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才子唐庚醉醒后有感写下一首诗,看似随意写来,却蕴含至味

 云端书馆 2023-01-14 发布于河北

唐庚,北宋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唐庚是苏门四学士以及苏门六学士之外,北宋末年向苏轼进修最卖力的诗人。

唐庚虽然不是苏门弟子,但文学思想深受苏轼影响,在诗文创作方面也有意向苏轼学习。他的诗歌师承苏轼而自成一家,刻意锻炼而不失气格,形成了细密工致的独特风格。

散文创作上,唐庚以为文精悍简练、议论缜密而著称,成为太学生推崇的文章典范,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唐庚不仅是北宋末年蜀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即使在两宋,也是数得着的名家。

宋徽宗政和二年,唐庚谪居惠州。在此年春末夏初的一个日子里,作者住在山中居所,独自酌酒而醉眠,醒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此诗象古体诗一样朴实、自然,看似随意写来,可寓意却深。

《醉眠》

唐庚 〔宋代〕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译文:

山林静寂,似是冥冥太古时期;白日漫长,一天长得像一年。山中些许残花,还可以醉酒,婉转鸟鸣,也无妨我睡眠。世味淡薄,常将门掩;身卧竹席,我自觉凉爽适然。睡梦中,频频获得佳句,提起笔,又忘了梦中的语言。

这首诗描写了他贬官惠州后山居醉眠的情景。诗人独处空山,对花醉酒,听鸟安眠,悠然闲雅,自得其乐,但亦寂寞无奈,所以,闲适中语含幽愤和不平。

诗写“醉眠”,如醉后絮语或梦中呓话,虚幻恍惚,轻盈舒畅,却自有至味深情,无峻刻之病。

首联写饮酒原因。在惠州既属安置,也就无事可做。山野寂静和远古无异,表明来往人稀;夏日天长,度日如年,表明闲居难耐。于是只有用饮酒打发孤寂、无聊的日子。

颔联写醉与眠,入题。“余花”句说观赏残花饮酒,仍然可以助兴;“好鸟”句说动听的鸟叫恰恰可以伴眠。

一位陶然自得的饮者形象,便活脱地出现在读者眼前。尽管春意阑珊,只剩下数枝残花,而饮者意兴犹浓,频频把盏。酒酣耳热之际,忽听得鸟声啼啭,他便又笑对鸟儿调侃,仿佛说:“我醉欲眠君且留,谅你这点絮聒,不妨我睡。”俯仰之间,醉态可掬。

颈联进一步写醉眠原因。“世味门常掩”,话语平常,含义却深。“世味,”指对经历世事有所体味;“门常掩”,指不愿同外人来往。

“簟”是簟瓢,指贫困生活。诗人有“簟瓢乐仁义”的话,说自己贫穷度日,已经感到很便当,尚可求仁取义。

这两句,不仅表现出对险恶仕途的抨击,也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自适心情。

尾联写醉眠后寻诗。诗人既乐于与花鸟为友,不妨梦中携侣同游,吟诗留赏。然而这神游时的快意,一回到现实中便烟消云散,所得的佳句竟写不出来。

诗人用“梦中频得”、“拈笔又忘”这样轻捷的句子,写出了乍得忽失的惆怅之情,语调中不乏自嘲的意味。对美的追寻只存在于梦境之中,而梦终非现实,一旦梦醒之后,又是非常惆怅的。于此,在诗人幽默的调笑声中,表现出淡淡的苫涩的滋味。

这首诗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写景叙事,作者梦中力求摆脱百般无奈,而又终于不得不归于现实的寂寞。一次醉眠描写出很多感受,可谓平淡中蕴含至味。此诗象古体诗一样朴实、自然,看似随意写来,可寓意却深。以咏景写意,使诗味隽永,意味深长,不失为一篇佳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