会,一个完全模仿阿呀呀的企业创立——哎呀呀,名字和模式几乎一模一样。虽然货品质量和店面管理不如前者,但扩张速度很快,迅速在全国开出了3000家门店,70%以上店铺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县市和乡镇市场[7]。

图片

不过由于电商的崛起,席卷全国各级市场;以及国人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的出现,一元店的时代过去了,光靠“低价”的产品策略和“下沉市场扩张”扩张的渠道策略已经不够了。解决了规模效应以后,必须得在品牌上进行全方位升级,这门生意才做得下去。

“十元店”名创优品能取代过去的“一元店”,核心就在于品牌上有全方位提升。包括仿日式的品牌名称和品牌形象,更有设计感的产品,从下沉市场街边店到Shopping Mall的开店策略,精品门店装修风格等。

图片
图片

阿呀呀、哎呀呀把一元杂货店的生意标准化,靠廉价和连锁做生意。名创优品则通过品牌提升,让一元店变得时尚起来,摆脱廉价底端的形象。不过“哎呀呀”和“名创优品”两个品牌背后是同一个老板开的,创业风格也是一脉相承。

图片

打磨产品/服务标准,形成规模增长,然后通过品牌发力去获取进一步的增长,这是做生意的逻辑,也是打造品牌的前提。

图片

品牌的经营

小品牌跟大品牌相比,资源和规模有限,竞争力不足。要想做大做强,乃至上演小鱼吃大鱼的奇迹,那么在品牌经营上就要有创新的做法,出奇制胜,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如果一家企业在经营上只是随波逐流,实行跟随策略,产品和模式上没有差异化优势,那么品牌的根基是不稳固的,很容易被人模仿并击败。本部分我们来谈谈品牌赖以生存的商业基础,小品牌在经营上有三种打法可以参考——

1、聚焦打法

小品牌最好的打法是聚焦。选择一个极其狭窄的赛道,针对重度顾客的需求去开发产品,从而实现单点突破;然后靠这个单点建立局部优势,并不断改进产品叠加胜势,最后逐步衍化出长期战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