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末年大疫情延续51年,也是因为反复感染吗?

 成中行 2023-01-15 发布于山西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年一小疫,十年一大疫”,其中东汉末年的瘟疫,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将近五十年的时间,带走无数人性命。

那么这场长达五十年的瘟疫,是因为反复感染持续的吗?那时候也有复阳的说法吗?

根据现有文献《后汉书》、《秦汉史》以及汉末相关诗词文赋记载,东汉末年的疫情大约发生在公元171年(汉灵帝建宁四年)到公元220年(曹魏黄初元年),蔓延持续长达五十年,瘟疫肆虐,整个社会乱作一团,几乎束手无策。

文章图片1

甲骨文拓本,“疫”字,形为“役”

曹操在自己的《蒿里行》记录了自己在东都洛阳附近亲眼看到的悲惨一幕: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的儿子曹植,在自己的《说疫气》中也悲叹: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不光是民间,当时地位高贵、养尊处优的社会上层人士同样面临疫情的冲击,著名的“建安七子”中有五位在瘟疫中身故,包括曹丕的好友陈琳、应玚、刘桢、徐干和王粲。曹丕等为王粲送葬时为了致敬好友,还逐个驴鸣送别,引发了一个著名的典故:驴鸣悼亡。

东汉末年著名医圣张仲景极力主张客观看待瘟病,将这场大瘟疫的病症总结归纳为“伤寒”。根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记录,当时得病的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发热、喘息,不少患者身上还会出现淤血斑块,最终这种烈性“伤寒”往往会让患者“痰喘力竭,吐血休克”。

文章图片2

影视剧中中国民间医生抗疫,图源自《女医·明妃传》

这场瘟疫病亡率很高,张仲景家族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在这场瘟疫中离开了人间,这也促成了张仲景决心一生投身抗疫的事业。《后汉书》中记载公元157年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全国人口尚有5000余万人,但到了公元280年,西晋武帝太康元年统计全国只有1600万人了,一百多年人口锐减至斯,除去战乱,疫情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像《三国演义》中大家熟知的郭嘉、吕蒙、鲁肃、司马朗等结局都是潦草的“染病而亡”,结合当时情况,感染疫病的可能性是很高得。

文章图片3

中国当代美术家蒋兆和所绘制的张仲景像

不过这里要澄清一点,古代对伤寒的诊断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以“外感病”为特征的疫病总称,张仲景把其归纳为“伤寒”,并不代表这和现代医学诊断的“斑疹伤寒”一样。

现代的“斑疹伤寒”专指由伤寒杆菌引发的急性胃肠道感染疾病,有腹泻、出疹、发热等症状,与古代的伤寒不同。换句话说,其实东汉末年延绵五十年之久的疾病,到底是什么疾病,目前也没有定论。

不过从遗留的文献,以及一些地方纪念习俗来看,这场旷日时久的疫情具有很强烈的反复感染、盘桓扫荡的特征,重复感染的可能性也很高,同一个地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重复发生疫情,有持续而长久的传染源。

文章图片4

汉代石刻绘画中记录的驱傩仪式

古人对疫情认知十分有限,一个地方反复发生同样的疫情,民间往往认为是瘟神作祟,需要祭祀仪式来赶走瘟神,因此民间对这场大疫有很多驱瘟赶疫的仪式。

在黄河中下流域、山东地区以及今天的江西一带,还保留有一种“追傩”的仪式,在农历十二月末、元月月初时节,组织由童子们头戴红巾、身着奇服、手执桃弓,集体跳一种驱赶瘟神的舞蹈,齐声呐喊,借此寓意赶走恶神。

这个秦汉时期遗留下来的民俗文化强烈地暗示了当时疫情集中地发生在部分地区,反复持续,难以消退。

文章图片5

现代日本节分时候举办的“追傩式”

有趣的是,这种“追傩”仪式现在民间虽然不多见,但却随着秦汉时期文化交流,传到了日本。今天的日本,在日本农历的节分(立春前一天),会在寺庙神社会前举行撒豆驱鬼,和追傩几乎一样,来源就是古时中国。

史料还记载了一种叫“袚褉”的习俗,即在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官民共同沐浴,用新春的河水烧开后洗澡,洗净身上的污垢,寓意驱除病魔。

《后汉书》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袯除去宿垢疢为大洁。”

文章图片6

山东宋山小石祠堂出土的石刻壁画形容西王母仙境,里面有蟾蜍捣药的内容

另外在有关军队的记载里,也发现了这场疫情反复感染的痕迹。东汉的中郎将皇甫规讨伐西北羌族部落时候,军中遭遇疫情爆发,疾病导致大约三分之一的士兵丧失战斗能力,被迫在安定一带退兵。

后期西凉军阀李傕等对抗中央军的时候,在同样的地区也遭遇了疫病,在军粮不济、疫病流行的情况下,西凉军被迫退兵,李傕、郭汜等在内讧中败亡。

文章图片7

老版连环画中救治疫病的场景

赤壁之战,是奠定蜀魏吴三分天下的关键之战。曹操亲率大军八十万南下,但在战前分析会议上,东吴周瑜、鲁肃等都预判曹军不习水性,断言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当时荆州、襄阳一带已经发生瘟疫很久,曹操军队远涉而来,劳累疲乏又不熟悉当地情况,必然中招。

后来果然曹操军队中出现大量病例,将士倒下者甚众,严重削弱了战斗力,最终赤壁败北而归。

陈寿的《三国志》记载了真实的情况: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由此可见,当时疫情在一个地区是反复传播、反复传染得,这场疾病不仅人传人,明显带有其他媒介的特征,可能与老鼠、蚊虫、牲畜等相关,因此久久不散,形成长达几十年的传染源。

文章图片8

清光绪年间拓印本《伤寒论》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认为该病起源于人体虚弱时自身气不足而导致“疫邪”乘虚入侵导致,并为此提出预防的药方,要注重祛邪、扶正,调和营卫,巩固人体自身的正气,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这一次新冠疫情中国家卫健委推荐的“清肺排毒汤”就是源自于《伤寒杂病论》中的方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五苓散等组合而成。这部医书问世距今超过2000年,仍然在熠熠发光,现在回看医圣张仲景的贡献,当真是功不可没,惠及千秋。

东汉末年这场大疫情,叠加战乱,让当时的社会整个陷入大混乱和大分裂中。在张仲景、华佗等一些名医指引下,各地官民共同抗疫,开始采取隔离病患、及时掩埋、发放汤药等措施,这场瘟疫才逐渐消散,一直到西晋末年,这场瘟疫的记录只剩余零星的记录,成为埋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灰暗记忆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