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密度沉淀池污泥上浮的措施​-总结版

 庭前春雪 2023-01-14 发布于山东

关于高密度沉淀池污泥上浮的措施

高密度沉淀工艺是在传统的平流沉淀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动态混凝、加速絮凝原理和浅池理论,把混凝、强化絮凝、斜管沉淀三个过程进行优化,是将混合、反应、沉淀、浓缩和外部污泥循环集成一体的构筑物。主要基于四个机理:独特的一体化反应区设计、反应区到沉淀区较低的流速变化、沉淀区到反应区的污泥循环和采用斜管沉淀布置。其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处理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污泥上浮现象。上浮的污泥回流后不仅增加了净水工艺的处理负荷,而且还会经沉淀后再次进入高密度沉淀池,又对高密池产生冲击负荷,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高密度沉淀池污泥上浮原因有哪些,控制措施几何?

1排泥水的沉降性能

排泥水的沉降性能是高密度沉淀池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它主要取决于排泥水(污泥)的性质。

1.1有机物的影响

一般水处理工艺主要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这种水处理工艺所产生的污泥称为絮凝污泥。其污泥成分由原水中的悬浮物质、部分溶解物质和药剂所形成的矾花组成,主要成分为无机物,而有机物主要来自水中的色度、浮游生物、和藻类等动植物残骸,通常情况下有机物约占污泥重量的10%~15%。

1.2排泥水中残留药剂的影响

当净水工艺投加铁盐(或铝盐)混凝剂时,排泥水中会含有较多的氢氧化物,由于氢氧

化物的亲水性,形成亲水性的无机污泥,这种污泥的含水率较高,保水性较好,不易成形,沉降浓缩困难。净水工艺在保障沉淀池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应尽量控制混凝剂的投加量,以此减小排泥水中氢氧化物的含量,提高其沉降性能。

排泥水经由浓浆螺杆泵提升后,沉降性能变差同样浓度污泥的30min沉降比,螺杆泵出口是进口的2倍多。我认为排泥水在通过螺杆泵时,已经脱稳聚集的颗粒被打碎,虽然干固体含量相同,但是由于颗粒细小的污泥比表面积大,更容易形成水化膜,水化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沉降性能的下降。因此在输送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将排泥水颗粒打碎而降低了它的沉降性能。

2 排泥水对系统的冲击负荷

排泥水对高密度沉淀池的冲击负荷主要包括流量和浓度两个方面。

2.1 排泥水的流量负荷

当系统的较小流量下运行时,排泥水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较长,形成的絮体易在折板前的导流区沉积,加上后续进入的排泥水导致该区域污泥浓度越来越大,而较低的流速仅能将少量的絮体推进沉淀区使污泥在该区域内恶性循环;当系统在接近较大流量下运行时,排泥水的停留时间过短,混合和凝聚反应不充分,形成的絮体捕捉性能和沉降性能都较差,直接导致出水水质变差和泥位雍高速度加快,造成沉淀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较大的流速作用,最终引起沉淀区污泥上浮。

另外,发现生产系统一天内的流量分布很不均匀,经常发生进泥流量的突变。这种突变

会对高密池产生瞬时冲击,打乱原本的动态平衡,尤其是当泥位较高时,底层原本脱稳的污

泥会被搅起,充满整个沉淀池,进而发生污泥上浮现象。

根据对不同流量下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的分析对比,建议生产系统上尽量将排泥水的流量负荷控制在一定范围之间运行;同时,在对流量进行调整时,应该逐步增加或减小进水流量,使高密度沉淀池有足够的缓冲时间。

2.2排泥水的浓度负荷

排泥水浓度负荷的波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了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加量没能随排泥水浓度波动及时调节,造成进泥水浓度较高时的投药不足和浓度较低时的投

药过量,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沉淀区的絮体颗粒沉降效果,间接引起污泥上浮。

排泥情况仅仅根据流量和泥位来设定,造成进泥浓度较低时的排泥过量和进泥浓度较高时的

排泥不足,使得沉淀区的泥位在较大范围内波动,降低了高密度沉淀池的耐负荷冲击能力。

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净水工艺沉淀池的排泥方式、充分利用回收调节池的缓冲

作用,将每小时进入排泥水处理系统的进泥浓度维持在平均值范围内较小的波动,以此来减

小排泥水对处理系统的冲击负荷。

3运行过程中的控制条件

3.1加药控制

该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选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反应区的絮凝剂,从生产实际来看,PAM投加量不当对系统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

PAM投加量不足时,会导致反应区絮体细小,沉降性能下降,容易引起污泥上浮;而过量投加PAM会造成浓缩污泥性质变差和浪费药剂等问题。笔者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排泥水浓度与

PAM投药量的关系,最终确定该水厂单位浓度排泥水(g/L)的PAM最佳投药量为1.0mg/L左右。

3.2回流控制

污泥回流的目的在于加速絮体的生长以及增加絮体的密度。由于回流的污泥含固较大,

且经过一定时间的压缩,其沉降性能较好。在排泥水浓度较低时,通过回流可以增加颗粒浓

度,提高絮凝效果

当进水浓度较高时,沉淀区泥床位置较高,回流浓度增加,回流污泥与

较高浓度进泥水混合后,可能造成高密度沉淀池超负荷运行,增加了污泥上浮的风险。由此

可见,回流污泥在合适的比例下,才能发挥较好的回流作用,增加系统处理效果。

3.3 排泥及泥位控制

高密度沉淀池的排泥情况也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排泥不及时将造成沉淀池内泥位

雍高速度加快,容易发生短流现象

引起污泥上浮。实际运行情况表明,当沉淀区泥位在高

泥位报警值(对应泥位高度

之下时,高密度沉淀池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不易发生上

浮现象。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使高密度沉淀池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防止污泥上浮发生,生产中应

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1) 从降低有机物含量、合理投加净水工艺的混凝剂和避免打碎排泥水颗粒等方面来提高

排泥水的沉降性能,并定期检测排泥水的性质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应将生产系统中排泥水的浓度和流量调节在较佳的范围内波动,以此减小排泥水对高密度沉淀池的冲击负荷。

(3) 根据排泥水的浓度,以单位浓度排泥水1.0mg/L的药耗及时调节PAM的投加量。

(4) 根据进泥水和回流污泥的浓度,适当调节回流比例,以达到较好的助凝效果。

(5) 及时控制排泥,将沉淀区泥位控制在高泥位报警值以下,以保障排泥水处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