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年,愿回家的人,带着甜蜜,牵着财运,平安快乐过新年

 乐水无涯 2023-01-15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又是腊月二十三,小年到大年近,不知不觉已来到一年的尾声。在这欢乐祥和辞旧迎新的氛围中,祝愿大家幸福团聚,平安喜乐过新年。

小年,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等。小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尘、祭灶等。

图片

幅员辽阔的我国,各地风俗有所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图片

祭灶在我国民间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相传,灶王爷其实是民间的普通老百姓,名叫张单,家族世代都是做生意的,他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做生意一窍不通,到是吃喝玩乐样样精通。

图片

后来,娶妻生子了还是一如既往的花天酒地,妻子实在受不了,于是离他而去,最后坐吃山空败尽家业的张单沦落到街上乞讨为生。

有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里,看到前妻离开自己过得更好了,他羞愧不已,于是饭也顾不上吃一头钻到锅底下被烧死了。

图片

玉皇大帝知晓此事后,觉得张单能悔悟自己的所作所为,本性还是不坏的,既然死在了灶底下,那就把他封为灶王吧!

以后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这天汇报工作,然后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这便是小年的由来!

图片

小年祭灶,也是阖家团聚的日子,家庭宴饮,燃放鞭炮,其活动类似过大年。

祭灶,是一项古老的习俗。在古时候,我国多数地方家家户户的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中原人称其为“老灶爷”。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

图片

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我国民间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小年,还有吃灶糖的习俗。灶糖起初为祭灶时的供品。灶糖多为圆形,似瓜,中空,粘性特别大,入口粘牙,故又称“胶牙糖”。

人们认为灶糖富有粘性,用糖祀灶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他上天后无法说人的坏话和过错;又因为其味甜,灶王爷吃糖后嘴甜,就会多说好话。

图片

小年这一天,还是扫尘的日子。过小年意味着离过春节不远了,小年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彻底打扫室内卫生,俗称为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为迎接新年做好充分准备。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图片

每交腊月,小年前后,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人称,每天都是好日子。

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图片

节日是什么?“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

小年的停泊,正是年的启动。无论此刻的你是收拾行囊,奔赴故乡的路;还是客守异乡,独自打拼,都记得呵护好身心,去享受一个有滋有味的年。

图片

小年,是对他乡的游子,一个温柔的提醒。它告诉你,该回家过年了。团圆,是最珍贵的年味。

在小年前后,人们打包行囊,面带喜色笑意,坐上归家的车,踏上归途。看似各有奔赴,实则向着同一个方向——回家过年。

图片

如果你今年回家,祝你团圆美满;如果你就地过年,愿你平安顺遂,过出别有一番风味的年。

小年是旧岁结束的开始,也是大年的序幕。年关越来越近,买年货、赶大集,是人们迎接新年颇具“仪式感”的重要传统。

图片

过了小年就是年,你是否已经背上行囊,踏上了回程?远方的父母已经依依相望,年幼的孩子已经翘首期盼,你是否早已经在注视着家的方向,望眼欲穿……

图片

有一盏灯,永远为你而亮;有一缕炊烟,永远为你解馋;有一方故土,永远为你敞开。无论轮船走的多远,曾经的港湾是你的起点,也是你的的终点。

小年至,愿在外回家的人,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带着甜蜜,牵着财运,幸福的迈入家门。

图片
图片
图片

香港的夜
还有事情可庆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