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牌30讲之10 | B2B品牌的打法

 新用户13757732 2023-01-14 发布于广东

本文为《品牌思维30讲》的第10讲。

追更全系列文章,请订阅上方话题#品牌思维30讲,收看下一讲直播请预约视频号。

本文目录:

第一部分,B2B与B2C的区别、打造品牌的困境

第二部分,B2B打造品牌的两种模式和四大要素

第三部分,B2B营销的4种新方法

全文共12202字。

图片

B2B与B2C的区别、打造品牌的困境

与B2C相比,B2B品牌的打造存在更多现实的困境,这主要是因为B2B与B2C在业务模式上有三大区别——

1、目标受众之别

B2C的用户是大众人群,顾客非常广泛。就算是针对细分市场的小众品牌,其消费群的总体规模也以百万计。而B2B是精众人群,客户一般不过上千家,甚至只有几家、几十家。这意味着B2B没法使用大众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投广告的性价比太低,目标客户浓度不够。

2、决策模式之别

B2C的用户购物时多为个人决策、即兴决策。自己同时是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经常在货架前不到2分钟就决定了买哪个品牌。

而B2B的客户是集体决策、决策周期漫长。从购买申请、评估、决策到采购、交付使用、评价反馈,整个过程分属不同部门;且决策时极度厌恶风险,因为交易金额大,交付周期长,决策出错会对业务造成较大影响,还可能被认为存在内幕交易。

3、价值要素之别

B2C的用户更注重消费体验,产品看着顺眼,用着舒服最重要,千金难买我乐意。而B2B的客户关注的是产品能否解决自身问题、能否提高工作效率、能否带来实际利润,价值认同更重要。

此外,B2C的交易通常是一次性的,而B2B除了交付产品,还需要提供后续服务,帮助客户完成部署、培训、实施和维护等,建立信任关系很重要。

所以在品牌打造上,B2C是喜欢,B2B是信任。对B2B来说,品牌形象、个性、情感要靠边站,关键是做到两点:高知名提示、强信任背书

我在品牌思维第6讲《品牌增长战略设计》讲过,B2B不太需要品牌。这不是打造品牌对B2B企业没用,而是因为上述区别造成的现实困境。

一则,B2B一直没有合适的打造品牌的方式。

我早就讲过,传统年代打造品牌的主要手段就是投广告,而B2B企业不适合投大众媒体广告。投机场户外、航空杂志相对多一些,因为商务出行场景下有机会影响到企业决策层,但这群人的浓度也不高。

二则,B2B打造品牌带来的增长效率不高。

B2B的客户群有限,且这些客户在采购时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以方便决策。所以B2B企业不需要大众投放,而是要跟客户建立一对一沟通。

常用的沟通渠道是人员拜访、举办活动(沙龙、论坛、行业会议)、参与行业展会、投放行业媒体、经营官网官微并生产内容、SEO/SEM搜索引擎营销引流官网等。这些效果更好,而承载品牌传播的一两句广告语、广告文案,信息容量毕竟有限。

B2B大规模投广告做品牌,就像是花费几天几夜往海里撒了一张巨网,最后只捞上来几条鱼。B2B营销是垂钓,不是撒网。当然,愿者上钩更好。

我过去服务一些B2B企业,他们对广告公司的需求就是基础的品牌搭建,如设计品牌LOGO、VI,然后延展出现各种应用规范,尤其是展会活动物料;再如创作一句广告语、品牌故事、梳理品牌使命愿景价值观,搭建基本的品牌体系;以及设计一本画册,拍一条专题片,设计一个官网,此外就没有别的需求了。

B2B很少做品牌传播,很少投广告,因而也不需要广告公司提供年度品牌代理服务。

那么B2B到底该如何打造品牌呢,只是设计个符号,想句口号就好了吗?

图片

B2B打造品牌的两种模式和四大要素

大家应该知道,品牌不只是做给购买它的人看的。一个品牌应该包含三种价值:工具、媒体、共识。品牌是解决用户问题的工具,是用户自我表达的媒体,是社会群体共识。正因为劳斯莱斯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是顶级豪车的代表,所以那一小部分富豪才愿意买它。如果劳斯莱斯的广告只做给富豪看,公众对其一无所知,那么劳斯莱斯也就失去了魅力。

品牌代表着一种社交货币和集体共识,当一个品牌在公众心目中成为知名品牌,能够彰显个性形象或身份地位,那么它对其目标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就更强。

对于B2B来说也是如此,名气可以背书信任,采购大品牌不会错,低风险,更可信。所以说打造2B品牌的根基还在2C上。

品牌是做给公众看的,如果B2B企业觉得自己的品牌只需要做给目标客户,那不如选择一对一的拜访、一对多的展会等,而不必选择一对N的品牌打法。

所以B2B品牌的打造实际上是B2C2B,先在2C人群中提高品牌力,然后再用品牌的这种影响力,反哺2B人群。模式一共有两种:一种是要素品牌,把自家的产品、技术、材料打造成最终产品的关键要素。一种是社会品牌,把自家企业打造出来行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1、要素品牌

要素品牌是指,如果你的产品只是其他公司产品中的某种要素(成分、组件、技术),而个人消费者购买的是其他公司生产的这个最终成品。那么你就针对个人消费者宣传你的产品对于最终成品的重要性,把最终成品中的这个要素进行品牌化包装。

要素品牌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是它的流行是由英特尔的成功引发(所以谈要素品牌,不得不谈英特尔这一知名案例)。

1991年,芯片厂商英特尔推出“内置英特尔”(Intel inside)战略,向购买电脑的个人消费者宣传电脑中包含的英特尔处理器,成功让消费者意识到处理器对于电脑的重要性,并相信使用英特尔的电脑才是性能卓著的电脑,买电脑要买有英特尔芯片的成为大众共识。

这一传播使得个人电脑购买者对英特尔芯片的认知度从1992年的22%上升到了1994年的80%,并强化了电脑厂商对英特尔的依赖。

图片
图片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英特尔通过合作广告的计划,给电脑厂商提供补贴,以便在他们的电脑广告中插入英特尔的品牌素材,这就是让一代人记忆深刻的电脑广告结尾时出现的“灯,灯灯灯灯”和英特尔品牌标版。英特尔由此将自身与电脑厂商牢牢绑定,并与微软一起开创了霸占全球电脑业多年的“wintel”体系。

而英特尔自己对要素品牌的定义,就是“向终端用户推广某品牌中包含的品牌”。

要打造要素品牌得有两个前提:

其一,B2B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原材料、技术,要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起到关键作用,如此才能成为左右最终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要素”,并因此影响下游生产商。B2B提供的要素要有差异化,最好有专利。

其二,B2B企业提供的要素,对最终消费者有积极意义。如此在品牌化的过程中,最终消费者才愿意关注它。

要素品牌的实施逻辑如下图所示:

图片

2、社会品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