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书坛上“丑书”、吼书、射书等稀奇古怪的书法形式大行其道,试图摒弃书法艺术的可识读性,将书法带往“纯艺术”的道路,遭到了书法传统派的强烈抨击。 中书协副主席孙晓云就曾经说:“我特别反对把书法当作纯艺术看待,这是西方的观点”。一些根本不会写字的人,反倒会写书法,甚至拥有相当的名望,这是对书法的侮辱和践踏。 我认为孙晓云女士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书法是文字的艺术,它不能脱离文字本身去谈所谓的创新。这种传统书法复古的道路,我们已经走了几百年。在明朝时,书法正本清源的思潮达到了新的高峰。 明朝时最为流行的就是赵孟頫、文征明一派的飘逸秀丽的书法,他们的书法作品具有艺术性,并且美观实用。 其实在明代,有一个人的书法威望已经超过了文征明,但是在现代所谓的“创新”思潮的影响下,仍然在被打压。此人就是明代“二沈”之一的沈度。 唐代是楷书发展的巅峰,唐代以后历朝历代的楷书,都在力图复兴“唐法”;沈度就是明代楷书“尚法”精神复兴的领头人,在朝堂民间都拥有相当的威望。宫中的很多敕书诰令,都是出自沈度之手。
沈度的楷书同样是典雅端庄、法度严谨,丝毫不输文征明。这一件小楷《心经》就是沈度的小楷代表作品。 这件小楷《心经》书写一丝不苟,运笔沉着而矫健,结体端庄方正,晋唐法度完备。文征明之后,这样正统的小楷就很难再见了。 根据明代的《皇朝世说新语》记载:“太宗(明成祖朱棣)征擅书者试而官之,最喜云间二沈学士,尤重 沈度的小楷法度严谨,是正本清源的复古力作,在几百年间,也一直是大家学习和取法的典范。可是在某些“创新派”的专家眼中,他的书法不过是“陈芝麻烂谷子”,不可学,也不能入国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