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水病的治疗

 风声之家 2023-01-15 发布于江苏

四、水病的治疗

《内经》论水肿病的治疗,有《素问·骨空论》、《素问·水热穴论》针刺“水俞五十七处”之法,主要论其针刺治法,后世较少应用。但《素问·汤液醪醴论》在论慢性水肿病治疗时所提出的以"开鬼门、洁净府"为主要内容的法则,则对后世有重要指导意义: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荒陈,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本段经文讨论者主要是诸如《灵枢·水胀》所言的"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的慢性水肿病的病机、病候及治则治法,由于经文文义比较古奥,历代诸家释义多有歧义,故略做解释于下:

(一)慢性水肿病的病机、病候

本篇所言的水肿病,“不从毫毛而生”,而是“五脏阳以竭”,说明非外感而得的风水初起之证,而是因五脏阳气衰竭而致的阳虚水肿,即后世所谓阴水证者。由于阳气虚衰,"精孤于内,气耗于外"(精为阴,气为阳,亦即阳虚阴盛),因而气化行水功能失常,而"气(水气)拒于内,形施('弛’的通假字,即肿胀)于外”,“津液(即水液)充郭(躯壳),其魄(体魄,即躯体)独居"——形体虽然肿满但阳气衰竭,气化功能低下。

对于这种慢性水肿的病候,经文的描述是:“形不可与衣相保”——形身肿胀,以致原来的衣服不能保持合身;“四极急而动中”——四肢肿胀绷急不舒,气息喘促。

由此可见,本篇所论者是由于阳气虚衰,气化功能低下,不能化气行水而致浊阴积留,水液泛溢的水肿病。

(二)慢性阳虚水肿的治则治法

(1)治疗原则:针对本证阳虚水泛的病机,《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了“平治于权衡”的治疗原则,亦即通过辨证论治以恢复阴阳平衡。平,在古代为"辨"的通假字,平治即辨(证论)治,王冰注释此句谓:“平治权衡,谓察脉浮沉也。”可谓得其要义,“平治于权衡”就是通过诊脉等诊病辨证过程,审察其阴阳盛衰病机,然后使用正确治疗方法,以温养五脏阳气,疏涤五脏秽积湿浊,调畅五脏气机。说明治疗水病的首要关键是正确辨证,“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后世常将水肿病分阴水、阳水两大证型辨治,就是这一理论的具体运用。

(2)具体治法:包括祛除水湿秽浊和温通、补益阳气两方面:

经文所言的"去菀(郁)陈",即是清除体内郁积的水湿浊物。,有两义,一是作动词用,铡草;一是作名词用,指喂马的切碎草料。本文中的“菀陈垄”,指积留于马槽边角的陈旧碎草料,用以譬喻体内积留的、不能为机体吸收利用的水液湿浊。

祛除水湿的"去菀陈垄"又有"开鬼门"和"洁净府"两法:"开鬼门"指发汗法,"鬼门"即汗孔,《类经·十二卷论治类》:“鬼门,汗孔也。肺主皮毛,其藏魄,阴之属也,故曰鬼门。”通过解表发汗方法,既直接祛除水湿,又宣通肺气,增强其通调水道的功能。"洁净府"为利小便方法,“净府”指膀胱,《类经·十二卷论治类》:“净府,膀胱也。上无人孔而下有出窍,滓秽所不能入,故曰净府。”洁净府即通过利小便以排除积留于体内的水湿。

除了“开鬼门,洁净府”以祛除、排泄水湿之外,经文又提出“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的治疗以温养、舒通阳气。《类经·十二卷论治类》注谓:“四极,四肢也,微动之,欲其流通而气易行也。温衣,欲助其肌表之阳而阴凝易散也。然后缪刺之,以左取右,以右取左,而去其大络之留滞也。”四肢为诸阳之本,活动四肢可促进阳气流动舒通。而按《素问·缪刺论》所言,"缪刺"和"巨刺"都是"以左取右,以右取左"的针刺方法,但巨刺刺大经而缪刺络脉,故"缪刺其处"主旨在于浅刺络脉,疏通除去络脉中的留滞郁结以调畅气机。阳气得到温养鼓舞,调畅无阻,则其化气行水功能得到促进。

“开鬼门、洁净府”以“去菀陈”,并与“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温养、舒通阳气的治疗方法互相配合,既祛邪又扶正,使水湿得除,阳气得复,从而收到“精(津液)以时服(“敷”的通假字,即输布),五(脏)阳已布,疏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大邪之气,即泛滥的水气)乃平"的治疗效果,这就是本篇所言治疗水肿的大法,这一方法虽然比较原始、质朴,但其温阳行气、祛除水邪的基本法则,特别是“开鬼门,洁净府”的治法,对后世治疗水肿病有深远指导意义。《金匮要略·水气病脉症并治》篇中论水气病治疗时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又提出"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温阳行气治法,就是秉本篇之旨而立法。《景岳全书·卷二十二肿胀》对于温阳化气行水治法,亦甚为强调:“夫所谓气化者,即肾中之气也,即阴中之火也。阴中无阳,则气不能化,所以水道不通,溢而为肿。故凡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若气不能化,则水必不利。”《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则认为:“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然气生于水,即能化水;水化于气,即能病气。气之所至,水亦无不至焉。……总之,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因此,学习本篇关于水肿病治疗法则的论述,不仅要掌握“开鬼门,洁净府"的方法,更要深入领会其温阳化气行水的理念,这对于慢性阳虚水肿的治疗,

尤有重要指导意义。

《柳选四家医案·评选爱庐医案》:“旬日内遍体俱肿,肤色鲜明。始也原有身热,不慎风而即止,亦无汗泄。诊脉浮紧,气喘促,小便闭,舌白,不思饮。证系水湿之邪,借风气而鼓行经隧,是以最捷。倘喘甚气塞,亦至危之道。治当以开鬼门、洁净府为要着。麻黄五分、杏仁三钱、赤苓三钱、苏子二钱、桂木五分、薏仁三钱、紫菀七分、椒目五分、浮萍一钱五分、大腹皮一钱五分。外用麻黄、紫苏、羌活、浮萍、生姜、防风各五钱,闭户煎汤,遍体揩熨,不可冒风。”

按  本例为风水初起,风寒外束,遏阻肺气,水道不得通调,水液积留泛溢于肌肤,故遍身尽肿,证属:阳水,故用“开鬼门,洁净府”方法,发汗、利小便以祛除水湿,宣通气机。

《类证治裁肿胀论治肿胀脉案》:“房兄,病后失调,面浮跗肿,腹膨食少,小水短涩,腰膝乏力。经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然土衰必补其母,非命火不能生脾土。且肾为胃关,关门不利,故聚水。必得桂附之阳蒸动肾气,其关始开,积水乃下,经所谓膀胱气化则能出也。用桂、附、参、术、炮姜、茯苓、车前、牛膝、砂仁、陈皮、山药为丸,一料而安。”

按  本例为脾肾阳虚水肿,林羲桐氏治以温补脾肾阳气之剂,以促进气化行水功能,其理法正与《素问·汤液醪醴论》的“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温阳行气法相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