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问.汤液醪醴论》1、时移病异,治法宜变2、水肿病的病机与治则(68)王洪图

 休闲美味居 2017-02-10
       教材241页,《论治》的第三节,这一节我们是从《素问.汤液醪醴论》节选来的,也就不是全部。为什么叫《汤液醪醴论》呢?这个题目起的很简单。就是这个文章一开始,就讲了汤液和醪醴的问题,根据它一开始所说的内容,就起名叫《汤液醪醴论》。其实我们现在所选的,并不是《汤液醪醴论》的,不把《汤液醪醴论》作为主要内容的。即使是我们全选取了,也没把《汤液醪醴》的问题作为主要问题讨论。但是正是因为开头就讲了这个问题,因此起名字就叫《汤液醪醴论》。所谓汤液,就是用五谷所煎煮的液体,就叫汤液,粮食煮的。这种东西煮完了之后呢?可以作为预防某些疾病来使用,或者在古时候对一些轻微的疾病,也使这种东西来治疗,和一些五谷所煎煮的液体,这就叫汤液。这一篇开始的时候,还讨论了汤液用什么做的。虽然说汤液是五谷所做的,但是它主要的呢?它是用稻米做的。“必以稻米而炊以稻薪”,用什么点的火烧的呢?用稻薪、稻杆,说是“稻米者完,稻薪者坚”。稻米这个食品呢?这个谷物呢?取得自然界阴阳之气最完善。因为初春就播种,到深秋才收割,所取得的自然界的阴阳之气。而且稻米生长必须是在平坦的地方,下边有水,上面有阳光,这样的环境才能产生好稻米,所以他说“得天地之合”,地气平坦而且有水。天地之合,天上必须有太阳,这样的稻米才好,所以说煎煮汤液的时候,虽然是五谷之汤液,但是它又强调是必以稻米。而稻薪就是稻杆,用稻杆作为火,烧火来煎煮的。说这稻杆同样也是春种,到深秋才收,所以它很坚实。讨论那个内容之后,下边等于就具体的讨论了汤液醪醴的用法,就是我们现在所选的第一段。这个第一段,是说的什么呢?就其内容而言,是说时移病异,治法宜变,时代不同了,疾病也不一样了,那么治疗方法应该随之而改变,应该是体现这么一个内容。用现在话说疾病谱不同了,时代的不同疾病谱不同了,那当然病也就变了。病变了,治疗方法应当随之不断的进步,有效的法则接着使用,还应该创造更新的方法,更有效的方法。实际这一段是突出这样一种思想,所以说时移病异,治法应该随之而变。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歧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歧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鋔石针艾治其外也”。它说的是汤液醪醴制作起来,在古时候不使用的。你看嘛,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汤液醪醴是什么?刚才我讲了,汤液就是五谷煎煮的液,醪醴就是经过发酵了,有酒类这个意思了,就是现在四川人说的醪糟,就属于酒之类的。它也是这个醪糟,醪醴这个醪嘛。但是古时候这样做下来之后,是为而不用,为就是做啊,做出来的汤液醪醴并不使用。说为什么呢?歧伯回答说:“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上古时候做出来就是防备着的,并不见得要使用,它是有备而无患。“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正是因为它作为防备来用的,有备而无患的,所以不一定使用,做出来也不一定使用,不一定把它应用到临床上来。“中古之世”,那么稍微的后一点,在上古之后,“中古之世,道德稍衰”,就是养生之道,人们不太重视了,这个道德就是指的养生之道,稍微的不太受重视了,说道德稍衰。“邪气时至”,因为养生注意得不够了,所以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但是毕竟是道德稍衰,人们还是比较健康的,体质还是比较好。所以呢?“服之万全”。就是服了汤液醪醴,病就可以治愈了。这是一种对比手法,不要以为古时候人们就是非常健康,后来人们就越不健康,不一定是这样。但是它作为一种对比的手法来说,可以这么讲问题,但是从古至今,人们在不停地变化着,也还确实还有值得向古人学习的东西,所以说道德稍衰。我刚才说了,从医学传统上,我们注家们都说的是养生之道不太注意了。由于养生之道不太注意了,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不注意环境了,不注意生活的质量了等等,那都属于养生不当嘛,或者说都直接影响着养生嘛,所以道德稍衰确实还是应该注意的。不然现在国际上,建立这个公约那个公约,很多公约都是约束着人们道德呢,就是因为道德该约束了,也有这个问题在里头。而这些个公约所约束的其中就包含了很多的关于环境问题的保护,这环境问题不保护,当然人们疾病也多呀。所以说这个道德问题,不是说不该注意,不是说古时候如何,确实越来越应该提起我们的注意。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他说,现在呀,就是说吃了汤液醪醴,也不见得病就好。必已,必痊愈,不一定就痊愈,这是为什么呢?你看,它说:“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鋔石针艾治其外也”。也就是当今之世,人们更不重视养生了,更不重视各方面的道德问题了,所以产生很多的疾病。当然,各种道德就此而言,都是影响到健康,我们医学上才注意讨论它的问题。那种道德不好,影响到健康了,那都属于不知道养生,笼统都归到不懂养生上,现在不是很多的传染性的疾病吗?什么艾滋病啊,什么梅毒啊,什么东西啊,什么大气污染啊,都跟人的道德有关。所以不是说古时候比现在强,那在有些地方,古时候是比现在强,要不为什么强调,除了要不断地学习先进技术之外,还要注意到返村归真的问题呢?返朴归真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所以这里说,“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鋔石针艾治其外也”,当今之世道德更差了。当然这个当今之世,是说《内经》的时代了,它也是从远古、中古、近代,这么一种作为比较而言,作为论证方法,它是作为一种比较,写作的方法。我们不敢说,说现在道德不好古代道德好,不敢笼统这么说,是不行的,但是作为写文章,作为一种比较是可以的。也就是当今之世,这个道德、养生之道更不重视了,疾病就更复杂了,你再用汤液醪醴它也就治不好了,“当今之世不必已”。怎么样才能治得好啊?必须要依赖着毒药攻其中,用药物治其里,鋔石针艾治其外,用针刺、用砭石、用艾灸从外边治,毒药内服,从里边治,因为它病情复杂,所以各种治疗措施都得使上了,不只是汤液醪醴,这病治疗起来才有一定的效果。那就是看来,时代不同了,病情变了,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更新治疗措施了。所以我说我们从积极角度想,理解这段原文的话,那应该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不断创造新的治疗措施。既要挖掘我们原有的好的治疗措施,又要创造新的治疗措施,来适应这些新的疾病。那么古时候就这样嘛,《内经》的时候就这样嘛,我们当然今天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这就是第一段。
   翻过页来,242页,[理论阐释],第一,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突出的就是重视养生,养生好了,疾病就轻浅了,所以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只是突出这样一种思想,强调要重视养生,我们到今天更要重视养生。第二点,当今之世汤液醪醴的应用。这个倒是联系到现在确实还在应用着,醪醴就是酒之类嘛,酒剂在我们现在临床上,不论中医、西医都免不了要用。那么《内经》时代汤液醪醴,已经不能够单独的发挥治疗作用了,它往往是和其它的方面配合使用,所以说当今之世不必已。就是《内经》时代,单纯使汤液醪醴也已经不行,要和其它的治疗措施配合起来使用,根据疾病所在,配合药物、针灸、艾灸来治疗。这个《素问.移精变气论》上说,“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人们思想压力很多,忧虑很多,所以“忧患伤其内”,“苦形伤其外”,形体又劳苦,奔波不已,苦形要伤其外,精神压力很大,形体又很劳累,又失四时之宜,不管春夏秋冬,不能根据季节来注意养生,“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跟季节,四时寒暑,都不能相适应,都不能按照四时阴阳寒暑变化,来调养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各个方面,都不能按照阴阳四时来改变,随之而变。以至于“贼风数致,虚邪朝夕”。朝夕,早晚要受到邪气的侵袭。正是由于正气虚了,所以才容易受到贼风不断的侵袭,叫“贼风数致,虚邪朝夕”,经常的侵犯到体内。以至于“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肉,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内经》的时候已经强调了这个问题,强调什么问题呢?强调养生不当。所以“忧患缘其内”,是精神压力,精神因素。“苦形伤其外”,形体的过分劳累,不能适时调整,导致了正气衰弱,抵抗力差,不断受到外邪侵袭,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出现这样一些严重的情况。因此说当今之世,汤液醪醴应用,咱们开头强调的还是要注意养生。本段经文虽然是用上古与当今疾病有轻重不同,意在说明养生的重要性,但确也反映出汤液醪醴与药物、针灸结合运用于治疗之中,是医学由单一治疗方法,向综合治疗的一个发展,也可以反映古代的医学的发展进步的过程。
   [临证指要]上具体谈了一些,关于汤液醪醴的应用。醪醴也就是酒类,在医学里应用甚久,尤其是与药物配合使用而治病,《内经》中已经得以证实。《腹中论》用来治疗鼓胀,用鸡矢醴,鸡矢就是鸡矢白,醴就是酒。《本草纲目》上说,“用腊月鸡矢白半斤”,鸡矢白就是鸡矢上的白霜,但是要白霜凑够半斤可是也挺多的,因此也有人说就鸡矢那个白的部分,半斤,用袋装,以酒泡起来,泡七日,然后再“温服三杯”,一日服三次。当然三杯没说多大的杯,三小杯吧,来治疗这个鼓胀病,《内经》上就有,来治疗这个鼓胀病,由于饮食不当导致的鼓胀病,用这鸡矢白来消食去积,当然用酒,配合酒来使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当中有酒啊,瓜萎薤白白酒汤就有酒啊,等等。《伤寒论》上不止一次用酒,好几个方子都用酒,还有的是根据不同的节气使用酒,不同的节气用酒煮。到夏天、春天不能用酒来煮药,要用水煮,那都是根据时间用药,但是都是用的白酒。当然说了古代的白酒其实就是米酒类,古代没有烧酒,烧酒是元明,元以后才出现的烧酒,所谓那个烧刀子,一定要到60度、50几度,那在《内经》时候没有,主要是米酒,这是关于汤液醪醴的问题。
   下面进入这篇的重要的内容了,第二段,242页下面开始的,这段是讲水肿病的病机与治疗法则,不是具体方法,而是一种法则。“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歧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帝曰:善”。这是治疗水肿病的一个病机,从治疗法则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文字,应该是背下来,在中医治疗这类病的时候,作为很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这段所讲的内容。开始黄帝说:“其有不从毫毛而生”。说有的病并不是从表入里,先从皮毛,再入经络,再入脏腑,不是从毫毛而生,一开始是由于“五脏阳以竭”。五脏阳气枯竭,五脏阳气衰弱,一开始就是这个病。同时又见到“津液充郭”。这个“郭”就是这个“廓”,轮廓,津液充实了人体整个的轮廓。津液其实在这里成了水邪了,充斥全身,全身都肿起来了。“其魄独居”。这个“魄”就是水之糟粕,魄者,粕也,就是我们讲魄门的时候那个魄,不是同糟粕之粕吗?水之糟粕独居于体内,水邪居于体内,津液充郭。我刚才说津液要充斥全身的话,已经不是津液了,已经是水邪了,所以它又说“其魄独居”。魄为阴邪,水之糟粕,“独居于体内”,那就说明阳气衰竭吗?阳气不足嘛,才有这类的病,先从病机上说了一些。“孤精于内”。孤精就是精气,精气孤也就是精气枯竭了,精气枯竭了,阳气亏耗了,这样一种现象。“气耗于外”,而阳气已经耗散了。刚才说了“五脏阳以竭”嘛,所以阳气耗散于外,孤精于内。孤精教材有注释,再看一下注释,孤精于内是说阳气亏耗,水津不行而为水气,孤精于内还是讲的水气停于内,跟前面“其魄独居”意思相近。阳气耗于外而“形不可与衣相保”。保,是协调,形体和衣服不再协调了,原来能穿的衣服穿不了了,瘦了。为什么呢?都肿起来了嘛,所以“形不可与衣相保”了。
   还有“此四极急而动中”。前面那四极是指四肢,形体肿于外,四肢都肿了,而且“动中”,内脏也受到水邪的逼迫和侵犯,所以说水溢于四肢。教材注释上说,“水邪四溢,外则四肢肿极,内则动于胸腹而致气急咳嗽”。咳嗽只是一种症状,逼迫内脏,“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气拒,是水气,水气拒于内,而形体施于外,这个施作为易,就是这个变易之易,意思也相同,变也,水气拒于体内而形体改变了,到外边看得出来。前面讲四极啊,津液充郭啊,这不都是形体改变吗?形不可与衣相保啊,又进一步讲形易于外。“治之奈何”。像这样的话,阳气不足,水肿到这种程度了,应该怎么治疗?所以下边这几句话,就尤其是重要的问题,说我前面那句话没记下来,后面那几句必须得记住了。我刚才说这段要背下来嘛,那说前面一段不好背,不好背你知道那意思,这是由于阳气不足不能化水,使得水津停留而成为邪气,充斥全身,外边四肢形体浮肿,内边脏器也受到干扰,治疗原则,怎么治疗呢?歧伯说“平治于权衡”。平治就平调,权衡就是协调阴阳,使之平衡,权衡就是平衡,使之平衡。我们在讲春夏秋冬四季脉的时候,那不秋应中衡,冬应中权吗?而且我们在生活当中,所说权衡不就协调协调,平衡平衡,这不就权衡权衡,权衡轻重总之要使它平衡,哪轻哪重。平治权衡,就是平调阴阳,使之平衡,平,平调。“去宛陈莝”。莝,是斩草的意思,斩草在这里也就是杂草,比喻的是水邪,用杂草来比喻人体内的水邪。宛陈,还是陈旧之水邪,同时也可以说是瘀血。由于阳气不足,水湿停留,血脉也会瘀滞,所以宛陈是瘀滞的那些水邪,甚至于是瘀血。在去其宛陈,治疗原则是什么?要去其宛陈。陈就是指水邪,或者说陈就指瘀滞的血脉,去宛陈莝。这个去宛陈莝,还有在《太素》上是“去宛陈”,逗号,“莝”呢?不是“莝”。在《太素》上说是“茎”,“去宛陈茎微动”,下面不有“微动四极”吗?《太素》上等于这样句读,“去宛陈,茎微动”。宛陈是什么?杨上善注说,《太素》注说的,“宛陈者,淤血也”。“茎”,它是说男子的阴茎勃动,说是把宛陈去了,阳气恢复了,男子的阴茎能够动了,说明阳气有所恢复,《太素》是这么记载,意思是刚才我所说的后面那个意思,也可以理解。
   确实在临床上治疗水肿病,有的时候是用活血法,用活血来治疗水肿病。但是《内经》时候说活血,是以针刺刺其络脉出血。我们现在临床上治疗这些水肿病,病程久了,要用活血药,而且是有效的方法。所以去宛陈说去水,去瘀血都可以,都不违反《内经》的本义,也符合现在的临床。当然我们教材没提到杨上善这个句读,“去宛陈,茎微动”的意思,那么就按照教材来讲,去宛陈莝就是去瘀血,去积水,这当然是治疗原则了。还要“微动四极”,要轻微的使四肢活动,或者病人主动的活动。你不要说水肿了,病人也不动了,当然动不了就不能动,病人动不了的时候怎么办呢?医生帮助他被动的要四肢轻微的活动,以宣行阳气。你动一动,阳气才能宣行嘛,或者主动,或者被动,要活动活动。所以我见到一些老专家治疗水肿病,那让病人能走就走动。如果肿得不明显的时候,那就让他尽量走,当然没有让他跑,让他尽他自己的力,你能走快了就走快,不走快了就慢走,累了你就坐着休息休息然后再走,这是治疗疾病非常重要的。不是说我让他吃药,吃完了就躺着吧,吃完了药,药吃得不少,躺的时间不短了,好了没有?好了。好了以后这人还怎么办?不能总躺着吧?所以在治疗过程当中,这种病就要让他能活动就活动着。不单是治好了之后,他可以从事正常的劳动,进入正常的生活,同时也有利于对这个病的治疗。因为微动的话,是阳气能够宣行,才更有利于水邪的排出,因为本身就是由于阳气不足不能化水,而出现的水肿病,所以要微动四极。同时要注意“温衣”,在保护上、护理上要穿暖和点衣服,不要再受寒。本来就阳气不足,水肿了,再受寒邪,外邪侵袭,加重水肿,对吧?我们讲了风水了,讲了肾风啊,那不都跟受外邪有关系的水肿嘛。这个病固然是内伤为主,阳气虚为主的,但是如果再受外邪这个肿会加剧,因此在护理上要注意保暖,所以才说要“温衣”。治疗用针刺法的时候,可以用缪刺法,叫“缪刺其处”。缪刺法是说左刺右,右刺左,是一个。再有缪刺法说是要浅刺,刺络脉,刺络脉当然是浅刺。你说全身都浮肿了,还左刺右,右刺左,似乎不好理解,全身都肿了,哪边都有病,左病刺右侧,右病刺左侧,这是缪刺法的一个内容。缪刺法的第二个内容是刺络脉,浅刺。因此看来这里所说的“缪刺其处”,是指的用浅刺的方法,好象不存在左右的问题。“以复其形”。说这样的话呢?可以帮助他形体恢复。消除水肿,形体逐渐恢复,要平治于权衡,这是大的原则,要去宛陈莝,去除瘀积之水,要用活血的方法,要轻微的活动四肢,同时还要保暖,要穿暖和一些的衣服,不要再受凉。同时还可以缪刺,浅刺的方法,采用这些措施和原则,恢复他的形体,去掉他的水肿,这是一个方面可以做的。
   下面还有治疗原则问题,要“开鬼门,洁净府”,这是法则。“开鬼门”,是指的发汗法,鬼门是说的汗孔,用发汗的方法。“洁净府”,净府,是说的膀胱,洁净府就是使膀胱干净了,其实是利尿的方法。因此治疗这个水肿病,还可以采用发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利尿的方法治疗水肿。去水啊,当然利尿的方法很多,要单纯使利尿法呢?那就使咱们中药的话,就使一些利尿药。但是如果考虑他病之本的话呢?由于阳气不足,你用温阳气方法,它也是利尿的方法。阳气一温了,不也利尿吗?所以不见得非得是车前子、冬瓜皮啊,《金匮》肾气丸也不见得不能利尿,所以要考虑到它这个病因问题,这也叫利尿。还有呢?你宣肺,有些病人是要宣肺才可以利尿的,冬令肺气宣发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所以宣肺既可以发汗,也可以利尿,要根据不同的病人,可以采取不同的治法。总之,“开鬼门,洁净府”这两法,是治疗水肿病当中很重要的法则。“精以时服”。这还不算,还要给他适当的饮食调养。精以时服,教材注释说是给他精良的食品,来补充人体的正气。你看教材的十一注,精是精良的食物,富含营养、补益精气的食物。时服,是指按时令来服用精良的食物,属于饮食疗法,还要按时,根据不同的季节吃不同的食物,精以时服。经过这样的一些个治疗和调养,“五阳已布”,人体的阳气就可以输布了。“疏涤五脏”。阳气输布了,就可以涤荡五脏的邪气。刚才不是说了,五脏的阴邪,就是“其魄独居,孤精于内”了吗?因此在治疗的时候,经过这样的治疗五阳能够宣布了,五脏的阳气都能够宣行了,所以它可以疏涤五脏中的邪气,水邪,我看是应该这样理解。当然咱们教材上在注释十二当中提到《太素》说,“服五汤,有五疏”,含有五疏,有五种蔬菜,也可以按五种蔬菜。但是如果要按现在的原文讲呢?疏涤五脏是说阳气宣行,可以涤荡五脏中的阴邪,水邪。“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由于阳气已经恢复了,阳气宣行了,五脏中体内的阴浊之邪,都已经被疏涤出去了,涤就是涤荡,排出去了,所以人的精气自然可以产生,形体自然可以恢复,恢复到强盛状态。“骨肉相保”,所以骨肉都协调了,原来那个样子,骨肉都已经不协调了,全肿起来了。“巨气乃平”,巨气,大气,大邪之气。教材说大气是“大经脉气乃平复尔”,按教材注释吧,大经之气,经脉之气就可以得到平复了。如果说巨气乃平作为大气是说邪气,邪气平复,也可以理解,但是按教材注释。所以这一段原文,是讲水肿病的治疗原则,当然也有些具体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我们当今临床上治疗水肿病,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这段是必须要记熟的,从平治于权衡这几句话,应当是能够背下来的,背下来之后,便于理解嘛,背下来没有用那不行,背下来才好。
   看224页,[理论阐释]的第一个问题,五脏阳以竭与水肿发生。就是说五脏阳以竭与水肿发生的关系,水肿发生固然有内因和外因,有内生为主,有外邪为主。但是不管哪种情况,都和阳气不足有关系。尽管是外邪侵犯所造成的,比如说风邪,肾风,那也是因为劳而受风嘛,风水也是因为阳气不足而受到外邪才产生的水病。本篇所说的五脏阳以竭,那纯粹是一开始就内生之病,阳气虚导致的。所以五脏阳以竭与水肿的关系,强调要理解的是,阳气和水肿病的关系问题,总之是由阳气不足,阳气功能失常,才能使得水邪停聚。因为水需要阳气才能蒸化,阳气不能正常地蒸化水邪,蒸化水液,所以使得水气停留而为水肿病。这个不能蒸化,有的时候阳气是被邪气所困住了,不是真的虚,比如外邪那个,外邪所引起的。那么我们在治疗的时候,那就要散邪,散除邪气,阳气就可以恢复。后面所说的内伤的水肿,首先是阳气虚,那你治疗的时候首先要温通阳气,要保护阳气,适当的时候标本兼治,这边温着阳,那边利着尿,标本兼治,一边温阳一边利尿,这都是必要的。所以在理解阳气和水肿病的关系的时候,要提出这样一些的考虑,值得重视。第二,关于去宛陈莝,去宛陈莝属于治疗总则的内容。杨上善认为,陈莝是指血脉中的瘀滞,在治疗上提出刺去之,刺血络嘛,因为《内经》这方面记载不少的,所以杨上善说的是有道理。比如说《九针十二原》,就有“宛陈则除之”,这样的针刺治疗原则。《小针解》也说,“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小针解》所说的血脉,是指颜色、质地、形态,发生异常改变的血络,不是刺血络之脉嘛,刺其络嘛,故名缪刺之嘛,温衣缪刺其处嘛。缪刺其处是什么?缪刺血络充斥之处。原文上不有我刚才提到的,“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嘛,缪刺。《灵枢.血络论》也提出,“血脉者,盛坚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著”。著,就是筷子,那么粗的瘀滞了,“则而泻之万全也”,把这种情况就可以刺出血,泻之万全。
   至于去宛陈的方法,在《内经》中主要是指针刺放血,或者解结以及缪刺。《灵枢.刺节真邪》说,“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这段啊,去宛陈啊,看来主要的是按着《太素》上所说的去瘀血。所以我讲课当中刚才提到了,《太素》记载了,“去宛陈,茎微动”嘛,这个“莝”字是“茎”字。而且宛陈在《内经》里头有解释,“宛陈者,恶血也”,所以《内经》上有这样的话,所以杨上善注解是可从的,这是第二个,去宛陈莝的[理论阐释]问题。第三个,是阳虚水肿治疗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段教材的[理论阐释],就是根据本段原文来提出来的。你看,第一个微动四极,既轻微活动四肢,其作用是疏通血气,振奋阳气,使得经脉中的气血津液流通,可促进阳气的化气行水之功,这是一个。温衣即加衣温覆,其作用是保护阳气,消散寒湿之邪。第三,缪刺其处,就是用针刺实施解结法或者放血法,去除血络中的瘀阻,恢复血脉的正常状态,使经络疏通,既有利于经气中的气血津液的转输,又为其他治疗奠定了基础,缪刺其处。“开鬼门,洁净府”是发汗利小便,是本篇中消除水肿的主要手段。五,是精以时服,即餐服精美的食物,以之益气养精,是本病扶正的重要措施。所以这个从理论上提出来阳虚水肿,本段就提出来这么多的治疗方法和原则了。所以呢?值得我们很好的研究。当然,《内经》当中关于水肿病的治疗,还有其它的记载,还有哪些腧穴是针刺水肿的,但是本段是作为一个重点集中的讨论,因此我们把它选到教材里头。
   下面再看[临证指要],第一点,还是去宛陈莝的临床应用问题。去宛陈莝可理解为去蓄积之水,也可理解为是菀陈则除之治则的另一种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刺血络,这是临床应用问题。本段又进一步的,关于菀陈则除之的这个问题,举了一些《内经》里面具体的例子,它所举的例子就不单是水肿病的问题,而是有很多病,都可以用菀陈则除之去瘀血的方法。水肿病刚才讲到了,这里又提到治疗疼痛的问题,比如腰痛、肩痛等等,都可以根据情况取放血治疗,刺血络出血。还有《灵枢.癫狂》,对于癫狂病,也可以采用刺血的方法。还有鼓胀病,就是本段临床应用是把《内经》里面一些关于刺血,刺络脉出血治疗哪些病,把它摘录进来加以阐述,供我们临床参考,所以叫[临证指要]嘛。当然这个[临证指要]这一部分,去宛陈莝的临床应用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提到宛陈则为治疗的对象,是人体中的病理产物,它不限于瘀血,其它如水气、痰饮、燥屎、宿食,以及尿中的沙石都可视为是瘀陈之物。所以王冰在注释的时候,说“去积久之水物,犹如草茎之不可久留于身中也”。丹波元简《素问绍识》也说,“去宛陈莝,谓涤荡肠胃中腐败也”。现在中医临床应用最多的是药物疗法,如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涤痰、攻逐水饮、下气通便,均可视为去宛陈莝治法的发挥,这确实是,去掉、去除邪气。
   [临证指要]的第二个问题,是“开鬼门、洁净府”。是本篇治疗水肿病的两个最基本的方法与途径,水液代谢从现代研究也是这样,小便是第一,出汗是第二,再有呼吸之气,那么出汗的就包括皮肤蒸发嘛,人体内水气排出去,主要就这么三个途径。当然呼吸之气排出相对就比较少,还是从皮肤蒸发或者出汗以及小便,这是最主要的途径。所以治疗水肿,那么《内经》提出来,要“开鬼门、洁净府”,那确实抓住要害了。由于津液代谢失常而形成水气病,所以我们在治疗的时候,考虑到不论你用什么治本之法,但是最终水气是哪出的,无非这么两个途径。所以说要发汗、利小便,在张仲景的时候已经提出来,腰以上肿,风水,用发其汗;腰以下肿,石水,要利其小便。临床上确实是这么用的,同时刚才我也提到,有的时候同一个药既有发汗作用,又有利小便作用,二者兼有,这不是少见的病。我记得老师讲过,本人也用过,什么呢?就是用一味药,用一味苏叶,曾经治过小便不利。我的老师说,他说一位女士,青年女士到国外去,到美国去,到那儿生了小孩,生孩子之后小便不通了。小便不通了就导尿,也不是个好办法,打个电话过来说怎么办。老师问她你美国买得到苏叶吗?她们说能买到苏叶。说好了,那你买几克苏叶泡泡茶喝吧。小便不通,喝几克苏叶泡茶喝喝就通了。我本人也治过一个,一个是脑溢血的病人,这个病人神志已经恢复了,但是一侧的肢体还不能运动,突然的小便不利了,小肚子都鼓起来,膀胱有尿,就尿不出来。当然了,有的医生可以用针刺的方法,也可以,那么我就用的这个方法,到药房,要了十来克苏叶,搁到茶缸里头开水一泡,泡了一喝,喝了几十毫升,没有五分钟尿出来了。这个又是开了鬼门,又是洁了净府。因为苏叶可以发汗,宣散肺气,这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方法,肺气一宣就能通调三焦之水道,下输膀胱就排出去了,这纯粹是中医的传统的理论。当然也有人把这种方法,叫做什么提壶揭盖法,说肺是上焦,上焦的肺气一开,尿就出去了。所以我说“开鬼门、洁净府”,用的具体的药物可以很多,思路也可以很多,但是排出水液的途径,毕竟是这两上为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