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447:寒假读《为“真学”而教》有感1 寒假要研读的第一本书是冯卫东老师所著的《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以下简称为《为“真学”而教》。 “真学”的意思是“让学习真正地发生”。真学(真正地学习)才有“真学”(真正的学习)。冯老师打算站在教师教的视角来看教师如何促成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 冯老师认为:不把心思放在真学上,就不可能发生真学;主观上想让学生真学,也未必能让真学成真。所以他提出了三条建议: 一是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 某所初中名校,有一个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男教师,上了两周课,就被学生家长否定了,学校就安排他专职后勤工作。从数学专业知识来说,他真的不错,但是这里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不能保证 他就能教会别人学习,因为许多专家忘却了学生学习的难易。因为,儿童对新自信的理解与成人的大相径庭。” 其实像这位男教师这种尴尬处境的教师不是极个别现象,只是有些教师处于农村,家长对于教学方面的要求不如城里突出,甚至知道某个教师不行,但从来没有要求他下课。 不能站在学生的视角来对待知识的学习,自然不能引起学生在学习上的共情反应。所以,教师要换一个角度看教学:我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习得,不是为了把课上完。所以,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想一想如何让学有效的学习。 我1997年10月刚到某村小上小学数学,觉得小学数学太简单了,还没期中考试就上完了新课。当中心校领导来村小听我的汇报课时,他们都皱起了眉头,认为我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有很多地方根本就不理解。所以,下学期,我就被撤下来,安排去幼儿园上课。这次教训很深刻,让我明白教学不是自己搞懂问题,而是如何让学生搞懂问题,解决问题。 2002年,开始探索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的研究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让学生真正学习教师方面的原因就是教师能理解学生,能从学生的视角来分析问题,让学生很快走出误区。当然“愿学、会学、乐学是递进的关系,从愿意学习到学会学习再到乐于学习,学习的境界不断提高,在农村,能达到“乐学”这个层次的不多,看来,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乐趣,对农村教师来说还任重而道远。 冯老师认为 :教学要贴切,贴近儿童喜好,切合他们的所需;只要人们充分尊重儿童立场,儿童与成人之间就会实现交融。这里说到了两句有意思的话:(1)有一种冷是你妈以为你冷,有一种不会是老师以为你不会。(2)做子女时我们是许仙,做父母时我们却成了法海。第一句道出了妈妈和老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而不是儿童的立场上想问题,说明了以成人的观念为中心的人比较多。第二句话就是我们小时叛逆,觉得是向往自由;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的叛逆相当担心,所以就想方设法干预孩子的成长。我们老师也是从儿童阶段走过来的,想一想当年自己读书的时候的心境,也许对以儿童为中心的观点,会多一些认同。 二是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 本来“慢工出细活”,如果一味贪多求快,效率看似上去了,质量则往往朝下走。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几乎必然是死知识,是教育哲学家怀特海所称的“惰性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来去匆匆,根本无法转化为学习智慧、精神滋养。 这又让我想到前面提到我教村小的例子,在期中考试前就上完了所有的课,真的是误人子弟。 儿童学习新知,需要经历一个反刍过程,即揣摩、体验和回味,我常常简称为领悟。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时间去反思,去领悟知识,而不是靠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到所谓的熟能生巧,因为此时的熟,只是对练过的类型题熟,并不是对所有题都能游刃有余解决;这里的巧,只不过是对同类题有了定势思维。如果考题进行反套路、反模型,这些学生可能也只有望题兴叹,埋怨老师水平不够,没有在模拟练习中猜中考题类型。 这不是真正的学习,这只是应试的策略。真正的学习,是理解的学习,是领悟的学习,是能举一反三,能跳出题海看题本质的学习。所以,不要片要追求效率,而更多地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知道教育如农业,需要时间,需要慢慢来,不能拔苗助长。 三是真学,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学生的获得来衡量。 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真学生发生了没有,谁说了算?” 是来听课老师说了算?是来点评的专家说了算?是上课的学生说了算? 其实都不行,比如说一堂课看起来热闹,学生也很活跃,感觉很好,但是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也不是真学。发展的标准以2023年的眼光来看,就是符合2022年义务阶段课堂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就是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也就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很难提出问题,都是被动的灌输,他们已经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完全依赖老师的总结和归纳。因此,一堂好的数学课,是老师启发,学生探究,最后学生发现结论,也就是知识自然生成的过程。 冯老师认为:我们缺的是刻骨铭心的真学理念。 既然缺,那么我们就在实践中去领悟真学理念,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让真学促进学生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2023年1月12日于五凤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