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羲之爱鹅的故事 “羲之爱鹅”传颂了近两千年!它是围绕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303年—361年)爱鹅的故事流传下来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个能够流传1700年的故事应该会多么有趣。 据《晋书 ·王羲之传》记载: (羲之)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译文: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竞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笼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 ![]() ↑钱慧安 右军爱鹅图 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 。 王羲之为什么这么喜欢鹅,清代《艺舟双楫》里解释了:“书法其要在执笔。食指须高钩,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间,使食指如鹅头昂曲者;中指内钩,小指贴无名指外距,如鹅之两掌拨水者。故右军爱鹅,玩其两掌行水之势也。” ![]() 二、羲之爱鹅的诗画作品 自古以来,“羲之爱鹅”的故事有很多诗词画作。 李白(701年-762年)诗《送贺宾客归越》写的也正是这段故事: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还有一首《王右军》(右军:即晋朝王羲之。因他曾任右将军,故称“王右军”。) 如果我们能穿越时空回到李白的那个年代,一定能看到诗人总会因为羲之抄经换鹅的故事而津津乐道,捧腹大笑。 元代尹廷高(生卒年不详,约1290年前后在世)《羲之爱鹅》: “写经才毕即笼鹅,人物风流说永和。 寂寞荒池已陈迹,空留夜月浴寒波。” 历代绘画更是常见到这一题材的名作。 ![]() ![]() ![]() ![]() ↑明 陈洪绶《羲之笼鹅图》(局部)纵103.1厘米 横47.8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也叫《羲之爱鹅图》) 清代画家任伯年分别有《羲之爱鹅》(中国美术馆藏)、《羲之牧鹅图》(故宫博物院藏)与《羲之观鹅图》(1891绘,美国密执安大学博物馆藏)。另有清陈宇绘《羲之爱鹅图》(故宫博物院藏)与清末画家钱慧安绘《右军爱鹅图》。 ![]() 当代画家笔下的“羲之爱鹅”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如石慵的《羲之爱鹅图》 ![]() ![]() ![]() ↑范曾 《羲之爱鹅图》 三、羲之爱鹅玉雕作品 ![]() ↑清·白玉《羲之爱鹅牌》高5.9cm 玉牌牌头为双螭纹,正面减地浮雕羲之赏鹅的图案,构图饱满,细节丰富,疏密得宜。背面阳雕李白诗句,正源自“黄庭换鹅”的典故:“山阴道士如相间,应写黄庭换白鹅”。整器造型规整,雕工细致,诗文相和,表现文人高士风雅清逸、出尘脱俗的超然心志,是一件颇具特色的清代文人玉牌。知道了羲之爱鹅的故事,再来欣赏这件玉牌就能够入画会意了。 ![]() ![]() ![]() ![]() ![]() ![]() 馆藏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所属年代:清代 规格:高12cm,宽28.5cm,厚9.4cm 青玉山体正面雕羲之爱鹅故事图像,背面岩石间点缀灵芝数枚、兰花数丛。清代山子因为体量相对较大,多採用新疆山料製作,以青玉居多。 ![]() ![]() ![]() ![]() 此牌玉质油润老熟,背面满皮,色泽雅致。形制规整,方中带圆。正面刻画王羲之临池观鹅,头顶宽阔的芭蕉与池中盛放的莲花构成一幅江南夏日之景。 ![]() 作品利用石皮,采用寿山石常见的“薄意”雕技法,巧妙地表现王羲之给两只白鹅笼食的场景,构图严谨,小画面见大画意,刻工质朴,颇具文人雅韵。 ![]() ![]() ![]() ![]() ![]() ![]() ![]() ![]() ![]() ![]() 描 述:玛瑙鼻烟壶——羲之爱鹅。 ![]() ↑玉雕大师高兆华 青玉雕 《羲之爱鹅》 ![]() ↑巴林金银冻《羲之爱鹅》高9cm 2014雅昌北京拍卖,估价RMB 40,000-60,000 ![]() 第二届“玉满乾”龙陵黄龙玉雕刻大赛金奖作品 ![]() ![]() ![]() ↑付雪飞《羲之爱鹅》 新疆和田玉撒金皮白玉籽玉对牌 羲之爱鹅 188.8克颜色:白玉 ,皮色:撒金皮 ![]() ↑2018神工奖 最佳创意奖《羲之爱鹅》 四、鹅的丰富寓意 鹅一般被寓意为忠贞、永恒的爱情,天鹅还是善良和平、勇敢坚强、志向高远的象征。 鹅的寓意为纯洁、高贵,象征忠实、高贵优雅。因鹅的羽色通常呈白色,白色给人的感觉是纯洁神圣的,故有纯洁高贵的寓意,象征着纯净和优雅。由于体态优美、性格温顺、忠实主人等,鹅在古代文人眼里像是“白衣绅士”,最为突出的便是骆宾王的《咏鹅》,描写出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唐·骆宾王《咏鹅》 鹅保持着一种动物界中稀有的“终身伴侣制”,是世界上最钟情的生灵,它们不仅在繁殖期互帮互助,平时也是成双成对,如果其中一种死亡,另一只定会为之“守节”,终生单独生活,因此玉雕天鹅寓意忠贞不渝的爱情。 国外认为鹅象征着机敏、警觉,有个很著名的故事,就是“白鹅拯救罗马”,说的是公元前四世纪,罗马人与高卢人开战的故事。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很喜欢鹅,称之为“美善天使”。在现今,中国的玉雕师们同样也很钟情于“鹅”这一题材。 “鹅”谐音“我”,团身曲首时,颈长身丰,状似如意,暗寓着“我如意”的吉祥寓意。而且鹅在道家中有辟邪、祥和安宁之意。更值得称道的是,因鹅红顶白羽,所以又有“鸿运当头”的含义。大部分鹅类玉雕作品中你会发现鹅都有回首之势。其“鹅回首”之形,浓缩了很多的吉祥元素和象征性的寓意典故,不仅展现了玉雕师雕刻技艺的精湛程度,更展现出了中国传统工艺文化。 “羲之爱鹅”还被作为“四爱图”纹饰流行于明清瓷器。“四爱图”,中国瓷器传统纹饰图案之一。其内容描绘了中国历史上四位知名高士的偏好雅趣: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四爱图”始见于宋元时期,流行于明清两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