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特的闽南建筑(一)——古厝

 旷达致远 2023-01-14 发布于福建

前言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民居,例如陕北的窑洞、牧民的蒙古包。这些民居是其文化的代表与象征。这次我们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闽南的民居。

正文

我们闽南的民居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传统的古厝,一种是番仔楼,最后一种是石条房。

古厝

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故又名“皇宫起”。在不少地区,又名“红砖厝”。它形似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

文章图片1

古厝

古厝是闽南存在历史最长的一种民居,代表了从宋元到清朝的闽南传统民居。

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闽南古厝的结构。

闽南传统的古厝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型:三开间和五开间。

在此处穿插一下开间的概念,间一般是指四根柱子中所围的面积,是构成建筑平面的基本单位。间的大小和数量决定了建筑体量。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

三开间便指的是迎面有三个间的就叫三开间,五个间就叫五开间。(开间也有叫间张的说法,其实都一样)

文章图片2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三开间

文章图片3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五开间

古厝的正门一般都设在三开间或者五开间的正中,进出一般都是正门。所以在客人来访时古厝的规格可以间接反应屋主人财力的大小。

文章图片4

三间张的结构

文章图片5

五间张的结构

上面两幅图分别详尽地展示了古厝的基本结构,笔者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来介绍一下其他的细节。

古厝一般为一层,有的将榉头或上(下)落的边房(角间)做成二层的楼房,称“角脚楼”,或者后落建成两层的“后楼”(也有称梳妆楼)。

文章图片6

一个古厝其实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古厝精美与否,其实体现在正立面。正立面又分为镜面壁和塌寿,它们由一个个专有构建名称组成,应用了从砖雕、石雕、木雕到灰塑等技艺,集书法、彩绘、典故、吉祥于一身。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古厝中的木雕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在大门入口处内凹一个或是两个步架的空间,闽南将此凹形空间称为“凹寿”、“塌寿”,还有写作'塌秀'的(方言的发音多也容易引起困扰)。塌寿有两种做法:

一是“孤塌”,入口处内凹一次。

一是“双塌”,传统做法是在孤塌的基础上,在大门处再内凹一次,形成凸字形空间。双塌正中为大门,两侧设边门(称左右阁门)。

文章图片11

典型的孤塌

文章图片12

典型的双塌

文章图片13

屋檐的形状大体相同,但别有一番风韵。

文章图片14

这些屋檐蕴含着金木水火土的元素

有些古厝的主人由于财力或者场地的限制,不修建下落,这种古厝被称为'榉头止'。

文章图片15

有些人家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古厝没有下落,图为永宁古卫城的干氏祖厝,典型的孤塌

有的大厝前设庭,俗称“大埕”。大埕以条石铺地。埕之一侧或两侧建独立的埕头间、埕头厝,多作为杂物间使用。清末民国时期,近门处(门口埕)的埕头间有的建成两层的“埕头楼”,即把大厝的左端龙砂建得高大些,称“出龙”,以祈求兴旺发达。也有的将后落建成二层的“后楼”(有的俗称“梳妆楼”以增加住宅“出龙”的气势。一般建单层的平房,埕“后界”,作为附属用房。大厝石埕前建一些与厝身相对的房屋,称“回向”、“回护”、“花向”、“倒照”或“对照”,作为附属用房。其位置、性质相当于北方四合院中的“倒座”。只有较大的大厝才增建回向。

文章图片16

埕头楼

文章图片17

大埕周围建围墙,以区隔埕与外界,称做埕围或墙街。埕围低矮,以石头、砖瓦筑成栅栏或镂空窗,使下落正面一览无余。墙围正对大门处增高做照壁,以挡煞气。通常还在照壁上画八卦或者福字。墙街上设门,称做墙街门,一般设在左右两侧,也有单边设门。简单的只留门道,门框也不设。若设置双倒水(悬山)、四倒水(歇山)的屋顶,则称做门路亭。

文章图片18

在闽南习俗中,对修建房屋有很多讲究,地势坐向便是其中之一,厝的中轴线必须落在“龙”身上,因而延伸出许多跟龙有关的建筑名词、风水和活动。比如大厝东西两侧增建的纵向建筑称护龙;把大厝门口埕左端,建成两层的“埕头楼”,称“出龙”(左青龙嘛,来祈求兴旺发达),这种做法到现在也屡见不鲜。

文章图片19

这个五开间旁边就是一条护厝,护厝可以两边都有,也可以只有一条。

文章图片20

有了护厝整个古厝的规格就不一样了

以上介绍的只是闽南古厝的一部分,其实在闽南,还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古厝。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出砖入石也是古厝的一种建造墙体的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